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英
一、充分認識培訓工作的必要性。
當今是信息高速發展、知識創造財富的時代。知識的生產、學習、創新都將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活動。加強員工培訓工作,提高職工隊伍能力素質,是提高核心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障;同時也是一個單位的建設、發展關鍵所在。
培訓是管理的需要,一個單位的最高管理者要做好員工的管理,最好的辦法莫過于通過培訓把管理理念與要求、企業文化等傳授給他們,潛移默化地轉化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從而達到最佳合理有效的管理效果。
培訓是廉政教育工作需要。為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提高紅色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廉政教育機制整訓工作。通過學習、參觀,了解革命老前輩的艱苦奮斗精神,來磨練隊伍,提倡傳統教育,傳遞正能量。
培訓是員工和單位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增強凝聚力的關鍵性工作。一個單位人才隊伍建設一般有兩種:一種靠引進,另一種靠自己培養。不斷地進行員工培訓,向員工灌輸單位的價值觀,培訓良好的行為規范,使員工能夠自覺地按遵章守紀,從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圍。更多的是結合單位的長遠發展和員工的自我成長和提高。通過培訓,可以增強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增強員工與員工、員工與管理人員之間的凝聚力及團隊精神。
員工培訓是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員工培訓是一項重要的人力資源投資,同時也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員工在選擇工作時,也非常注重一個單位所能提供的培訓,作為繼薪酬之后的一項重要福利。他們更看重的是通過工作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
二、做好培訓工作的幾個階段。
(一)做好培訓調研。
在培訓的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就是--培訓調研。需要從單位整體規劃、崗位需求入手,知識內容進行分類、分級,要了解人員應該掌握什么知識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如中層干部應該加強有關執行力和有效溝通的培訓學習;銷售人員必須精通銷售知識,心理學的培訓。工勤人員應該多了解有關設備使用、保養使用方面的知識培訓。
員工培訓類別主要有:
第一類:思想政治類,團隊建設類。如:黨風廉政建設、國學、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如何提升團隊的協作管理水平。
第二類:職業技能類和專業崗位技術的培訓。如:干部的管理知識、財務預算分析、工人的職業技術等。
第三類:知識類的培訓。有產品知識、行業知識、專業崗位知識和邊緣知識。如:職業和商務禮儀、單位文化及發展規劃、安全生產教育、目標管理。
(二)確定培訓的內容和形式。
1、首先確定培訓項目
一是明確培訓的優先次序,二是明確培訓群體的規模,三是確定培訓群體的目標
2、開發培訓內容
培訓過程中的環節;培訓教師教授、課程安排、資料;培訓環境的具體要求。
(三)做好培訓成本的預算
需要確定培訓的經費來源、分配與使用、進行培訓成本計算,制定培訓預算計劃。
三、培訓實施階段。
(一)對培訓現場要進行有效把握
培訓現場實施是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個細節,培訓實施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有:
1、出現跑題偏題、人員不認真聽講、冷場、尷尬局面。
2、培訓形式與學員不匹配:有些講師培訓內容雖然實用、有價值,但講課形式呆板、照本宣科。
如果出現以上問題,培訓組織者要及時出場,把議題拉回到預定的軌道上來。另外,培訓組織者要積極配合講師,尤其是冷場時,要采取帶頭參與活動、復述講師要點、適當提問等形式與講師互動,幫助講師把氣氛搞好,讓培訓活躍起來。
(二)要求參加培訓的每一位員工都要:
一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要帶著問題認真學,有針對性的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水平。向授課老師學習,又要互相之間學習探討,上下互動、左右互動,務求實效。二要學以致用。堅持學用結合,緊密結合本崗位職責,提升綜合能力素質和工作水平。
四、培訓結束
(一)要有反饋與交流。每次培訓結束后要做培訓效果評估,對培訓內容本身的可實踐性、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程度進行全面的評價,為以后的培訓奠定基礎。讓員工拿出落實培訓內容的具體措施來,如寫下培訓后的心得、感想,這樣培訓完畢后,上級主管和培訓組織者就可以根據學員的實施措施檢查監督。
(二)按照培訓的內容,改進、完善現有的工作方法、流程等,逐漸形成一個新的知識庫,這樣員工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按照新的方式來工作。
(三)進行培訓后的評估
衡量培訓成敗,評估學習者的培訓效果,考察在工作中的運營情況。培訓組織者需要按照不同的課程,設定不同的跟蹤檢查措施,檢查培訓內容的落實。另外,針對關鍵性、重要的課程,還可以將學員掌握和應用情況與考核掛起鉤來,強化人員的行為,這樣效果會更佳。
總之,培訓過程中細節無處不在,只有在這三部曲譜寫好了,培訓的效果才能落到實處,培訓也才有可能為單位培養出需要的人才。高度重視培訓中的細節工作,把培訓工作做的盡善盡美,培訓才能真正達到培訓效果,推動單位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