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巍 李少杰
(1.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宋村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站,山西長治 046600;2.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慈林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站,山西長治 046600)
淺談玉米種植技術及推廣應用
崔子巍1李少杰2
(1.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宋村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站,山西長治 046600;2.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慈林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站,山西長治 046600)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推行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已經成為一個必然趨勢。本文對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提高玉米的產量與質量。
玉米栽培 栽培技術 病蟲害防治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關乎我國的糧食安全,同時,玉米應用途徑非常廣泛,成為了人們重要經濟來源。加強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對于各地的農業經濟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措施。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除了栽培技術,病蟲害也是影響玉米種植效率的重要因素,可能導致玉米大規模減產。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栽培技術的控制,加強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管理,并且及時做好病蟲害防護,促進玉米種植水平的提升。
玉米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栽種歷史,玉米不僅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秸稈還可作為生物肥料,進行還田,提高土壤肥力,用于其他農作物種植,由此可見,玉米的用途十分廣泛,我國對玉米種植的重視程度很高。近年來,我國在玉米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對我國玉米產量和質量的提升帶來很大幫助,切實解決了我國居民的糧食需求問題。但縱觀當前的玉米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現狀,可以發現依舊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國地貌面積廣闊、地勢差異較大,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地理條件,在玉米栽種過程中應該要逐漸摒棄傳統的種植以及管理理念,要對現代種植理念和種植技術進行應用,并且要積極加強對機械化種植技術的應用,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提高玉米產量。另外,在玉米種植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病蟲害,病蟲害防治是提高玉米產量與質量的重要途徑,當前很多農戶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的理念不夠新穎,采用傳統的藥物防治方法較多,不僅對玉米生長帶來影響,還帶來環境污染。總體來說,我國的玉米高產優質技術的推廣還有待進一步加深,在推廣高產優質技術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現存的各種問題進行解決,提高農戶的綠色防控意識。
2.1 注重土地選擇的精細化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為了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必須要對玉米種植環境進行控制,在進行播種的時候要對土地質量進行檢測,在選擇土地的時候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通透性較強、地力均勻的土地,而且盡量保證地勢平坦,選擇灌排方便的地區。一般在每年秋季就要做好整地工作,實行精細整地,在整地過程中,要對土地上的殘茬進行清除,整地厚度控制在20~25厘米之間。
2.2 注重玉米種子的科學化選擇和處理
玉米種子的質量直接決定了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在玉米栽培過程中,要對玉米種子進行選擇,盡量選擇一些適宜在本地栽培的品種,要選擇籽粒飽滿、整齊、無傷、無病、純度精度都比較高的產品,同時要根據當地土壤的實際情況對種子進行合理選擇。
玉米在選種之后播種之前首先要進行篩選,除去霉變、殘粒等不良的玉米種子,保證種子的純度和發芽率。然后要進行晾曬,一般在陽光下晾曬2~3天,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同時,在播種的前兩天要拌合種衣劑,提升種子發芽率和出齊率,使得種子在土壤中能夠吸收充足的養分和水分,供給玉米生長。
2.3 注重密植的合理性
合理密植是玉米栽培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玉米栽培過程中要對整個土地面積進行測量,并且根據玉米生長習性,確定出單位面積上適宜種植的玉米數量,做到合理密植,不能對土地資源進行浪費,也不能太過緊密,以防玉米植株不能獲得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對玉米植株的生長產生影響。例如在降雨量相對較少的地區,可以盡量稀植,使得玉米能夠從土壤中獲得充足的水分。
2.4 注重施肥的科學性以及定期性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必須要對種植過程進行管理,滿足玉米生長過程中的養分和水分需求。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定期、科學灌溉以及合理施肥兩個方面。玉米施肥過程中應該要注重各種大量元素,例如要對磷、氮、鉀等肥料進行合理配置,確保玉米生長過程中的大量元素得到滿足。在施肥的過程中應該要注重施肥的合理性,并且要定期進行施肥,要堅持以氮肥為主,并且對粒肥進行利用,發揮粒肥的輔助作用,同時要注重基肥與追肥之間的配比關系,提高施肥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使得玉米生長過程中的養分得到滿足。在不同的生長時期要施用不同的肥料,對葉面肥、花粒肥等堅持科學追施。
病蟲害防治是玉米生產過程中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當前很多農戶不注重對病蟲害的防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影響產量和質量的問題,導致玉米生產水平較低。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類別主要有玉米螟、鉆心蟲等,針對不同的病害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控制。例如玉米螟是玉米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在玉米螟防治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采用藥物防治的方式,合理用藥、定期用藥,對玉米螟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加強農業防治技術的應用,即加強田間管理,減少玉米螟的發生率。通常選擇在玉米螟冬后以及幼蟲化蛹前期,通過焚燒、軋、封、剝、鏟等方法,降低越冬的玉米螟幼蟲數量,并且要在每年四月底之前對儲存的秸稈進行粉碎,并且采用白僵菌封垛的方法降低蟲源,減少玉米螟羽化數量。此外,還應該要加強對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可以采用殺蟲燈進行誘殺,還可以加強對玉米螟天敵的培養,利用天敵防治害蟲。
綜上所述,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經濟作物,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水平等都會影響玉米種植效率。為了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加強對玉米栽培過程的管理,對各個栽培環節進行控制,并且要加強對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不斷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1]賈小慧.淺談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20)
[2]汪文麗.淺談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與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J].農技服務,2016(14)
[3]劉建國.淺談我國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5(18)
S513
A
1003-1650(2017)04-01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