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翔宇
(安徽省潁上縣蠶桑工作指導站,安徽潁上 236200)
蠶桑在潁上縣種植業結構調整中的發展對策
侯翔宇
(安徽省潁上縣蠶桑工作指導站,安徽潁上 236200)
隨著國家農業的發展,蠶桑養殖受到廣泛關注,主要因為蠶桑養殖與農業經濟效益產生直接影響,然而,在潁上縣蠶桑養殖過程中,還存在結構問題,難以形成良好的種植結構模式,本文針對潁上縣蠶桑種植業結構問題的分析,提出幾點結構調整措施,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蠶桑 潁上縣 種植業 結構調整
在潁上縣蠶桑種植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難以提高潁上縣的農業經濟效益,無法提高其核心競爭能力。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可以制定完善的問題解決制度,不斷調整蠶桑種植結構,進而提高其種植效率,達到一定的生產效果。
在潁上縣農業發展過程中,蠶桑一直都是主導產業,可以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在國民經濟中也占有較為重要的位置,主要因為潁上縣蠶桑養殖業可以為國家出口創造較高的效益,然而,在潁上縣工業與城市發展進程較快的過程中,農業產品在種植結構上存在較多問題,難以提高潁上縣的農業經濟效益。具體問題表現為以下幾點:
1.1 在潁上縣蠶桑種植期間,種植面積減少,部分用來種植蠶桑的土地被規劃成為城市建設用地,導致蠶桑在實際種植期間,難以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潁上縣的旱地面積較少,桑樹賴以生存的環境被削弱,甚至被改造成為水田,雖然可以利用水田對蠶桑進行種植,但是,會導致蠶桑的價格下降,不利于提高潁上縣的農業經濟效益[1]。
1.2 在潁上縣蠶桑養殖過程中,蠶桑養殖環境較差,主要因為潁上縣的交通發達,城鎮較為密集,工業化程度也很高,環境中充斥著有害物質,導致蠶桑的種植環境受到污染。同時,部分農戶在實際種植期間,使用有機磷等農藥,導致桑樹的生長受到影響,不僅會降低其生長質量,還會危害蠶體的生長,為其埋下生產風險[2]。
1.3 在潁上縣蠶桑養殖期間,其存在生產規模小、經濟效益低的現象。主要因為潁上縣的蠶桑種植地塊較為分散,并且生產水平較低,全縣蠶桑種植生產量大約在105kg/667m2左右,很多農戶每年蠶繭產量甚至不到250kg,導致家庭經濟收入降低,無法提高其經濟效益。同時,潁上縣的蠶桑養殖機械化水平較低,難以提高其生產水平,不僅勞動力成本高,還會降低經濟效益。
1.4 潁上縣蠶桑種植龍頭帶動力不強,容易受到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難以達到一定的種植效果,甚至會影響潁上縣蠶桑養殖社會效益,難以提高潁上縣農業競爭能力。
在潁上縣蠶桑種植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必須要對其結構進行有效的調整,保證可以提高潁上縣農業經濟效益,增強潁上縣的發展效果,促進潁上縣蠶桑種植事業的進步。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2.1 加強蠶桑養殖基地的建設
在潁上縣蠶桑養殖過程中,必須要重視養殖基地的建設,保證可以提高其種植業結構調整效率。首先,要明確養殖基地標準,摒棄傳統的蠶桑種植觀念,提高蠶桑種植業的經濟效益。其次,要根據蠶桑種子挑選與種苗工程建設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產業機構調整戰略性方案,為農民發展提供更多機遇。最后,要制定現代化種植基地建設標準,并且重組蠶桑種植基地,不斷提高蠶桑養殖事業的種植效率。
2.2 優化蠶桑種植環境
目前,潁上縣的農業與工業污染較為嚴重,是危害蠶桑種植事業發展的主要元素,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做好環境治理工作,根據蠶桑種植實際需求對生態環境進行整治,這樣,才能提高其發展效率。首先,相關部門要根據生態環境污染情況,對工業生產與農業生產進行有效的管理,減少污染來源。其次,要求在蠶桑種植基地附近,不可以使用污染性農藥,也不可以使用各類化學物品。最后,可以在蠶桑公路兩側建設防護林,這樣,就可以減少尾氣排放對蠶桑種植環境的污染,保證可以營造良好的種植環境。
2.3 積極創新蠶桑種植技術
在蠶桑實際種植期間,相關種植人員必須要積極創新種植技術,提高種植產業經濟效益。例如:應用新興蠶桑種植品種、省力化技術等,這樣,就可以實現機械化種植,提高蠶桑生產效率。其次,要不斷改良蠶桑品種,創建出特色蠶桑種植體系,提高潁上縣蠶桑核心競爭能力。
2.4 產業化經營方式
在潁上縣蠶桑種植期間,相關部門可以制定產業化經營制度,創新種植結構調整方式,提高其經營效率。首先,可以利用龍頭企業與農民協會組織模式,將龍頭企業作為蠶桑種植產業鏈的中心,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參與到競爭中,促進蠶桑種植基礎的創新與實力的提升。其次,在建立農民協會的時候,政府部門可以要求各個蠶桑種植戶組合成為一個大的團隊,提高其種植效率。最后,要建立產業結構風險共擔機制,這樣,才能提高蠶桑養殖農戶的經濟效益。
2.5 重視蠶桑產業標準化
在蠶桑種植過程中,產業標準化較為重要,潁上縣相關部門必須要重視產業標準化改革,制定完善的改革制度,提高蠶桑種植戶的競爭能力。首先,在蠶桑產業結構調整期間,政府部門要利用統一的標準與制度規范蠶桑種植戶的行為,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產業結構。其次,在潁上縣蠶桑養殖期間,政府部門必須要重視種植戶的種植行為,積極建設蠶桑種植基礎設施,支持蠶桑養殖戶調整產業結構,并且提高蠶桑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進而優化潁上縣的蠶桑養殖結構,增強其發展效果,達到預期的管理目的。
在潁上縣蠶桑養殖過程中,還存在較多不足之處,難以提高潁上縣蠶桑養殖經濟效益,這就需要潁上縣政府部門可以根據蠶桑種植實際情況,制定出完善的種植制度,進而提高其發展效率。同時,潁上縣蠶桑養殖戶要積極應用先進的種植技術,不斷創新蠶桑種植體系,增強其核心競爭能力,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1]蘇仕琨.祿勸縣蠶桑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中國農業信息(上半月),2014(12):158-158.
[2]艾均文,李飛鳴,張國平等.服務長株潭種植業結構調整戰略促進生態蠶桑與高效蠶業融合[J].中國蠶業,2015,36(3):60-62.
[S88-9]
A
1003-1650(2017)04-00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