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李時興
(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業組,云南大理 671004)
淺談水稻種植技術的現狀及改善
李雪梅 李時興
(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業組,云南大理 671004)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近年來,由于水稻種植技術所存在的不足導致水稻中種植量和品質的下降。本文旨在剖析目前水稻種植技術的缺陷并提出幾點意見。
水稻種植 現狀 改善
水稻是全世界重要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在世界糧食生產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種植水稻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作為世界水稻種植的起源地,擔負起亞洲乃至全世界水稻大比重生產的重任。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有大約多余一半的人將水稻作為他們的主食。我國水稻種植大量集中在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華南地區。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的水稻種植量程減少的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利益,農村大量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勞動力的減少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勞動力成本大大提升,農村水稻種植面積減少,這種現象近些年來越來越嚴重,因此,造成我國總體的水稻種植面積的減少。
我國種植水稻歷史長,在長期的實踐下,勞動人民無論是在水稻的栽培還是育種都積累了非常多的經驗,就目前我國水稻的種植和生產仍然沒有實現機械化、規模化。目前,水稻的種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阻礙,比如勞動力的缺乏、勞動成本大幅度提升、農業生產所需的資料價格上移。就目前水稻的種植來看,我國水稻的種植依然沿襲的是傳統的生產方式,主要依靠大量的人力和繁瑣的復雜的流程,要解決現存的問題,需要將水稻的種植和生產往機械化和易操作轉化。
2.1 水稻的機械化水平現狀
水稻種植的機械化在全國范圍內程度不高,發展進程比較緩慢。筆者經實際調研總結出影響水稻種植機械化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給農業的投入力度不大,基礎設備落后,機械耕種道路條件差,造成農業機械在稻田間移動不方便,條件差的地方機械甚至根本無法到達,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造成現代化機械使用障礙。二是農民種植觀念陳舊,有的地方即使能運用機械完成,他們依然堅持傳統的人工插秧和拋秧的耕種方式,現代化種植意識淡薄。三是農村耕地多為分散種植,仍然以傳統的家庭承包責任制為主要的模式,機械無法大面積成片作業。
2.2 農業面源污染現狀
稻田的污染也是造成水稻產量和質量走下坡路的原因,稻田的污染主要是在生活生產中的各種各樣的人為活動引起的,產生的有害物質沒有得到及時的加工和處理,污染物不明確,分布較廣泛,人為難以控制造成了一定的隱患。現在造成稻田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農用化肥的污染、化學農藥的污染、家禽牲畜糞便的污染、農村生活垃圾、化肥農藥殘留以及沒有得到妥善處理的家禽糞便、臭氣和養殖產生的廢水污染物。廢水污染物之后進入河、海、湖泊等,使得污染進一步擴大。灌溉水源的污染也是造成稻田污染的途徑之一,含磷生活用水的排放造成灌溉用水的富營養化,大量綠藻繁殖,造成嚴重的田地污染,損害土壤質量。各種污染造成農村整體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大大降低了稻田的可持續使用能力和水稻的產出量和品質。
2.3 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許多水稻種植地區經濟條件落后,甚至被納入貧困地區,對貧困地區整修投入和機械化設備投入需要花費大量的財力和物力,政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農民收入微薄,以此往復,貧困山區的狀況永遠得不到改變。比如公路的整修,貧困山區由于山路崎嶇,自動化機械根本無法移動,水稻的種植一直處于原始依靠人力的水平上。
2.4 人才缺乏,水稻種植技術不高
貧困地區經濟落后,有專業知識的人才寥寥無幾,農民主要憑借以往的種植經驗種植水稻,對于新的水稻種植的方法、技巧一無所知,獲取新知識的途徑處于封鎖狀態,也是水稻種植方面的一大阻礙。
3.1 政府對山區的扶助力度應該加大
對貧困地區的水稻種植戶加大扶貧力度,發放水稻種植農戶補助資金,鼓勵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其次,對山區機械無法涉足的田地進行公路整修,加大對稻田基礎設施的建設的力度,提高水稻種植的綜合水平。
3.2 建設人才隊伍
政府號召,企業培養聯合高薪引進高科技人才,對水稻種植戶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和指導,讓農戶更加有效地、科學的種植水稻。
3.3 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提升
使用后的農藥包裝要妥善收藏,統一處理,焚毀或深埋,嚴防造成污染。值得注意的是盡量避免造成灌溉水源污染,或者對已經污染的灌溉用水進行凈化處理。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提升土壤的肥力。以綠色為理念發展生態農業。
3.4 力爭提高水稻種植的科學技術水平
大力支持和鼓勵與農業相關的科研院所的研究機構、高校、企業和生態環保機構進行環保和種植重點技術,利用大家的智慧一起為水稻的種植做貢獻,研究解決污染問題的生物污染修復技術,大力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新的涵蓋很多方面,包括現代高科技農業、傳統的水稻種植實踐、農民已有的經驗以及綠色農業技術集成組裝等等。
3.5 科學灌溉
有效、科學的灌溉能保持稻田的營養狀態,有利于水稻幼苗根部的生長,讓稻苗保持健康生長,為了讓水稻苗根系健康生長,需要對灌溉進行科學的管理。不過,還應該把握好田間的干濕度,不能過分暴曬也不能造成水澇,水澇會因稻苗根部無法進行有氧呼吸二造成爛根現象。在水稻的成熟期應該促進稻田的排水和保持干燥,這樣才能讓水稻盡快成熟,在收獲期,田間務必要確保沒有水分,防治爛根現象的發生。
近年來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地調整和優化,水稻的生產和市場呈現一體化的發展趨勢,通過事實來看,兩者結合發展較好,質量較高,因此,高品質的水稻的生產越來越重要,從多角度來思考水稻高產量技術技巧來看,對水稻的生長習性一定要把握好。只有這樣,水稻的品質才能得到保障,種植者的利益和消費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1]夏余良.壽昌鎮水稻栽培技術現狀及要點研究[J],配套技術, 2016:(56-57).
[2]王輝,屠乃美.稻田種植制度研究現狀與展望[J]作物研究2006,(5):489-503.
[3]黃國勤,中國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發展,耕作與栽培,2006,(3):1-5,28.
[4]李向東,陳源泉,隋鵬,等.中國南方集約多熟稻田保護性耕作制度[J]生態學雜志,2007,26(10):1653-165.
S511
A
1003-1650(2017)04-00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