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政寧
摘 要:面對我國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有效性教學成為一種必要。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影響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概括起來有五個方面。
關鍵詞:中學數學;有效性教學;影響因素
目前對有效課堂教學因素的解剖,存在著三個維度。第一,從提高教學效率的維度進行分析;第二,是從教學有效模式構成維度分析;第三,從有效學習因素的維度來分析。從以上對影響課堂教學有效度的因素分析,考慮數學學科的內涵和特點,影響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包括:課堂活動的主體參與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性,課堂提供的教學內容的有效性,課堂的心理緊張度,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適度性。
一、課堂活動的主體參與的有效性
學生主體參與教學就是學生進入教學活動,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傾向性表現行為。從教的方面看,學生主體參與教學實質上是在教學中解放學生,使他們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動中獲得主體性的發(fā)展。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是把主體教育理念轉變成為學生主體人格的一個有效機制。學生主體參與教學對優(yōu)化數學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研究影響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時,勢必要考慮學生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參與狀況和有效性。
課堂活動教師的主體參與也影響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是否具有激勵性人格,是否具有熱情、期望和可信任感。數學教師的課堂投入和執(zhí)著,表現為有活力的、積極上進的、精力充沛的、富有表現力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課堂活動中表現出的期望有可能導致學生不同的成功。可信任感的教師基于自身的學識和人格,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的、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使學生相信教師能幫助他們獲得成功。
二、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規(guī)定著課堂教學的運作,對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至關重要。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有效的教學必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數學教學目標的設計,第一要求是準確和明確。數學教學目標的準確應體現在擺脫“知識中心論”,定位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即不僅重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不僅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發(fā)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當然,目標眾多,并非時時處處都要一應俱全,面面俱到。具體到一個單元、一節(jié)課,可以適當增刪,有所側重。數學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指目標要求不要過于寬泛,在一節(jié)課上,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并會應用,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同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標,也應作出確切規(guī)定。毫無疑問,只有高度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
三、課堂提供的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供的教學內容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單位時間里教學內容過多或過少,過難或過易都必然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及效率。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教學內容的可接受性,在單位時間內傳授恰當的信息量,以保證課堂教學內容在數量和質量,即難易程度上的適度。教學內容信息過多,學生回圈吞棗,消化不良,將產生學生輸入過程中的擁擠阻塞現象。過易,將出現松弛饑餓情況。一味追求生動形象的情感效果,忽視理論闡述,可能一節(jié)課從頭笑到尾,但開心不開竅,笑過之后什么也沒得到,不利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學內容信息的優(yōu)化結構應是難易適度。各類有用信息,如不適當,都可能轉化為干擾信息,例如教師輸出的雖是知識信息,但若過多、過難,則會成為干擾信息。相反,如教師輸出的信息,學生早己熟知,也可能成為另一種干擾性信息。
教師提供的教學內容是影響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只有適度的信息密度,才能使學生有效學習,達到課堂教學有效度的最優(yōu)化。
四、課堂心理緊張度
學習過程是以人的全部心理活動為基礎的,既有感知、記憶、思維的活動,也有動機、興趣、意志等非認知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關注和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并將其作為教學效率提高的基點。心理學研究發(fā)現,人的學習效率與情緒的緊張度有關。一般說情緒緊張度太低,缺乏強烈動機,認知活動的效率不高;情緒緊張?zhí)撸瑒訖C過于強烈,認知活動的效率也不高;只有適當的情緒緊張,才能調動全部的精力,成串問題的快速接納、快速加工、快速作答,形成緊張情緒,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全部精力去解決問題,獲取學習上的新進展,才有助于提高認知活動的效率。
由此可見,學生課堂心理緊張度是影響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課堂教學中維持適度的心理緊張,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適度性
教師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適度把握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教師使教學保持一定的節(jié)奏是非常重要的。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jié)奏”,它的效果將不限于能夠帶來藝術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這種節(jié)奏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松,且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并形成相應的價值觀。
影響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度的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幾個方面外,還有數學課堂情景和氛圍的營造,數學課程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多媒體教學對數學課堂的沖擊等諸多因素,有待進一步研究。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在中學數學課堂實施有效教學必須貫徹以下基本理念:
1、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宗旨。教學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生來體現。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
2、課堂教學要關注教學效益,它要求教師有時間和效益的觀念,教師在進行課程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教學效益的問題,不能為追求形式而拋棄對教學效益的追求。
3、課堂教學要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yōu)闂l件,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通過學生的自主能動學習,使學生有效學習,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4、課堂教學要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在保證教學有效性的條件中,教師的教學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要掌握教學設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階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識。
5、課堂有效教學的實現要以教師自身的發(fā)展為基礎,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觀念的變革,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教師對教學批判反思的能力,這些與教學有效性相關的因素都離不開教師自身的發(fā)展。
總之,課堂教學系統是一個動態(tài)的系統,它在不斷地發(fā)展和變化。這一過程中還有許多顯在或潛在的影響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仍需我們不斷地加以挖掘和重視,并在課堂教學策略上進一步優(yōu)化、完善。
參考文獻
[1]闕建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有效性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1.03.
[2]何芬,侯萬勝,劉霞霞.《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因素》[J].亞太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