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肯別克·海達別克
(新疆塔城市農機局農機推廣站,新疆塔城 834700)
基于農機農藝結合的玉米生產機械化研究
葉爾肯別克·海達別克
(新疆塔城市農機局農機推廣站,新疆塔城 834700)
本文從技術集成、組織集成以及管理集成三個方面分析了基于農機農藝結合的玉米生產機械化系統,提出了新時期要實現玉米生產機械化就要形成社會共識,還要不斷完善部門與社會協作機制等建議。
農機農藝 玉米生產 機械化
玉米是我國廣泛種植的農作物之一,具有很大的食用與藥用價值,在糧食生產中的地位不容忽視。但是,通過觀察我國玉米生產現狀可以看出,機械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玉米的增產增收。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是農機農藝的結合度不到位。要提高我國的玉米產量,需要重視農機農藝結合的生產機械化,這對我國的糧食增產增收有重要的價值。
1.1 農機農藝結合概述
發展現代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型農村的要求,而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發揮農機農藝的結合的作用。農機農藝結合就是現代工程技術與農業生物技術的結合,用現代化的工程技術去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站在實際應用的角度來思考,讓農機農藝的有效結合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同時也能提高我國的綜合生產力。農機農藝結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這樣才能實現優勢互補。尤其在玉米生產中實現農機農藝的結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玉米品質問題,也能解決因為耕作方式不當帶來的問題。在玉米播種的時候,使農機農藝結合能夠相應的減少人工耗費,還能提高播放效率。因此,在玉米生產全過程都需要農機農藝結合,進而提升玉米產量。
1.2 玉米生產機械化系統
對于玉米生產機械化系統來說,主要是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技術系統,一部分是管理系統,還有一部分是組織系統。在玉米生產中,涉及到的一些技術和技術線路就是技術系統,有農機技術和農藝技術之分。第二個是管理系統,其主體是管理者與管理對象,涉及到資源與生產過程的管理。第三個組織系統就是那些進行玉米機械化生產的農戶與企業,還有農機化組織。玉米生產機械化包含多個方面的內容,是綜合系統工程。站在技術、組織以及管理三個方面的角度來看,玉米生產機械化系統的基礎是技術,載體是組織,管理則貫穿整個生產過程。
2.1 技術集成
(1)農機農藝的第一種結合。在進行玉米生產種植的時候,總的工序包含的環節有選種、耕地以及播種和后期的管理等。運用復試機械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農時。打個比方,在進行玉米收獲的時候,除了完成收割,還要進行秸稈還田、翻耕以及平整等。這些工序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對經濟效益的影響比較大。而進行農機農藝結合,機械化運用采用大馬力的拖拉機胚胎復式作業,能夠把這些工序一起完成,相應的減少了人工成本,實現農機農藝的結合。
(2)農機農藝的第一種結合。玉米在播種的時候,傳統播種方式耗時耗力,人工作業量比較大,跟當前的農業生產發展不相適應,機械化播種是必然趨勢,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通過研究與實踐觀察,半精量播種的效果比較好。
(3)農機農藝的第三種結合。我國玉米種植采取的一般是等行距,每行之間的距離為50厘米到70厘米之間,要實行玉米套種就不會使用均勻行距,選擇的是大小行的種植方式,一般來說,小行的距離為30厘米到50厘米,大行的距離為70厘米到90厘米,這些行距不均勻現象的存在就會使玉米收割機在收割中出現問題,因為對于國產玉米收割機來說,固定行距是普遍采取的方式。要綜合考慮農機農藝因素才能實現良好的作業收割。從農藝方面說,玉米種植的行距為55厘米,株距在24厘米左右,這樣的距離更有利于中耕、施肥等。所以,從這個角度說,玉米行距在50厘米到60厘米最可行。最好能夠在這個基礎上研制適應性好的玉米收割機,滿足多方面需求。
2.2 組織集成
讓組織要素進行合理、有效的結合是組織集成的主要作用。就當前情況看,把玉米從生產階段到中間的選種階段以及到最后的收割階段全部統一起來,這是組織集成最好的思路,能夠相應的提高玉米種植的綜合效率,也能加大農機、農藝結合技術推廣力度。通過組織集成,能夠優化配置相關資源,包括土地、勞動力以及機械等,正是組織集成的存在,相繼出現了多種集成模式。無論是哪一種集成模式,都屬于種植人員跟農機服務組織間的結合。
2.3 管理集成
對于管理集成來說,在技術集成與組織集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也始終貫穿在其中,進而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在整個玉米生產過程中,除了有人力,還有土地、機械以及種子等,這些因素通過管理集成實現優化配置,既滿足了玉米生產需求,也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首先,要形成社會共識。要加快玉米生產機械化的發展力度,就要形成農機農藝結合的思想共識,這是提高玉米綜合生產能力的思想基礎。農機農藝的技術推廣跟機械手段密不可分,假如缺少機械的應用,就很難開展大面積的農藝技術推廣,只有當農業機械迎合農藝要求的時候,才能讓其得以應用。其次,要不斷完善部門與社會協作機制。農機農藝基礎上的玉米生產機械化的關鍵就是各個部門之間相互配合,一起推進。在農機農藝基礎上建立多部門合作機制,推進產學研結合,搭建相應的合作平臺。在玉米生產中,對于農機部門來說,要選擇適合當地種植實際的農機器具,對玉米種植進行合理的布局。相關部門要結合職責劃分,為農機農藝結合提供相應的技術方面的指導,建立符合當地農業要求的玉米生產技術體系。
綜上所述,玉米在我國的種植面積非常大,是北方地區第二大糧食作物。在實行全程機械化的過程中,基于農機農藝結合的玉米生產機械化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要把玉米生產中農機農藝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執行,爭取政策上的扶持,加大玉米生產機械化示范的推廣力度,為我國玉米的增產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林建華.加強農機農藝結合提升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J].基層論壇,2016(09).
[2] 王毅. 關于農機農藝結合與玉米機械化水平的思考[J].農技專刊,2015(20)
[3]陳炎.基于農機農藝結合的玉米生產機械化系統分析[J].農業問題研究,2015(07).
S23
A
1003-1650(2017)04-0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