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瑞鵬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韓麻營鎮政府,河北承德 068151)
大田高粱種植高產技術措施
冀瑞鵬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韓麻營鎮政府,河北承德 06815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農業生產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加強對農業生產的高效管理,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本文對大田高粱種植技術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提高高粱栽培水平,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高粱栽培 栽培技術 病蟲害防治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土地的占用面積越來越多,耕地面積越來越少,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而且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傳統的種植技術已經不再適用于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高粱作為我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農作物產品,在種植過程中也必須要加強對高粱種植技術的研究,加強對各種病蟲害的防治,并且逐漸實現機械化生產,提高高粱產量和質量。針對當前高粱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加強對高粱種植技術的研究和種植管理,不斷提高高粱生產水平。
高粱是古老的禾本科農作物,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我國高粱種植的區域十分遼闊,在東北地區以及西南地區都有廣泛種植,是旱作農業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高粱的抗逆性強、適應性強,能夠適應多種環境,正是由于其抗性較強,因此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種植十分廣泛,我國高粱種植的面積、單產和總產都位于世界前列。高粱的用途也很多樣化,不僅可以食用,而且還可以用于喂養畜禽、釀造白酒、提取燃料乙醇等,近年來對高粱用途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發現高粱稈也可以制成植物纖維板,還可以從高粱殼中提取出天然色素等。由此可見,高粱的開發和利用前景十分廣闊,我國當前對高粱產業的發展重視程度很高,在高粱種植過程中要加強對栽培技術的管理,并且逐漸實現機械化生產,提高高粱種植的產量與質量。
從傳統的耕作方式到現在的機械化耕種,高粱栽培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近年來,我國對糧食產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在高粱種植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栽培技術的控制,對栽培過程進行管理,從而不斷提高高粱種植水平。
2.1 選擇高粱種子
高粱栽培過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其產量和質量,是很多農戶考慮的重要問題,在高粱栽培過程中,應該要對高粱種子進行選擇。當前市場上銷售的一些高粱種子,質量不高,在選擇高粱種的時候應該要選擇質量較高的種子,通常選擇通過國家審定并且適宜在本地栽培的品種,應該要選擇籽粒飽滿、整齊、無傷、無病、純度精度都比較高的產品。選種之后要將高粱種子放在陽光下晾曬2~3天,提高種子的發芽率。高粱的播種時間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的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如果選擇早熟產品,則應該要適當晚播,如果選擇晚熟品種,則應該要適當早播。
2.2 土地管理
在進行播種的時候要對土地質量進行檢測,通常來講,當8厘米耕層內地溫連續五天都高于12℃的時候,可以進行播種。高粱種植過程中的土地管理包括兩個方面:第一,選地與輪作。在選擇土壤的時候應該要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地力均勻的土地,而且盡量保證地勢平坦,選擇灌排方便的地區,土壤應該呈弱堿性。為了提高對土地的利用率,還可以將高粱與大豆、花生、油菜、薯類等進行輪作,有助于土壤恢復活力,并且能夠對一些病蟲害進行預防,提高高粱產量與質量。第二,整地。在高粱種植過程中應該要加強整地,實行精細整地,在整地過程中,要對土地上的殘茬進行清除、在耕地的時候盡量將耕作的厚度控制在20~25厘米之間,秋天一般對土地起壟,壟距控制在55~65厘米即可,壟向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在整地過程中要保證土壤疏松、上虛下實,為高粱播種創造有利條件。
2.3 科學的田間配置
田間配置主要指的是對稻田的空間進行利用,從而使得高粱均勻生長,獲得充足的養分。在高粱栽培過程中要做到合理密植,不能對土地資源進行浪費,也不能太過緊密,以防高粱樹苗不能獲得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對高粱樹苗的生長產生影響。在高粱種植過程中,一般在高粱的3~4葉期進行間苗,在高粱5~6葉期進行定苗,對一些小苗、病苗進行拔出,保留健壯苗,通常來講每畝地應該要選擇6000~8000株優質幼苗。
2.4 加強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高粱種植過程中能夠的重要步驟,包括灌溉、施肥、追肥等幾個步驟,從高粱播種之后直到高粱收獲之前,都要加強田間管理,并且對每個環節加強控制。高粱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較大,在灌溉的時候水分要適中,一般高粱生長初期水分要少,隨著高粱生長,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水分。在開花期至灌漿期,如果天氣比較干旱,要及時灌水,在連雨天或強降雨的情況下則應該要注重排水防澇,防止水澇災害。另外,施肥和追肥是為高粱提供充足養分的過程,施肥階段一般使用有機肥,同時輔以底肥,確保高粱所需養分得到滿足。通常在整地的過程中就要做好底肥管理,可以使用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4000~5000千克、三元復合肥15~20千克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在高粱種植過程中還要繼續增肥,可以采用8~10千克磷酸二銨做種肥,在拔節期的雨前還可以繼續追施20~25千克尿素做攻穗肥,不斷提高土壤肥力,滿足高粱生長過程中的養分需求。
綜上所述,高粱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經濟作物,在高粱種植過程中,為了提高高粱產量與質量,必須要加強對高粱栽培過程的管理,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對高粱栽培技術進行管理,加強栽培過程中的水肥控制,同時要加強對高粱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在種植過程中實行機械化生產,從而不斷提高高粱的產量與質量。
[1]崔太華,王保強.關于大田高粱種植高產技術措施的探討[J].南方農機,2016(12)
[2]賀振營,賈越前,張艷朵.高粱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5(20)
S514
A
1003-1650(2017)04-0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