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柱
(濟寧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山東濟寧 272000)
芻議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推廣難點及對策
蔡永柱
(濟寧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山東濟寧 272000)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想獲得更好的產量和質量,就要針對技術模型建構切實有效的管控層級結構,結合山東省濟寧地區的農業種植技術要求和具體情況進行系統化項目升級,從而保證玉米種植的規模化發展和產業優化,確保技術結構和技術運行維度之間能形成良好的互動體系。本文結合山東濟寧地區實際情況,對技術優勢進行了有效分析,并對推廣難點和推廣優化對策展開了討論,旨在為相關項目技術管理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優勢 推廣 對策
玉米是我國北方主要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也較高,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山東濟寧市,玉米播種面積占糧食作物的50%以上。山東濟寧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年均無霜期約為208天,年均日照數量為2450小時左右,年平均溫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上,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玉米生長土壤為潮褐土。濟寧市的整體生態環境非常有利于玉米生長,后期降雨較少,且光照較為充足,其自然災害相對較少,能真正落實優勢區域的管控效果。
在實際玉米種植過程中,借助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能在優化種植效果和實際技術特征的基礎上,保證推廣技術方案的制定結構貼合實際需求,并且一定程度上滿足執行要求[1]。另外,利用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能對地面進行系統化保護,保證地面能最大化的吸收到太陽能,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少地面溫度的消散,有效的管控溫度能量,并且為土壤溫度改善性能以及保肥操作,順利升級相關技術結構。針對于山東濟寧市,當地在農業發展進程中,結合相應問題建構了系統化管理模型,并且在品種選取和栽培技術優化方面都建立了相應的管控機制和運行措施。不僅提高了玉米地膜覆蓋技術的推廣效果,也為科技部門踐行示范化管理層級措施奠定堅實基礎,無論是在品種選擇方面,還是在品種產量潛力的挖掘方面,都實現了品質標準的進一步優化。
利用玉米地膜覆蓋技術,重點就是對技術推廣機制和生產過程的維護,由于其技術模型涉及到政府、農民和基層單位。因此,只有建成相應的管控理念以及合力,才能保證探索性問題得到有效落實,這就需要相關種植技術管理人員結合地方實際農業特征和技術要求,建構系統化的運維模型和管理體系。
在山東濟寧市推廣玉米地膜覆蓋技術,會遭遇相應的瓶頸問題,其一,政府技術支持以及推廣項目運行維度不符合標準。由于在實際經濟結構和應用模型建立過程中,政府缺乏有效的技術管理機制,還沒有實現補貼制度的全面推廣,就導致一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受到影響[2]。并且要對政府和基層單位之間的技術推廣項目進行集中管控,只有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教育培育技術和運行體系,才能真正落實技術引導效果,確保技術推廣模型和管理效果之間的契合度。其二,在農民技術應用過程中,由于農民本身的素質和受教育程度,在接受新栽培技術時,往往會耗損較長時間,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抵觸情緒,由于選擇不合理以及質量管控模型不貼合等問題,也會對其種植效果受到影響,導致新技術難以發揮其實際效果。
3.1 政府部門優化資金管理
在新技術推廣的過程中,政府是最重要的組成元素,這也是我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點,政府只有給予相關技術結構和項目高度關注,才能在優化相應宣傳活動的同時,保證技術結構和栽培方式貼合實際發展進度。首先,山東濟寧政府要聯合當地基層單位,實現有效的下鄉宣傳活動,并且保證栽培技術優勢和相關信息維度都貼合農戶的實際需求,并且結合技術優勢對技術推廣機制進行全方位解讀,保證技術結構的推廣具有十分夯實的群眾基礎[3]。
3.2 建構新栽培技術培訓方案
在農民接受新技術的過程中,山東濟寧市政府要從思想意識層面進行升級,并對農民進行綜合管理,利用技術帶頭人帶領農民體會更加有效的種植基礎,樹立正確的栽培理念以及栽培品種技術模型,了解技術優勢的同時,保證操作環節和栽培技術的具體管控模型符合標準[4]。
3.3 基層單位強化組織結構
在山東濟寧市推進玉米地膜覆蓋技術的過程中,要結合技術栽培要求,建立健全系統化管理維度和管控體系,確保傳統玉米生產技術能得到有效升級。盡管新技術在推行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風險,這也需要技術人員和基層單位進行綜合管控,并且積極落實相應的技術宣傳機制,保證農民能從根本上了解技術推廣的實際意義,從而營造更加有效的技術推廣氛圍。另外,在積極樹立典范結構的同時,也要進一步強化試驗項目管理的科學性,并且提高整體種植效果,帶動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從而落實其范圍擴展的要求。當地政府也要保證技術績效考核項目能發揮實際價值,并且保證玉米地膜覆蓋技術能被納入到基層干部管理績效考評標準內,真正完成推廣目標[5]。
總而言之,在山東濟寧推廣玉米地膜覆蓋技術,需要針對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管控和綜合處理,積極總結相關問題和相關管控要求,建立玉米地膜覆蓋技術推廣優化機制,從而保證相關部門和相關基層單位之間建立切實有效的穩定關系。
[1] 王懷琴.玉米地膜覆蓋技術推廣應用受阻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4(34):279-279.
[2] 馬樹慶,王琪,郭建平等.東北地區玉米地膜覆蓋增溫增產效應的地域變化規律[J].農業工程學報,2014,23(08):66-71.
[3] 李志峰,馬日亮,侯俐伶等.內蒙古自治區玉米地膜覆蓋技術應用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思路[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14(02):11-12.
[4] 江燕,史春余,王振振等.地膜覆蓋對耕層土壤溫度水分和甘薯產量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4,22(06):627-634.
[5] 張春燕,楊安華,孟萍芝等.隴川縣戶撒鄉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夏玉米地膜覆蓋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3,11(16):140-140,141.
S513
A
1003-1650(2017)04-0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