馬永寶
(盱眙縣中醫院普外科,江蘇 盱眙 211700)
結腸癌是一種發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該病患者在患病的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其病情發展到中晚期,可出現腹脹、消化不良、腹痛、排黏液便或黏血便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出現乏力、低熱、消瘦、下肢水腫等癥狀。過去,臨床上常對結腸癌患者進行傳統的結腸癌根治術,但療效不理想,且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與病情的復發率均較高[1]。近年來,臨床上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結腸癌,顯現出良好的效果[2]。在本文中,筆者就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結腸癌的效果進行分析。
本研究選取的40例結腸癌患者均為2010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間盱眙縣中醫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將這40例患者分為結腸癌根治術組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在結腸癌根治術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1例,女性患者有9例;其年齡在39~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3±2.3)歲;其中,病灶位于橫結腸的患者有5例,位于左半結腸的患者有4例,位于右半結腸的患者有6例,位于乙狀結腸的患者有5例。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有10例;其年齡在41~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5±2.6)歲;其中,病灶位于橫結腸的患者有6例,位于左半結腸的患者有4例,位于右半結腸的患者有7例,位于乙狀結腸的患者有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結腸癌根治術組患者進行傳統的結腸癌根治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使其保持仰臥位。在其腹部做一個切口,切開其腹壁與腹膜。切除患者的病灶,對其病灶周圍的淋巴結進行清掃。采用吻合法對其腸管的斷端進行處理,在為其放置引流管后逐層縫合手術切口。對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患者進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使其保持仰臥位。在其腹部做一個切口,切開其腹壁與腹膜。游離患者結腸系膜下的血管,沿著其腹壁筋膜的表面銳性分離其臟層筋膜,翻起被臟層筋膜包裹的結腸系膜,暴露其結腸供血動脈和靜脈的起始端。分別結扎患者的結腸動脈和結腸靜脈,完整切除其病變結腸的腸系膜,對其病灶周圍的淋巴結進行清掃,將其病變的腸管切除。采用吻合法對其腸管的斷端進行處理,在為其放置引流管后逐層縫合手術切口[3]。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中清掃淋巴結的數量、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及其術后并發癥(如吻合口瘺、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的發生率。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如腹脹、消化不良、腹痛、排黏液便或黏血便等)基本消失,其胃腸功能明顯改善,對其進行實驗室檢查顯示其各項指標較治療前均顯著改善,則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顯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其胃腸功能有所改善,對其進行實驗室檢查顯示其各項指標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則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未緩解,其胃腸功能未改善,對其進行實驗室檢查顯示其各項指標較治療前均無明顯變化,則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無效。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若數據符合正態分布,則用%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結腸癌根治術組患者相比,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患者術中清掃淋巴結的數量更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持續的時間及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組別(n=20) 手術持續的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 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h) 術中清掃淋巴結的數量(枚)結腸癌根治術組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t值P值83.4±8.4 84.3±8.5 0.3368>0.05 117.8±15.2 115.3±18.2 0.4714>0.05 34.6±0.5 34.3±0.7 1.5596>0.05 10.2±2.5 15.3±3.3 5.5090<0.05
與結腸癌根治術組患者相比,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有1例患者發生吻合口瘺),結腸癌根治術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5%(發生吻合口瘺、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的患者各有1例),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111,P<0.05)。
有統計數據顯示,結腸癌的發病率居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3位。目前,臨床上常對該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但是對其實施傳統的結腸癌根治術主要是對其病灶進行鈍性切除,易導致其術后出現吻合口瘺、腫瘤殘余等情況,且其病情的復發率較高。近年來,臨床上對該病患者進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此術式可以完整地切除患者的結腸系膜、銳性分離其胚胎解剖學間隙以及結扎其供血動靜脈的起始端。此術式體現出實施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切除術的兩個重要原則:第一,整塊切除病變的結腸及結腸系膜,這樣做可以防止腫瘤擴散。第二,根治性切除病變的結腸及結腸系膜。通過結扎結腸供血動靜脈的起始端,能夠最大程度地清掃病灶周圍的淋巴結[4]。單龍成等[5]的研究結果顯示,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結腸癌的總有效率高達85%。這與本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結腸癌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最大程度地清掃患者病灶周圍的淋巴結,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劉奕武,沈雄飛,程勇,等.結腸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5):585-587.
[2]姚宏偉,劉蔭華.再論結腸癌手術規范化問題[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10):1000-1004.
[3]謝勇,王君輔,胡林,等.結腸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的可行性與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17(1):74-80.
[4]王柱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17,25(3):54-55.
[5]單龍成,楊煜.結腸癌手術治療中應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的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3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