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
(遼寧寬甸縣農廣校,遼寧寬甸 118200)
對遼寧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思考
張雪峰
(遼寧寬甸縣農廣校,遼寧寬甸 118200)
中藥材是我省的一大特產,主要集中在我省東部山區。中藥材生產已經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不可替代產業。農民在藥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引發以下思考
農民產業 發展思路
1.1 國家不斷出臺中醫藥行業的利好政策,促進了中藥的發展
2016年2月份國務院發布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標志著中醫藥發展列為國家戰略,8月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大力扶持中醫藥的發展。10月份出臺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11月份《中醫藥法》出臺。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藥材生產研究應用專業隊伍初步建立,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監管不斷加強,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1.2 全社會保健意識增強,為中藥材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隨著全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食品藥品安全特別是原料質量保障問題受到全社會高度關注,中藥材在中醫藥事業和健康服務業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及相關配套政策的實施,對中藥材資源保護和綠色生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現代農業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為創新中藥材生產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全面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中藥材規?;a、集約化經營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1.3 資源區位優勢顯著,具備了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我省地處北溫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熱資源充足,生長季節干燥冷涼,晝夜溫差較大,特別是東部山區生態環境、氣候、土壤、降雨量及海拔高度,有利于中藥材的生長和主要成分的積累。我省中藥材生產已有500多年歷史,擁有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既有種類眾多的野生藥材,又有大量人工栽培藥材,全省有野生藥材1679種,其中植物藥材1239種。
1.4 我省中藥研發能力居全國先進行列,為產業鏈條延伸提供技術保障。
我省擁有沈陽藥科大學、國家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中醫在藥大學、國家臨床基地、沈陽農業大學、遼寧省中醫研究院、遼寧省醫藥工業研究院等多家教學科研及臨床單位。從開發新藥及獲取新藥證書數量和獲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藥課題數量等方面,在中藥科技領域位于全國前列。強大的中藥研發能力,必然會帶動我省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2.1 基礎設施差。我省中藥材生產主要集中在東部山區,地勢高低起伏,地形復雜,水資源不均衡,蓄水方塘、排水和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缺少后續維護資金,現有的排水、灌溉設施老化、年久失修。在抗御不良天氣災害能力弱。野生道地中藥材缺乏保護,受野生中藥材價格高的刺激,許多道地野生中藥材被長期采挖,得不到修生養息,野生資源破壞嚴重。國家和省對中藥材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專項投入,中藥材倉儲、曬場等配套設施簡陋。
2.2 中藥材生產環境污染不容樂觀。農民生產中藥材標準觀念淡薄,生產方式落后、管理粗放、執行無公害中藥材生產技術規程不嚴格。農田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施用的農家肥重金屬含量高,治理污染設施滯后,導致中藥材農藥殘留量超標問題比較普遍。中藥材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超標成為阻礙我省中藥走向國際市場的“瓶頸”。
2.3 產業化水平較低。大部分藥材以原料和初級產品出售,精深加工程度較低,企業競爭力不強,年銷售收入過千萬元的企業不足20家。產品科技含量低,產品屬于粗放型、傳統型、低層次的加工,初級產品居多、精制產品比率小,帶動能力受限。
2.4 中藥材質量管理存在隱患。標準化生產程度不高,質量監管不到位,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沒有建立健全,缺少靜態監測。由于國家缺乏統一的中藥材種子、種苗生產和銷售的質量標準,導致中藥材種質來源混亂,品種退化嚴重,種子的凈度、發芽率、生活力等質量問題突出,影響了中藥材的質量。
2.5 產供銷信息不暢。全省尚未建立規范統一的中藥材市場供求信息平臺,藥農的種植、銷售等存在很大盲目性。生產大多各自為戰,產銷脫節,信息體系不健全,生產信息相對滯后,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中藥材生產盲目跟風,一轟而上的現象仍然存在。
2.6 中藥材種植技術研發力量不足。全省缺少中藥材育種的專業科研機構,涉及中藥材栽培的研究機構只有3家。中藥材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百人,遠遠跟不上中藥材產業的發展需要。同時,全省藥農主要以40多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主,文化素質低,對新技術理解能力差,對新科技成果的了解、應用甚少。生產依靠經驗,影響產品質量。
3.1 指導思想
堅持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的要求。以資源優勢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道地藥材生產為重點,以中藥材標準園建設為突破口。樹立互聯網+中藥材營銷相結合理念,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中藥材經營方式創新。加快中藥材生產基建設,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經營。培育中藥材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打造具有遼寧特色的地道中藥材品牌。建設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的中藥材生產體系,推動全省中藥材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3.2 基本原則
3.2.1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宏觀調控??茖W分析市場變化,加強信息服務,調整品種結構,促進中藥材生產、加工、利用各環節協調發展,保障中藥材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3.2.2 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促進產業升級。加強中藥材產業安全生產、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研究,提高科研協作創新能力,突出應用技術研究,推廣中藥材新品種和現代生產集成技術,推動中藥材產業升級。
3.2.3 堅持以提高質量為目標,促進可持續發展。構建生產加工質量監控技術體系,大力推行規范化生產和中藥材GAP認證,提高中藥材質量。以資源保護為基礎,突出地方特色,優化產業布局,提高資源可持續利用能力,推動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
3.2.4 堅持以產業化為帶動,促進農民增收。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集約化經營,培育龍頭企業,擴大種植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
F426
A
1003-1650(2017)04-0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