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權 沈國亮
(1.大理州云龍縣檢槽鄉農業服務中心畜牧獸醫組,云南云龍 672703 2.云龍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云龍 672703)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綜合防治措施
楊文權1沈國亮2
(1.大理州云龍縣檢槽鄉農業服務中心畜牧獸醫組,云南云龍 672703 2.云龍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云龍 672703)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以脫水、腹瀉、嘔吐等為典型癥狀,此病呈地方性流行,傳播極為迅速,危害大,給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此病以冬春季節最為常見,建議養豬戶在冬春季節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增強豬的抗病能力,嚴禁疫區引種,做好防控措施,盡量降低此病的發生率。
傳染性胃腸炎 防治 措施
豬傳染性胃腸炎為急性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源為病豬或康復后帶毒豬。臨床癥狀為嘔吐、嚴重腹瀉和脫水等特征,呈地方流行性發生,傳播極為迅速,各年齡階段的豬均可發病,新生仔豬死亡率較高。如沒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架子豬和肥豬死亡率低,但發病期間豬體重下降嚴重,影響養殖業健康發展,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豬傳染性胃腸炎有明顯季節性,多發生在冬春季節,常為11月至次年3月份,多呈地方性流行,有時呈大流行,一旦發生,迅速傳播到臨近養殖戶,不同品種年齡豬均可發病,2周齡內仔豬死亡率很高,日齡越小死亡越快,架子豬和肥豬死亡率低,病愈仔豬生長發育不良,有的成僵豬。
潛伏期短,一般為2—3日。本病傳染迅速,幾天內蔓延全群。仔豬、幼豬、架子豬、肥豬和母豬均能感染,主要癥狀是嘔吐、腹瀉、口渴、脫水顯著、食欲減退和廢絕、精神沉郁。仔豬、幼豬和架子豬、肥豬癥狀和病理變化不同點是仔豬糞便呈水樣,黃綠色或白色,內有凝乳塊或血液,其特征是內有大量電解質、水分和脂肪,呈堿性但不含糖,體溫偏低,體重迅速減輕,日齡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10日齡的仔豬在幾天內死亡,病愈仔豬生長發育不良,有的成為僵豬;架子豬、肥豬和母豬糞便呈灰褐色,混有泡沫狀黏液和大量未消化的食物,體溫正常,很少死亡,有的癥狀比較輕微,僅食欲減退而無腹瀉或僅拉軟便而已。
病死仔豬脫水明顯,肛門周圍和臀部被水樣的糞便污染。剖檢主要病變在胃和小腸,胃腸臌脹,胃底充滿凝乳塊,胃底黏膜輕度充血和出血,小腸腸壁變薄,彈性降低,腸管擴張呈半透明狀。腸內充滿黃色或白色液體,一般帶有未消化的凝乳塊,絨毛萎縮,腸內膜淋巴結腫脹,切面多汁呈紅色。
冬春兩季常有發生,豬呈水樣腹瀉、劇烈嘔吐、傳染較迅速,而且10日齡仔豬死亡率較高,大豬死亡率低,可初步診斷,必要時,結合病理解剖、空腸絨毛萎縮,可確診為傳染性胃腸炎。但是有類似癥狀的還有輪狀病毒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感染,需區別診斷,結合病原學和血清學進行實驗室診斷,才能確診。
由于本病發病急,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仔豬死亡率較高,患病2-3日內有大量死亡出現,架子豬和育肥豬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病程長短不一,時好時壞,很難判定預后,因此,防治措施以平時預防為主患病個體輔以藥物治療為原則。
5.1 仔豬治療,10頭窩均鏈霉素200萬單位、慶大霉素50萬單位混合溶解后灌服,每天2次,連服四天。
5.2 乙酰甲奎寧注射液,每頭仔豬肌肉注射1ml,每天注射2次,連用3天,療效較好。
5.3 幼豬和架子豬治療:10%磺胺嘧啶鈉,幼豬每頭每天肌肉注射20ml,架子豬每頭每天肌肉注射40ml,每天兩次,連注3天。架子豬給予適當補液。
6.1 冬春季節加強廄舍的清潔衛生、消毒、保暖防寒等日常管理工作,規模化養殖場最好建設使用全封閉式豬廄。
6.2 做好母豬產前、產中、產后的護理,產前3天內要對乳房、乳頭進行每天不少于兩次的清洗、消毒,產后要加強仔豬的護理和哺乳工作,防止仔豬因哺乳感染此病。
6.3 引進種豬時,對供種豬場的預防情況、疫情要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確認無疫情才能調運,引進種豬必須進行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確認健康后方能混群飼養。
6.4 有條件的飼養場采用去風防寒類中藥材對本病的發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6.5 對患病母豬和康復母豬進行堅決淘汰。
7.1 養殖大戶、規模化養殖場,在建設、選址初期要采取相關部門的專業性意見,場址要與人畜集中地較遠,自然隔離條件較好的地方,廄舍設計盡可能為全封閉式,既能保持空氣通暢,又能保暖防寒。
7.2 人畜飲水盡可能使用消毒、過濾的自來水,確保符合飲用水標準。
7.3 做好平時預防工作。
7.4 飼養豬群盡量實現采用自繁自養,出補欄盡可能全進全出,以減少本病的發生率。
S858.28
A
1003-1650(2017)04-02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