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道+鄭芳宇
高職院校學生宿舍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既有精神層面的,也有物質層面的;既有內在的,也有外表的。從各位專家、學者們闡述的觀點來看,高職院校學生宿舍文化,應該是在高職院校學生宿舍環境中形成的、體現高職院校學生價值觀的、具有學校特色、文化制度、精神形態和行為方式的一種特定的群體文化。綜合各位專家、學者的觀點,我們認為,高職院校學生宿舍文化一般應包括環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等四個方面,它們各自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一、環境文化的內涵
環境文化是宿舍文化的基礎。高職院校學生宿舍的環境文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從宿舍的選址、設計、建造都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構想。但從我國目前來看,把這些問題納入宿舍文化內涵建設還不具備條件,也不太現實,我們只有立足現狀,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做好宿舍環境文化建設。
現有的條件是什么呢?現有的條件往往就是學生宿舍已經建成,投入使用。我們只能在這個基礎上,按照學生的需要,想方設法如何把學生宿舍建設的對學生生活來說更加便利,對環境來說更加優美,對宿舍氛圍來說更加溫馨,讓它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需求,最大程度地發揮出育人功能。
馬克思指出:“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人們的想象、思維、精神交往在這里還是人們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⑴現在的高職學生,基本上都是“98后”,他們生活在一個社會財富相對比較豐富,家庭條件相對比較優越的環境中。他們就讀過的初中、高中住宿條件一般都比較好,對高校生活普遍有著一種美好的向往。走進高職院校,一旦發現宿舍環境不如人意,思想上立刻就會產生巨大的反差,會直接影響到對高校的認識,對學業的興趣,對未來的信心。因此,高職院校的宿舍環境尤為重要。
高職院校宿舍的環境首先要做到整潔有序,清新優雅。這一要求主要體現在服務人員的素質、墻壁的維護、設施的放置、安裝、保養與地面的保潔上,通過科學的管理和優良的服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這就要求我們高職院校宿舍管理者大腦里要有環境意識,心目中要有環境標準,工作中要有施工、檢查和維護制度。由于受各種條件的制約,目前高職院校宿舍管理隊伍里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難落實這一目標。因此,要改善宿舍管理隊伍,提升宿舍管理人員素質,充實宿舍管理人員,健全各種規范和程序,加強檢查監督,創造整潔有序,清新優雅的宿舍環境。
其次,高職院校宿舍的環境要做到設施齊全,生活便利。高職院校學生一般都是6人間宿舍,他們的行李、書籍一般都放在宿舍里,學校在床鋪的擺放,書桌、柜子的配置方面要充分考慮這一特點,盡量讓學生能各得其所。現在高職學生使用手機、空調、上網都是必不可少的,學校應統一配置好空調、充電設施,統一規劃好網線,有條件的學校應在宿舍區安裝waifi,以免學生亂接亂牽,影響宿舍環境。學生的開水供應、洗澡設施、洗衣、晾衣設備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需求,高職院校也應通盤考慮。
同時,高職院校宿舍的環境要做到祥和溫馨,體現育人功能。要使學生有環境意識,自己動手,共同參與,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對宿舍的空間進行布置。要養成良好的文明意識和行為習慣,創造祥和溫馨的宿舍環境。
二、精神文化的內涵
“精神文化是指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心理素質、精神面貌、行為準則、經營哲學、審美觀念等”⑵,發揮著傳承、陶冶和引領作用,是宿舍文化的核心。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建設好宿舍精神文化,對于幫助學生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養成一種向上的清風正氣,營造和諧的宿舍氛圍,培育學生自覺規范的行為,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至關重要。
首先應包括傳統文化,如“灑掃、應對、進退”文化。這六個字,是古人的教育,包括生活的教育、人格的教育,是中國文化三千年來一貫的傳統,在古代是“小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不過現在是一種“補課”,因為從多年來的實踐來看,現在很多高職學生在這方面確實很欠缺,不僅意識差,而且技能也差,需要從頭學。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文件也強調:“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要開設經典誦讀、中華禮儀、傳統技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重視崇尚勞動,敬業守信,創新務實等精神的培養”,臺灣知名職業教育專家高震東先生曾指出,職業學校的學生在校應該學習什么,應該學習生活的技能、生存的本領、生命的意義。用傳統文化充實學生頭腦,對于更新學生觀念,提高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次應包括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制觀念。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習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習總書記還指出,推進全民守法,必須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要堅持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的勞動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必須把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制觀念的培養作為宿舍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宿舍管理中貫穿立德樹人的要求。
三、制度文化的內涵
高職院校在校學生規模一般都比較大,宿舍居住的學生比較多,學生的來源地比較廣。如何讓這些價值觀多元,生活習俗不同,性格各異的青年學生和諧相處?俗話說,“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建設有效可行的制度是規范大家文明行為習慣的保障措施。作為宿舍里的制度文化來講,一是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高職院校建校十幾年來,把宿舍管理作為學生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宿舍管理制度,各種規章制度匯編,應有盡有、一應俱全。但如何細化這些管理制度,如何讓這些管理制度更具可操作性,還要很好的研究。二是要宣傳好制度,讓學生理解制定制度的目的意義,充分了解制度的內容。三是要營造制度文化,讓大家自覺地尊崇制度、自覺地執行制度,維護制度。“制度建設的目的是約束人,而制度文化建設的目的是培育人” ⑶。制度文化就是發揮制度的育人功能,讓學生在學習制度的過程中養成規矩意識,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養成規范意識,在落實制度的過程中發現差距,補足短板,讓制度象春風細雨一樣,潤物細無聲,為學生實施養成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行為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一種價值觀,是一種認同。高職院校學生宿舍里的行為文化就是高職院校學生在宿舍里所表現出來的、符合高職學生特點的、為學校和廣大學生所認可的精神狀態、行為風范和文化品位。作為文化來講,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大家就會認可、贊同,就會被大眾接納,否則就會受到大家的鄙視和討厭。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講,行為文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自己個人應以什么樣的形象出現在同學們面前,包括言談舉止,儀態儀表,行為方式,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等;二是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高職院校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俗話說,“一日相見好,久住難為人”,時間久了,有些不良習慣可能就暴露出來了,這就要求要加強自律。三是如何處理人與物的關系,包括宿舍環境的營造。目前高職院校學生行為習慣與社會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各高職院校在這幾個方面都下了很多功夫,作出了很多具體規定,如大學生行為規范、宿舍管理規定等,關鍵是我們要有遵守的自覺性,自覺地踐行這些規范規定。一旦這些規定成為我們的自覺,優良的宿舍行為文化就形成了。
參考文獻
[1] 倪邦文 知行合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 中國教育報2012.04.09.
[2] 世杰 十年磨一劍—中信實業銀行沈陽分行企業文化建設探秘 遼寧經濟2005.09.
[3] 楊關林 大學制度文化建設最終目的是育人 中國教育報 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