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華
(黑龍江省遜克縣第一中學,黑龍江遜克 164499)
論農村經濟發展的三點建議
黃立華
(黑龍江省遜克縣第一中學,黑龍江遜克 164499)
隨著農村人口的快速增長,農村經濟必須也要不斷地發展,才能夠保證農村經濟較城市經濟而言不落下。中國的區域和人口重點在農村,因此,農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筆者就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淺析,并且提幾點建議。
早在1978年,鄧小平就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觀點。可見教育事業關系到國家的興亡。農村教育的發展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而當前農村教育落后。農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一大批孩子不能很好的接受教育。為農村的全面發展造成影響。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更是農村經濟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農村經濟大部分仍然是小農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小農經濟難以與大市場對接,農業比較利益低。農業產業化組織作為農村中的企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中介,需要大量的農村管理人才、經營人才、技術應用人才以及科技開發者,這些都需要教育能夠培養出大量實用的農村建設者。
農村經濟的發展對農村能源的建設起著積極促進和推動的作用,也為農村能源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然而,農村能源和設施裝備的有效提供和提高,又能及時的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用能的需求。農村經濟的規模和速度,又會促進或制約農村能源建設的程度和規模。一般來說,農村能源的發展與能源消費的增長成正比。能源消費愈大,現代化程度愈高,生產總值和能源消費量基本上是同步。隨著能源利用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費量會減緩或降低。農村能源與農村經濟的一般關系,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反映出來。農村能源建設的內容包括開發利用和節能、產業化建設和服務工作等。它在農村和農村經濟發展中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的作用:一是能源是農產品的結構構成要素,從本質上講,農業生產即是能量轉換的過程。二是推動了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能源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使社會和經濟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改變了農村面貌。三是提供動力,保證了農村系統的正常運轉。四是使農村勞動生產率得到了提高。五是促進了農村的技術進步。六是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科學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規劃。農村地域分散,各地區經濟發展條件不同,不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又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在制定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規劃時,就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做到有重點、有特色,使基礎設施建設在總體安排、科學部署指導下有序開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電力、信息、廣電、電信、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農村與城市基礎設施互聯共通,搭建起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網絡,努力建設文明、小康、秀美的新農村。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加大農村電力設施建設力度。農村電力是農村地區重要的基礎設施,為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就要加大農村電力設施建設力度。繼續進行農村電網改造,解決農村居民用電價格高的問題,實現同網同價。啟動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逐步解決無電地區居民生活生產用電問題。二是大力建設農村公路?!耙敫?,先修路”,農村公路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區唯一的運輸通道,也是支撐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農業結構的調整、農副產品的深加工,都離不開公路交通提供的基礎保障。只有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才能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三是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中國人均耕地少,而有基本灌溉設施的耕地更少,還不到總耕地面積的一半,并且其中有1/3灌溉耕地的農田水利設施已經年久失修,無法發揮正常功用。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我們只有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大力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任務,鼓勵和支持農民廣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小流域綜合治理、山區水利建設,普及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節水灌溉,重點發展投資大、效益高的噴灌、滴灌、霧灌等節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軟帶微噴等經濟實用的節水灌溉模式,同時加強對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與改革,以提升農田水利設施整體水平。四是加大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力度。盡快解決水污染嚴重地區和水量不足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問題,努力爭取飲用水安全,使廣大農民群眾都能喝上安全清潔放心的飲用水。五是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就是要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繼續實施農村校舍改造工程,推進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農村免費公共衛生服務和免疫范圍,大力發展農村文化體育事業,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標準,擴大農村生活保障覆蓋面,努力推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
F127
A
1003-1650(2017)04-0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