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牡丹江市城區農機服務現狀淺析
張 博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近年來,在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激勵和農機部門的正確引導下,我市各類農機服務組織不斷壯大,成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力軍,發展農機服務組織,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是提高農機購買力和農機化水平的重要途徑。筆者希望通過分析我市農機服務組織的作用,為培育和扶持我市農機服務組織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我市城區耕地面積73.2萬畝,截止2016年初,機耕、機播和機收的機械化程度分別為90.50%、88.45%和68.87%;機械總動力19.02萬千瓦,其中拖拉機總保有量8063臺,總動力122518千瓦,聯合收獲機140臺,總動力11533千瓦;為保證農機社會化服務質量僅去年我市城區就培訓農機各類人員1268人次、維修農機及農機具4008臺次;農機化總投入資金1697.78萬元,財政投入371.54萬元,帶動農民個人與集體投入1272.44萬元;由于農機社會化服務投入與規模逐年遞增,農機化經營效益顯著增加,城區農機戶利潤總額為3162萬元,農機化服務組織及人員也快速增加,農機戶達到1392戶,服務組織達到9個,中介組織和維修點達到21個,從事農機化服務人員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為92%。
我市城區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基本分為兩類:
一是農機經銷、維修服務、農機化中介及服務組織共21個,他們是連接農機生產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重要環節,承擔農機產品、零配件供應及部分售后服務功能。
二是以農機作業為主的農機化生產服務組織,他們是農機化事業發展的主力軍,代表著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機化發展的新模式,是農民的創造和選擇,也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中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部分。主要包括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共9個,其中專業合作社5個,包含一個大規?,F代化專業合作社—春益現代化農機專業合作社,此合作社位于牡丹江市西安區溫春鎮溫春村,中心項目區有16000畝土地,同時覆蓋周邊敖東、雙龍、富民、橋頭、燒鍋、樓房、黑山、東河、新立、等10幾個行政村及空軍后勤部直屬農場,共計土地面積5.5萬畝,總投資650萬元,年回報率8.3%;四城區農機戶總人數1412人,擁有農機原值在20萬以上的農機機構9個,共20戶。
我市城區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不均衡,農機作業合作社全部集中在西安區,其它3個區農機社會化服務力量薄弱;基層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缺少專業的、高層次的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一部分農機服務組織經營管理不規范,經營機制不靈活,不符合農機現代化要求;農機服務組織市場化程度不高,服務組織之間缺少合作意識,很少開展交流,基本沒有跨區作業,這些組織各自經營發展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首要發展農機服務組織與大型農機服務合作社。農機服務組織主要由農機大戶、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社構成,應該說這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中間力量,也是農機社會化服務工作的歸結點,鼓勵發展農機協會、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各類農機服務組織,鼓勵和幫助這些人勇于創新,加大改革,打破地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實現機械、勞力、技術、土地等生產要素的跨區域優化配置和自由組合,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市場化的農機服務,引導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均勻布局。
還要建立農機服務平臺,規范農機服務市場環境。重點是建立有效的農機服務平臺,及時發布農機服務供需雙方的信息,監管部門要規范農機服務市場,建立信用評分制度,避免劣質的服務組織擾亂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監管部門也要建立正確的服務理念,要把農民作為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主體,充分相信農民的智慧,尊重農民的創新精神,根據“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引導各類農機服務組織建立完善的組織結構和規范的運行機制,各方共同努力,保障農機社會化服務市場健康發展。
同時要加強行政管理服務。農機管理部門要傾聽市場需求,完善政策和規劃,加強行業的監督和管理,履行指導、扶持職責,要求管理者自身必須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把精力放在服務體系和監管體系建設中,把其余的權利下放,把能不管的事都交給市場和社會組織去處理,多組織農機博覽會、農機現場展示會和各類技能比賽,增加農機組織間的交流,促成他們的合作,支持鼓勵企業投資這樣的活動,增加免費的農機知識技術培訓課程等。
S23
A
1003-1650(2017)04-0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