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座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桑墟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江蘇宿遷 223600)
推進沭陽縣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思考
劉永座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桑墟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江蘇宿遷 223600)
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專業性、公益性的服務組織,組織農戶進行專業生產協作,為農民提供各種有償服務;把分散的個體農戶、企業聯合起來,形成行業合力,壯大同業規模,增強規避風險和市場競爭的能力,我縣農機化快速發展現狀,農機合作社發展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我最近去沂濤鎮、湖東鎮等8個鄉鎮對農機合作社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并且對推進我縣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提出以下看法:
沐陽 農機 合作社 建設 思考
沭陽縣地處江蘇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屬魯南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擁有耕地面積204萬畝,小麥面積150萬畝,水稻面積108萬畝,玉米面積25萬畝,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也是農機大縣。近年來,沭陽縣以“發展大農機,服務大農業”為抓手,采取“行政推動、政策扶持、拓寬服務”等形式,堅持把培育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重要措施來抓,積極引導農民,特別是農機大戶自主創新各種類型的農機服務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目前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達131家,其中四星級4個,三星級14個,入社社員5268人,農機戶數量2765戶,擁有機具總數6500臺,其中拖拉機520臺,水稻插秧機1959臺,聯合收割機984臺,合作社資產總計12801萬元,年農機服務總收入超2.8億元;通過專業合作社來整合現有的農機資源,推行統一管理、連片開發、訂單作業,提高農機的利用率和作業收入,確保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的農業機械“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達到節約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2.1 農機服務形式多樣
在主要農作物生產上實現全程機械化,具備從種到收各個環節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訂單經營服務、協議合同服務、跨區作業服務、“保姆式”經營服務等形式不斷涌現,這些合作社實力較強,全縣有45家,如湖東的豐盈、沂濤的百川等農機專業合作社基本實現了水稻全程機械化。
2.2 創辦主體實力雄厚
以種糧大戶、農機技術骨干為主,成立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規模大、實力強、懂技術、能修理、會操作提質較快,這樣的合作社有48個,如青伊湖農場云飛農機專業合作社、悅來的馮立軍農機作業合作社。
2.3 基礎設施初具規模
以機庫、維修間等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機具入庫、存放、維修等保障能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同時,我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經營服務方式上按照市場的需求,產生了訂單經營服務、協議合同服務、跨區作業服務、“一條龍”經營服務等形式,經營服務方式的創新,促進了農機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壯大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經濟實力,滿足了農機戶和廣大農民的需要。
3.1 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特別是在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中,農機專業合作社發揮了較為積極的作用。今年我縣落實水稻機插面積91萬畝,其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完成的機插秧面積超過60萬畝,占全縣總量的2/3以上。我縣2012被省農機局表彰為率先基本實現水稻生產機械化先進縣,農機合作社起的作用功不可沒;農機合作社也承擔了80%以上秸稈機械化還田任務。
3.2 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通過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業機械由農民的生產工具變成了有償服務的工具,增收致富的工具,從而提高了農機具的利用率,實現了節本增效,能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2013年夏季全縣農機合作社經營收入超2億元。
3.3 對農機公益性服務功能的有益補充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組建,在農機服務組織公益性服務的基礎上,較好地實現了自我服務,在經濟利益和合作經營機制的推動下,新產品新機具的引入、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機手的培訓、農機產品的售后服務、農機作業質量的提高和農機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等項工作,都得到了主動而妥善的落實,彌補了公益性服務功能的不足。
3.4 放大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效應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壯大,提高了大中型、復合式、高性能補貼機具的使用率,讓更多的農戶不需要購置農機而享受到了農業機械化服務,使國家購機補貼資金和農民自籌購機資金實現了足額的使用價值。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扶持政策還推動了農民和農機服務組織的購機熱潮,拉動農民增加了對農業機械的投入,放大了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效應。
我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生產服務單一,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組織化程度不高,穩定性差;內部管理不夠規范;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強,農機合作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下一步將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進程。
4.1 加強行政推動,借助屬地優勢“就地做強”
沭陽是全省農業大縣,又是全省糧食高產縣,我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重視和培育農機合作社,納入規范化建設,列入農村重點工作,加大考核力度,落實工作責任制,支持機庫建設,引導規模作業;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典型引路,開展創建星級農機專業合作社活動。
4.2 堅持政策導向,突破發展瓶頸“提檔升級”
繼續把加強農機合作社建設與農機化服務水平有機相結合起來,做到“三個傾斜”,即財政扶持資金向示范社建設傾斜,農機補貼資金向農機合作社傾斜;貸款資金補助向機庫等硬件建設傾斜,全力推進農機合作社“提檔升級”。
4.3 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錦上添花”
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拓寬服務領域,倡導“訂單作業”、“合同服務”、“保姆式作業”,做到辦社不強迫、服務不干預、支持不包辦,一手抓發展,一手抓規范,邊發展,邊完善,不斷促進合作社的健康發展;強化技術培訓,加強人才培養,培育影響力大,帶動示范性強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合理規劃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結合實際,堅持多樣化創建、規范化管理、市場化服務、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方向;繼續以爭創“星級示范社和五好農機合作社”為抓手,推進合作社建設提質增效,不斷開創沭陽縣農機合作社覆蓋廣泛、運作規范、服務完善的新局面。
S23
A
1003-1650(2017)04-0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