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明
(重慶市巫溪縣峰靈鎮農業服務中心,重慶 405816)
馬鈴薯連作栽培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張家明
(重慶市巫溪縣峰靈鎮農業服務中心,重慶 405816)
按照馬鈴薯自身生長發育的早就特性以及優質高產所需要的生態環境條件,本文主要對于某省的連作栽培馬鈴薯對于土壤生態系統中的微生物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可以說馬鈴薯連作會使得土壤肥力降低;植物的根系分泌物的自身有著一定的自毒的作用;病原微生物的數量也在不斷的提升,這種情況使得植物出現病蟲害的問題嚴重。并指出馬鈴薯自身優質和高產以及穩產的農業生態所適合使用的栽培技術。
馬鈴薯連作 土壤生態系統 微生物群落
作為糧菜的用作物,馬鈴薯可以說在全國以及在世界上都有著十分主要的地位,其對于全球的糧食產量安全有著非常主要的作用。所以,馬鈴薯的連作年限比較久,并且養分在進行消耗的時候也相對單一,肥力水平不斷的降低,這種情況對于養分自身的平衡供給會產生和那的影響;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比較少,其也會對養分的合理施工效率有所降低;土壤微生物中的種群結構不適宜,有害的微生物數量慢慢的占據主要的優勢。
某省的地形十分的復雜,高度非常的懸殊,地域之間的氣候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馬鈴薯種植應該挑選適合馬鈴薯生長發育的生態的環境條件。在不同生育期間去對溫度以及水分還有光照的需要提出一定的差異。
馬鈴薯性喜歡涼爽,不受高溫。在生育的期間平均的溫度15到21℃最為適合,不同的生長發育期間去對于溫度提出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種植馬鈴薯其需要的溫度應該在8到9℃才能公示期正常的發芽出苗,可是其自身出苗還是十分緩慢的,12℃ 以上的出苗則會比較快,18℃出苗速度達到了頂峰。
馬鈴薯是對光要求敏感的輕質作物。 光足夠輕,特別是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增強,有機質的生產越早塊莖形成,產量越高。 所以,馬鈴薯的生長周期是非常短暫的,其在在陽光下可以12到13小時的就能夠形成塊莖,并且成長的十分的結實,有著很高的產量。
馬鈴薯種子本身含有超過75%的水分,在發芽期間可以依靠自己的水萌發出現;幼苗葉片在小面積時,水分不多; 芽開花塊莖形成和擴張,水需求旺盛,這一時期用水需求總增長期達到總用水量的50%以上。
連作障礙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其中土壤物理化學性質惡化,作物根系分泌物病害和土壤微生物菌群不平衡三個因素。從根本上說,馬鈴薯連作障礙的原因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生長環境不利于塊莖發育的變化。
所以,在對馬鈴薯連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之前,我們需要認識到馬鈴薯自身的根際土壤環境都產生了那些轉變。土壤微生物是植物根際微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微生物種群結構對土壤環境變化非常敏感,是土壤環境變化的敏感指標。
2.1 對土壤微生物量影響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有機質的主要部分,是分解子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其調節營養循環,能量流和生態系統生產力。馬鈴薯連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 / N比隨土地利用變化而變化。土豆連續栽培可以說對于土壤微中的生物生物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抑制作用,這主要是因為植物根系自身所分泌出來的毒性作用。
土壤微中的生物景觀分解從而合成一種有機物,其能夠對于自身的營養產生循環,真正的給植物自身的生長提供所需要的營養,在多種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以及物質循環時候產生非常主要的作用。
相關研究的結果顯示出,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自身的量碳和氮的比例可能提升主要是因為土豆連續的進行播種。因為微生物自身需要消耗比較多的碳源才可以完成生存,因此其也需要使用比較多的土壤有中的機碳物當成是能量對其進行代謝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夠快速的行程,這是因為其中的很多二氧化碳進行釋放所產生的。這個過程可以說加速了土壤中有機質的分解。因為碳和氮的比例并不是十分的平衡,土壤中的微生物對于碳源的利使用效率也會產生轉變,土壤中的水分以及代謝也救護隨之出現變化。
2.2 土壤理化性質變化
連續作物其會使得土壤自身的性質產生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土壤養分不平衡,不平衡;土壤二次鹽漬化和酸化和土壤物理性質。
由于連續應用了大量相似性質的化肥,具體作物的營養吸收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和片面性,導致一些土壤養分過度消耗,其他營養物質不斷豐富,導致土壤中各種營養物質平衡,最終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不同類型作物對土壤氮,磷,鈴和有機碳含量及其形態的影響有不同的影響。
土壤二次鹽漬化與酸化與連作密切相關。連續耕作會使土壤富含大量鹽,導致土壤嚴重壓實。研究還發現隨著連作物的增加,土壤pH值上升。
2.3 土壤生物環境惡化
土壤微生物群體非常豐富,這些微生物種群的代謝活動與作物生長密切相關。首先,土壤中微生物進行的代謝物會直接對于作物自身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另外作物也能夠給微生物進行生長和繁殖提供所必須的營養。
在作物進行連作的時候,同樣的栽培體系以及管理方式去給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一個比較穩定的生長環境。因為微生物自身有著一定的選擇性以及適應性,所以會使得很多病原體快速的繁殖,成為土壤里比較有的優的勢種,正常的旋轉條件下微生物自身的群落也會產生多樣化的轉變,其最終會對土壤生物的活性產生影響。所以,土壤生態系統中的結構以及功能在極大程度上會受到土壤微生物對其造成的影響。
根際微生態系統是植物與土壤微生物及其環境的有機結合,起著系統的作用。 植物根系和土壤相互緊密接觸,形成土壤微區,變異性大。
馬鈴薯根際土壤中使用的碳源主要用于氨基酸,羧酸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土壤和根際土壤微生物的碳源。
馬鈴薯連作與生產自身毒素和土壤病原微生物有關。 在較高的生育力條件下,多年栽培的適宜施肥措施,土壤肥力沒有顯著降低。 在經濟衰退過程中,連續耕種土壤肥力,可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1]劉國燕.生態農業發展戰略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1
[2]姚槐應,黃昌勇等編著.土壤微生物生態學及其實驗技術[M].科學出版社.2006
[3]賀紀正,李晶,鄭袁明.土壤生態系統微生物多樣性、穩定性關系的思考[J].生物多樣性.2013(04)
[4]馬琨,張麗,杜茜,宋乃平.馬鈴薯連作栽培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0 (04)
S154.36
A
1003-1650(2017)04-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