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彬
(黑龍冮省寧安市蘭崗鎮經濟管理中心,黑龍冮寧安 157400)
淺談家庭農場的發展
唐紅彬
(黑龍冮省寧安市蘭崗鎮經濟管理中心,黑龍冮寧安 157400)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后,有的農戶向集體承包較多土地,實行規模經營,也被稱之為家庭農場。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報告第一次將家庭農場作為農業規模經營主體之一。隨后,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目前家庭農場在很大程度上是從種養大戶進化而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的家庭成員是主要勞動力,土地集中是以土地流轉實現。隨著土地流轉增加,經營規模的擴大,家庭農場解決了單個農民由于占地少,耕地碎片化不利機械操作等矛盾,為傳統農業生產經營向現代農業過渡提供了條件,有利于保證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各項農產品供給。家庭農場的發展,培養了新型職業農民,克服了家庭承包經營下“單干”的許多弊端,較好地回應了“誰來種地”等問題。同時,家庭農場注入現代農業的各項要素,有助于實現現代農業夢。因此,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的一條途徑,將成為我國一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雖然家庭農場在克服小生產和大市場的矛盾,提高農業生產、流通過程的組織化程度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我國農業整體生產力水平還比較落后,土地等基本資源緊缺,家庭農場目前還面臨一些發展難題。一是土地流轉難。農民承包土地多年了,不愿意長期出租土地。從政策層面看,怎樣保證政策貫徹執行不走樣,需要有一套制度。從農民自身層面看,農民對如何辦好家庭農場缺乏經驗。二是發展生產資金短缺融資難。農業生產受自然環境制約,效益低,無抵押資產,商業金融不敢向農業投入,貸款規模很小,解決不了擴大規模經營的根本問題,融資難成了家庭農場發展的一大障礙。三是現代新型農業生產方面科學知識不足,種田能手不具備新型職業農民知識、管理能力,尤其是生產成本核算業務,有的還處于空白階段等。四是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服務平臺還不健全,沒有與其發展配套的服務體系等。
一是落實好中央有關“關于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實行新增補貼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政策”的要求,財政部門應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普及、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幫助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解決資金短缺等問題。建議各級政府將通過以獎代補、項目支持等方式予以支持、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示范性家庭農場作為項目申報和實施主體參與農林水等項目建設,對家庭農場予以重點傾斜。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二是建立規范、完善的土地流轉機制,做好土地確權登記工作,規范農民合法流轉,引導農戶依法自愿、有償平穩的向家庭農場流轉其承包地。通過規范土地流轉過程,保護流轉雙方的權益。確保農民從土地流轉中得到應得的收益,同時解決好轉出土地的農民再就業問題,消除后顧之憂。三是財政部門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家庭農場承辦人員科技知識、管理能力等方面培訓,盡快從種養大戶向真正意義上的家庭農場轉型。四是農業科技、農業保險、農村經濟管理等部門,要發揮本部門職能和優勢,聯合組建家庭農場服務平臺,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家庭農場和廣大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充分利用各類培訓資源,加大對職業農民、家庭農場主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健康有序發展。
F324.1
A
1003-1650(2017)04-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