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鐘元
(黑龍江省尚志市黑龍宮鎮農技站,黑龍江尚志 150600)
玉米栽培技術發展與進步探討
樸鐘元
(黑龍江省尚志市黑龍宮鎮農技站,黑龍江尚志 150600)
在玉米栽培過程中,栽培技術影響著玉米栽培工作質量,因此,在玉米種植中,相關技術人員必須要重視栽培技術的應用,保證可以根據其發展現狀與進步情況,提升玉米栽培工作質量。因此,本文針對黑龍江省玉米栽培技術的分析,提出幾點技術應用措施,以供參考。
玉米栽培技術 發展現狀 進展情況
黑龍江省是我國玉米種植的黃金階段,屬于東北早熟春玉米種植區域,在實際生產中,每年的播種面積可以達到9000萬畝左右,占有糧食播種總面積的50%左右,在近年來,黑龍江省的玉米種植面積逐漸增多,無論是總產量方面,還是總面積方面,都存在較為良好的發展趨勢,因此,相關技術人員必須要重視玉米栽培技術的應用,促進黑龍江省玉米種植業的長遠進步。
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人們就應用優良新品種開展種植工作,在雜交與綜合品種應用的情況下,可以提升玉米品種的種植效率。同時,玉米種植人員可以提升玉米的種植產量,農民的經濟效益有所提升。在之后的多年內,玉米品種開始不斷更新,玉米新品種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種植生產水平,并逐漸增強玉米的綜合抗性能力,達到可持續發展目的[1]。當前,黑龍江玉米栽培品種已經從傳統的品種稀植大穗向著現代化優質高產品種轉變,可以有效提升黑龍江地區玉米中職經濟效益。在此期間相關技術人員就要集成推廣耐密早熟優質高產品種,保證可以科學選擇玉米種子,保證玉米種植經濟效益,提升其工作科學性。
在解放初期,人們的玉米種植方式是傳統耕作形式,主要就是利用壓、扣等粗放技術開展種植活動,植株的種植方式為稀植,難以提升農民的經濟效益。近年來,人們在種植玉米農作物的時候,所使用的是先進的耕作方式,可以利用上茬作物的處理方式,對其進行壟上機械設備處理,可以科學控制玉米植株的距離,并保證玉米種植的密植程度,此類耕作方式適合早播,可以實現一次性的播種方式,使得苗株的密植程度在7萬株/hm2左右,是現代化玉米栽培技術的主要應用形式。直到目前為止,黑龍江省玉米種植業在密植的時候,可以對玉米植株的密度進行有效的控制,甚至可以達到7.5萬株/hm2左右[2]。同時,相關部門還要將深松作為基礎,制定完善的土壤耕作制度,保證可以將松、翻、耙結合在一起,提升播種工作質量。
在玉米種植中,施肥技術水平有所提升,可以有效增強玉米種植工作質量。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黑龍江玉米種植施肥方式為:堆肥、餅肥等,主要將有機肥料作為主要施肥載體,提升玉米種植經濟效益。到六十年代與七十年代的時候,由于玉米肥料不斷更新,在實際應用與管理的時候,可以得到較大程度的完善,例如:玉米種植技術人員利度氮肥、磷肥、鉀肥的比例進行控制,可以合理的應用微量元素肥料,提升施肥工作質量。到目前為止,黑龍江省可以明確玉米栽培施肥技術的應用范圍與應用質量,可以充分發揮復合肥料、高濃度肥料與緩釋肥料的應用可靠性,減少測土施肥與配方施肥問題,增強農作物肥力供應力度,大幅度提升玉米種植產量,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3]。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黑龍江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利用玉米地膜覆蓋方式與育苗移栽技術開展相關實驗活動,并取得良好的實驗成果,為玉米栽培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1984年的時候,相關技術人員研究了地膜覆蓋技術,可以提升栽培技術應用水平,減少其中存在的各類栽培問題,科學調控地膜種植中玉米溫度、水分、光合作用于養分,可以綜合利用各類方式提升玉米種植產量,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4]。在近幾年中,黑龍江省在種植玉米的時候,已經開始利用采用65或70cm直播覆膜種植和110或130cm大壟通透密植種植直播或覆膜等技術開展中種植活動,主要因為此類播種方式可以保證玉米在一定密度之下,獲得更多的產量,也可以減少各類資源的應用,降低種植成本。
近年來,黑龍江省相關技術人員已經開始利用玉米育苗移栽方式開展地膜覆蓋活動,逐漸優化玉米綜合栽培技術體系,并提升其工作質量。利用育苗移栽方式開展地膜種植工作,可以減少玉米種植成本,提升玉米產量與經濟效益,增強早熟品種的種植效果。
在我國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中,黑龍江省技術人員開始利用先進技術,并形成綜合、規范與標準的栽培體系,并利用推廣方式對其進行應用處理,增強技術的應用效果。在此期間,技術人員應用模式化栽培研究方式,對玉米栽培技術進行開發與推廣,選擇優良的玉米種植品種,并對其施肥情況進行檢測,可以有效提升早播品種的種植效益。同時,玉米綜合栽培技術,可以充分發揮覆蓋技術的應用作用,提升大雙覆膜栽培技術的應用質量,發揮玉米栽培增產作用,使黑龍江玉米種植可以達到相關標準。
在我國成立以來,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應用受到廣泛關注,從一開始的人力與畜力生產形勢,轉化為機械化生產模式,可以提升生產技術的應用質量。根據相關統計可以得知,在2008年的時候,黑龍江省玉米種植的機械化水平可以達到68%左右,能夠有效提升玉米種植經濟效益,例如:應用機械整地與播種方式,增強玉米種植工作有效性。在2016年的時候,黑龍江省玉米種植機械化水平可以達到99%左右,減少勞動力的強度,提升農業作業效率,并全面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達到預期的管理目的。同時,政府部門已經開始加大農業扶持力度,利用各類大型農業機械設備優惠補貼政策鼓勵農民購買機械設備,可以促進黑龍江省玉米種植機械化水平的穩步提升[5]。在黑龍江省玉米種植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需要科學應用抗旱節水措施,建設基礎設備,保證在干旱年代的時候,節約水資源的灌溉,以此提升其工作質量。例如:建設滴灌澆水設施,減少水資源浪費情況。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時候,黑龍江省玉米種植人員只能利用人工除草等方式開展相關工作,導致出現各類難以解決的問題,影響著玉米種植效益的提升。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黑龍江省玉米種植技術研究部門已經開始推廣并應用現代化、安全性的除草方式,科學使用除草劑,降低勞動力,減少其中存在的各類危害問題。同時,相關技術人員已經采用綜合病蟲害防治措施預防各類基本,減少玉米種植問題,或是利用生態化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對其進行處理,有效提升玉米種植經濟效益。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技術人員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措施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例如:在玉米種植區域放赤眼蜂,使其可以在成長中消滅玉米蟲害,同時,還能避免出現環境污染的現象。
在黑龍江省玉米栽培技術發展中,相關部門必須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創新玉米栽培技術的應用方案,逐漸優化玉米栽培方式,提升玉米栽培技術的應用質量。
[1]趙久然,王榮煥.30年來我國玉米主要栽培技術發展[J].玉米科學,2012,20(1):146-152.
[2]王飛,代利軍.當今玉米栽培技術的不足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4(6):51-51.
[3]王小蘭.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8):76.
[4]劉鐵群.試論玉米間種紅薯高產栽培技術[J].南方農機,2016,47(12):48-49.
[5]張永波.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發展策略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1):105-105.
S513
A
1003-1650(2017)04-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