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松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農業局,云南永善 657300)
永善縣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探討
徐 松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農業局,云南永善 657300)
馬鈴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是我國在調整優化種植結構中的重要的替代作物。云南昭通市地處于烏蒙山地帶,全市海拔較高,無霜期較長,年日照達到2000小時作業,晝夜溫差大。這種氣候非常適合種植馬鈴薯。永善縣作為昭通的重要農業縣,種植馬鈴薯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一年四季都有種植,特別是永善縣種植的反季度馬鈴薯也受到了沿海地區和東南亞各個國家的喜愛。本文結合永善縣的馬鈴薯種植,探討了馬鈴薯高產的技術。
馬鈴薯 歷史悠久 反季度 高產
馬鈴薯作為永善縣的第三大優勢產業,近年來在縣里的大力推動和農民的努力種植下,種植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產量的提升促進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在馬鈴薯的大力推廣之下,隨著居民對于馬鈴薯的營養價值的逐步認識,市場上對于馬鈴薯的需求越來越高,第三產業在當地居民的共同推進下,開始走向成熟。文章就永善縣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作簡要分析。
我縣種植馬鈴薯的時候有正常季度馬鈴薯的種植,也有反季度馬鈴薯的種植。春播的時候時間在2月份中期到3月份中期,這時春雨剛至,土壤松軟,剛好適合種植馬鈴薯。四月中旬之前一定要播種完。而反季馬鈴薯及冬馬鈴薯要在9月中旬播種。馬鈴薯的種植同時又要看海拔高度種植,低海拔要早種,高海拔要晚種。
馬鈴薯的的種薯的選擇決定了馬鈴薯日后的生長狀況和產量。農民要學習如何選擇種薯。良好的種薯,表面的皮是光滑的,沒有蟲蛀狀況也沒有被凍裂。如果種薯有皸裂、尖頭、色澤暗淡等情況,為了防止影響馬鈴薯生長狀況和產量,要淘汰這些有問題的種薯。選擇脫毒之后的種薯。對于種薯處理時,要將種薯進行切塊處理,切成大概40g左右,可以促進種薯塊打破休眠,促進發芽,保證了馬鈴薯可以出苗整齊,打破其頂端效應。催芽是馬鈴薯栽培種植過程中一個防止患病增加產量的重要環節,可以使得馬鈴薯盡快成熟的同時又可以增加產量。在催芽的過程中,淘汰的病薯爛薯,可以減少種植以后田間苗株的成活率。種植之前的種薯塊至少要有一個芽尖,這樣才能保證種植后馬鈴薯可以正常的生長。
選擇土地的時候要選擇土壤比較肥沃的土地,不能與茄子、西紅柿等輪作。同時要避免重茬。正常情況下,馬鈴薯與豆科類農作物輪作三年以上增產效果比較明顯。在修整土地的時候,要將土壤進行疏松,并且松土的厚度要很深,深耕細作。這樣才能使得馬鈴薯種入土地后,嫩芽有生長發育的空間。對土壤在種植之前要施足有機肥料,為馬鈴薯初期生長提供條件。
在馬鈴薯生長的過程中,期間的雜草由于肥力呈現爆發式生長,使得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所欲要的水分、光照和養分都被奪取而生長得到抑制。所以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除草是必要的。在馬鈴薯的苗株高約25cm左右的時候,要進行松土工作,同時進行第一次除草。在馬鈴薯開花期的時候,進行第二次除草松土。同時要將馬鈴薯塊用土覆蓋掉,防治馬鈴薯塊在見到光之后變成綠色會影響馬鈴薯的生長品質和最終產量。在這個時候馬鈴薯對于水分的要求特別高,灌溉不宜過多水量,也不宜太少,要根據種植的面積和土壤狀況、降水量選擇合適的灌溉量,為馬鈴薯的生長提供水分。,在干旱的時候要勤加灌溉。
單位面積的種植的數量和每株的產量乘積是馬鈴薯的總產量。單株的產量和單位面積的植株數量是成反比的,所以必須考慮一個合理的種植密度,使得單位面積內的產量達到最高。如果密度過高,單株產量過小。如果密度低,雖然單株產量高,但是單位面積種植數量太少。這倆種方式都降低了產量。合理密植使得單位面積內有了一個合理的群體結構,不但可以使得個體發育好,同時又使得群體增產。根據永善縣多年的經驗,在多種種植密度的測試之后,總結出一般在每畝6000株左右的時候,馬鈴薯的產量是最大的。
永善縣馬鈴薯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發病率比較高,所以應該提早做好防病措施。早疫病的防治過程中,要注意田間的濕度,這個時候田間的濕度不宜高,比正常時候適量降低,同時注意開溝放水。種植者要及時檢查田間存在的患病的植株,及時清除,集中銷毀,防治感染正常的植株。及早的的發現疫病,可以有效的抑制疫病蔓延。晚疫病的出現經常在六月末七月初,氣候干旱的時候發病時間可能延遲。這個時候種植者要注意田間的馬鈴薯苗,如果發現患病,及時連根拔除同時對土壤進行消毒?;瘜W防治可以采用的藥品有殺毒礬、加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倆種藥劑可以交替使用。對于蟲害的防治可以使用藥物蚜威可濕性粉劑、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敵百蟲、辛硫磷乳油、辛硫磷粒劑等對害蟲進行滅殺。
馬鈴薯在生長期的時候,馬鈴薯上的葉子變黃,莖稈枯萎的時候,地下的塊莖就已經停止了生長,這個時候的產量是最大的,最適合收獲。如果收獲期延長,會影響到馬鈴薯果實的光合作用產物的積累,同時由于莖葉的枯萎,使得馬鈴薯在地下得不到所需養分,長時間在土里,可能導致腐爛。
綜上所述,我縣近年來隨著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基層領導和農民群眾眾志成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馬鈴薯種植技術,縣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對于馬鈴薯種植的土地補助和肥料資助使得農民群眾對于馬鈴薯的種植很有熱情。同時全縣推舉出馬鈴薯科技示范樣板點,組織干部在樣板點進行肥料的發放,極大的帶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1]韓文蘭. 淺析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6,(22):157.
[2]魏仲席. 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J]. 中國農業信息,2016,(13):91.
[3]張穎. 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2,(21):48.
S532
A
1003-1650(2017)04-01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