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還有5000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實現全部脫貧目標。這是我當前最關心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7月在寧夏考察時強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不僅使7億多人口擺脫了貧困,更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如今,又要在短時間內讓5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中國式扶貧”如何繼續為人民謀福利?
“可以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讓山溝里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將“互聯網”與“扶貧”聯系在一起。
網絡扶貧是全國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的戰略任務部署;2016年10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網絡扶貧行動計劃》,對我國網絡扶貧工作做出了整體部署;2016年11月,中央網信辦召開全國網絡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提出深入實施網絡扶貧行動,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充分發揮互聯網先導力量和驅動作用,做好網絡扶貧工作,縮小貧富之間的差距,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實施網絡扶貧行動,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網絡扶貧工作隨時隨地、四通八達,讓貧困地區群眾在互聯網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重要指示精神,是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實現全面小康的創新模式和有效途徑。
扶貧開發新模式,共享互聯網紅利
淘寶村,是中國農村經濟和電子商務發生“核聚變”的典型產物。隨著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浙江、廣東、江蘇、河北、西安等地農村出現了一批專業的“淘寶村”。村里的農民幾乎家家戶戶都以在淘寶上開店為生,成了不折不扣的網商。有報告統計,截至2016年8月底,中國淘寶村數量達到1311個,并創造了超過84萬個就業崗位。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取得飛速發展,在多個領域已從“跟跑”發展到“并跑”,甚至開始實現“領跑”。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7.31億。互聯網企業在國際舞臺上也逐漸成為行業翹楚,在世界互聯網企業十強中,我國牢牢占據四席,電子商務等領域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正在推動著我國信息經濟的發展,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也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極大的便利和實惠。另一方面,我國農村寬帶家庭普及率比城市低約40%,尚有約5萬個行政村及大量自然村未通寬帶。五千多萬貧困人口中,很多人沒有接觸過網絡,更沒有享受到信息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也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路徑。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可以精確采集、管理和分析貧困人口信息,做到貧困人口底數清楚,變化情況及時掌握,扶貧措施精準有效。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可以讓更多農產品走出鄉村,為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找到內生動力。通過網絡教育,可以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優質教育,徹底擺脫貧困代際傳遞的困境。通過遠程醫療,可以有效提高貧困地區人們的醫療服務水平,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網絡扶貧行動是充分釋放數字紅利、增強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的有力舉措。”中央網信辦副主任莊榮文在全國網絡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上指出,在信息時代,不讓貧困地區群眾掉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在使用互聯網上掉隊。實施網絡扶貧行動,就是要為農村地區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網絡服務,迅速將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非網民轉化為網民,開拓農村互聯網應用市場,彌合數字鴻溝,讓數字紅利充分釋放,讓億萬人民在互聯網共建共享中有更加廣泛而且充足的獲得感。
樹立典型做示范,打響脫貧攻堅戰
網絡扶貧行動是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重大舉措。《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提出,實施“網絡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絡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網絡公益工程”五大工程。對此,各地區各部門高度重視,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扎實推進網絡扶貧行動,涌現出一批典型。
在網絡覆蓋方面,加快貧困地區互聯網建設和應用步伐。目前,安徽省已基本完成貧困村光纖寬帶接入工作,貧困村用戶全部具備光纖寬帶業務開通條件。西藏自治區通信網絡持續向農牧區、邊境延伸,實現鄉鎮通光纜率、行政村通移動電話率均達到100%,行政村網絡覆蓋率達到85.13%,重要國道、鐵路沿線網絡覆蓋率達到93%以上。
在農村電商方面,加快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目前,不少地方貧困地區縣村級電商服務網絡初步形成。河北省62個貧困縣已全部建成縣級電商服務,736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中有6018個村建成村級電商服務站,帶動13.1萬貧困人口參與電商扶貧。寧夏建成341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鄉鎮物流快遞覆蓋率超過80%。重慶、天津、云南、青海、黑龍江等地結合實際,創新性提出“互聯網+市場主體+貧困戶”、建立“翼商聯盟”服務站、開展互聯網金融幫扶和結對幫扶等新模式。
在網絡扶智方面,加快提高貧困地區教育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江西省實施“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項目,推動數字化教育資源普及應用,加快優質教育資源與貧困地區學校對接。上海市積極組織網信企業,通過在線教育、公益支教、捐款助學等活動,對口幫扶貧困地區。
在信息服務方面,加快建立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重慶市初步構建了聚合黨建、農業、文化、商貿、通信服務等信息資源,涵蓋“市-區縣-鄉鎮-村”四級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在貧困村累計建成801個服務站點,帶動近兩萬貧困人口就業。浙江省、湖北省通過構建面向農村的電子政務平臺,提高辦事效率,解決農村“最后一公里”問題,促進“服務下移”。
在網絡公益方面,加快構建人人參與的網絡扶貧大格局。北京市依托互聯網公益聯盟,整合網絡扶貧資源,已經開展多項互聯網公益活動,并將覆蓋面拓展到其他省市貧困地區。山東省精心指導省內網站開設專題專欄,充分利用新技術、融媒體、“兩微一端”等推出“扶貧36計”“‘聚焦齊長城精準扶貧·媒體在行動”“特色小鎮”“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等專題活動,累計點擊量1000萬余人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開發到了攻克最后堡壘的階段,所面對的多數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抓工作。”網絡扶貧工作是一場攻堅戰,隨著《網絡扶貧行動計劃》的逐步落實,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也將不斷完善,貧困地區對外信息溝通渠道將更加暢通,農產品外銷通道更加廣闊,貧困人群脫貧致富的路也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