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珍 江紅梅
(江西省余干縣農業局,江西余干 335100)
水稻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胡艷珍 江紅梅
(江西省余干縣農業局,江西余干 335100)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過多導致的人均耕地的不足使得人們對糧食畝產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水稻的病蟲害是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且具有種類多,發作快以及頻繁暴發的特點,所以,在水稻種植地區對于病蟲害的防止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結合余干縣水稻病蟲害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防治水稻病蟲害的方案和過程,并對病蟲害的危害進行了簡要討論。
水稻 病蟲害 發生面積 損失 措施
水稻是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的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為,其產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在水稻的栽培和生長的過程中,很多因素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其中病蟲害因素是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就余干縣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討論,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和方案,以期能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余干縣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地形主要以平原為主,水資源豐富,屬于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多有良田,是水稻種植大縣。但是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病蟲害一直是困擾余干縣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據統計分析來看,余干縣的水稻病蟲害類型主要包括稻飛虱、水稻螟蟲、稻瘟病和水稻白枯葉病等,下面對這些病蟲害進行簡要的分析[1]。
1.1 稻飛虱
稻飛虱對水稻的危害在于其主要通過吸食水稻的基部汁液來獲取營養,在吸食過程中稻飛虱的唾液中所含的有毒物質會使得水稻感染病毒,進而造成水稻中毒死亡,對水稻的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對于稻飛虱這一蟲害的處理我們可以對水稻進行低量優化噴霧,使用藥劑為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 g左右加氯蟲苯甲酰胺溶于50 g水中。也可以用25%噻嗪酮可濕性 粉劑60 g左右加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9 g左右,兌水50 kg進行噴霧。
1.2 水稻螟蟲
水稻螟蟲也是一種對于水稻產量影響較大的蟲害,主要表現為幼蟲期間對于水稻的危害,會導致水稻枯萎發黃,甚至造成水稻死亡。幼蟲時期的水稻螟蟲會造成水稻枯心苗、死孕穗以及植株白穗等,造成水稻減產,稻穗空粒現象嚴重,植株出現倒伏。在治療水稻螟蟲造成的危害時可以使用40%的毒死乳油70 ml 加甲腈菊酯30 g 溶于50 kg 的水中進行低量噴霧。
1.3 稻瘟病
稻瘟病可以對水稻造成極大的破壞主要表現在水稻在成長的不同時期都有可能患真菌引起的稻瘟病,這是一種很頑固的疾病,對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的危害十分嚴重,尤其表現在能很嚴重的降低水稻的產量。在防治稻瘟病的時候,我們主要可使用25%多菌靈250 g,或這是富士一號100g來進行防治。
1.4 水稻白枯葉病
水稻白枯葉病會造成水稻產生大量的細菌,主要是由于氣候高溫多雨導致的,這些細菌會使得水稻葉尖或邊緣產生黃綠色斑點,在葉脈附近出現長白色或黃色條狀斑塊,這種疾病可以使得水稻植株枯死,會造成水稻生長期間大范圍的倒伏現象,增加成熟水稻植株的空殼率,從而降低水稻的產量。我們在防止白葉枯病時,一遍用三百克25%的葉枯靈可濕性粉劑或者七十克的氯霉素可濕性粉劑,兌75 kg 的水進行噴霧作業。
2.1 適時播種
在上文中我們指出了在余干縣水稻病蟲害的主要種類和防治方法,下面就余干縣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降低病蟲害的主要方法。首先需要做到的是適時播種,確定播種期的主要方式是將水稻抽穗結實期安排在最佳的溫光時節,然后按照抽穗期的天數來計算。按照余干縣的實際氣候條件,預測每一年的秋寒,要保證煙后稻在秋寒前齊穗。[2]
2.2 培育秧技術
在種植水稻時首先的工作是育秧,育秧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育秧田地,所選田地應該具有合適的土壤和肥力以及良好的排水效果,只有這些基礎條件跟上了,才能使得最終的水稻具有一個好的收成。
播種開始前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首先要預備托盤進行浸種和催芽,接下來在水稻出苗前要做好相關的保濕工作,保證土壤具有充足的水分,在水稻出苗以后,要注意防止串根現象的發生,這樣遮擋物的使用就必不可少了。在育苗期間,還要注意秧齡以三十到三十五天最佳,最好不要超過四十五天。
2.3 選擇優良品種和生產模式
水稻種植時采用的煙后稻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保證土壤的肥力,利用輪作種植方式可以顯著改善土壤的酸堿平衡,既可以增加煙葉的產量還可以有效解決糧食增收的問題。
煙后稻由于容易受寒導致產量降低的特點,在選種時需要注意一個是要選擇秧齡彈性好的種類,以免在生長期間出現早穗的現象,再一個就是要注意品種的抽穗揚花期不能在秋季寒冷期,根據余干縣當地的條件,選擇合適的煙后稻進行種植。
2.4 合理施肥
水稻種植時適當在土壤中增加肥力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產量,施肥原則在于基礎施肥要足量,追肥過程要迅速,在抽穗期間要適當施肥,增施磷鉀肥,促進水稻的正常早熟,要注意氮肥的使用要少量多次,防止生育期的延長,造成幼穗分化不過關而易受病蟲害侵害。
2.5 科學灌水
灌水的原則在于以濕為主干濕交替,在水稻生長過程中,要以潛、淺水灌溉為主,在生長早期注意保證充足的水分,而且需要監控整個過程中水稻的狀態,防止因水分不足造成的病蟲害。
水稻的病蟲害具有種類繁多且暴發頻繁的特點,極大的危害了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這也是影響余干縣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對此,本文對余干縣水稻病蟲害的種類和防治措施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和看法。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水稻作為最重要的農業作為具有很大的價值,在培育研發過程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治生長過程中的問題,水稻的生產是一個縱向的時間過程,這一過程的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因此,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水稻生長過程中不能忽視的問題,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研究和重視。
[1] 1991 - 2010 年寧夏水稻病蟲害發生特征與經濟損失分析 [J] . 賀奇,楊 鋒,馬洪文等. 環境昆蟲學報. 2016,38 ( 3) : 500 - 507.
[2] 趙夢,歐陽芳,張永生,等. 2000 - 2010年我國水稻病蟲害發生與為害特征分析 [J]. 生物災害科學,2014, 37 ( 4) : 275 - 280.
S435.11
A
1003-1650(2017)04-01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