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德
(岷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甘肅岷縣 748400)
岷縣馬鈴薯高產創建的成效與啟示
李建德
(岷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甘肅岷縣 748400)
岷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區,氣候屬于溫帶半濕潤向高寒濕潤氣候過渡帶,高寒陰濕,土質疏松、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是馬鈴薯優生種植區。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64.49萬畝,其中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從2010年實施馬鈴薯高產創建項目以來,根據省項目實施方案及有關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按照“科學規劃布局、嚴格技術要求、集中規模連片”的思路,精心安排部署、統一規范操作、加大投入力度,強化技術服務,扎實推進落實,取得了顯著效益,馬鈴薯產業成為該縣繼中藥材產業之后的第二大產業,順應著國家對馬鈴薯主糧化的政策,馬鈴薯收入是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
1.1 產量效益顯著提高010-2015年,岷縣積極組織開展馬鈴薯高產創建活動,共建立馬鈴薯高產萬畝示范片14個,總示范面積228424畝,平均畝產3148.9公斤,較大田平均畝產2100公斤增產1048.9公斤,總增產239593.9噸。
1.2 新優品種應用加快 近年來,通過開展高產創建活動,試驗篩選出了隴薯3號、青薯9號、莊薯3號等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高產、抗病馬鈴薯新品種,建成脫毒種薯繁育基地2000畝,建成網棚原種繁育田100畝,為大田生產提供充足的、優質的作物種源。
1.3 關鍵技術集成推廣 在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片的創建過程中,全面規范應用了馬鈴薯脫毒種薯、規范間套、測土配方施肥、地膜覆蓋、病蟲害綜合防治等五大關鍵技術。特別是集成應用地膜覆蓋、規范間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后,節水節肥節藥作用顯著,既節約了生產成本,又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主要推廣了優質專用脫毒種薯、標準化種植、種薯處理、測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控、雙行壟作、機播機收、地膜覆蓋等技術。良種應用率達100%。
1.4 輻射帶動效應顯著 馬鈴薯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和核心公關田順利建成后,結合新型職業農民、精準扶貧富民產業農民技術培訓工作,組織農民觀摩交流,使廣大種植戶應用新品種、新技術的意識不斷加強,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穩定在20萬畝以上,全縣馬鈴薯集成栽培技術水平得以整體提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2.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馬鈴薯高產創建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協調管理、督促檢查。組建技術服務小組,主要負責項目的管理、實施,并抓好技術培訓、田間指導等工作。實行行政、技術雙軌責任制,為高產創建提供保障。
2.2 廣泛宣傳培訓按照“科學、實用、高效”和培訓進村不漏戶的原則,以良種推廣技術、標準化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高效農田節水技術、農藥安全使用技術、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等知識為主要內容進行培訓,使群眾掌握了關鍵技術,解決了生產中的難題,實現了良種良法到田、技術要領到人的目標,有效的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的水平和能力。
2.3 推廣關鍵技術 采取統一調運脫毒種薯,發放施肥建議卡,廣泛集成推廣馬鈴薯雙行壟作栽培、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良種應用、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測土配方施肥5項關鍵增產增效先進技術,全面提升了馬鈴薯栽培科技含量。
2.4 實施物化補助 整合旱作農業、節水農業、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資金,采購農用地膜、化肥、農藥、馬鈴薯種子等物資,按照精心制定補貼方案,分別對百畝核心攻關田、高產示范點、萬畝示范片每畝進行一定的物資補助,以此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確保良種、地膜、專用配方肥等關鍵技術全面普及應用。
2.5 強化項目管理 通過目標管理機制,并合理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明確目標,通過提出切實可行的操作技術對作物的種植過程進行管理,同時要層層簽訂責任書,創新組織管理和績效考核評價運行機制,從而確保過程有序進展,并保證作物產量、質量的穩定提升。還要加強檔案管理,將文件、方案、信息、圖片、測產總結、項目總結等相關的資料進行合理管理,并制定專人進行整理、歸檔。嚴格資金管理,遵循擇優支持、公開透明、保證重點、專款專用等原則,嚴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圍的一切支出。
3.1 強化基層組織領導 由糧油作物高產創建集成的技術模式,最終要靠廣大農戶去落實,因此,創建工作的關鍵主要有2方面決定:一是各級領導對此項目的支持程度,尤其是村組干部要加強重視程度,并提升其組織領導和協調服務的能力,從而使示范片起到保養得作用,從而輻射到四周,帶動更多的農戶。二是政府部門要這定相關的惠農政策支持,通過切合實際的補貼,調動農戶積極性,同時還要確保各項相關技術、設施得到落實。
3.2 重視技術集成創新 高產創建的主要目的是探索總結糧食增產增效的長效機制。實踐證明,只有重視集成技術試驗研究攻關,把良種良方良田結合、農機農藝融合和科技防災減災等新技術、新手段、新模式,集成推廣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栽培模式,才能挖掘單產潛力,節約生產成本,增加種植效益。
3.3 轉變服務工作機制 在農村,主要的經營模式為分散經營,存在規模小,效益低以及與現行農技推廣服務體制難以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要求等問題,都導致當前的服務機制相對落后,且很難發生轉變。因此,要通過創新工作機制,重視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構建多元化農技推廣體系,開展社會化服務,才能促進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使分散經營與規模化生產結合,進而有效解決小面積種植與大面積高產創建的矛盾。
3.4 建設高產基本農田 農作物產量與質量的提升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良田,如果土壤貧瘠,運用再優秀的技術也無法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為了確保作物產量、質量呈穩定趨勢提升,就需要實施深翻平整土地、增施有機肥并改善水利設施條件,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基本農田,是提高產量的基石。
S435.32
A
1003-1650(2017)04-0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