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政達
摘 要: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用到的設備中,甚高頻電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設備,擔負著機組和管制員之間遠距離地空通信的任務。但是在甚高頻電臺日常工作過程中,有時會發生電臺長劃現象,導致該頻率上地空通信完全中斷,如果處理不及時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在本文中,筆者介紹了一套能夠自動識別和抑制電臺長劃的程序設計思路,在電臺長劃保護器硬件上運行這些程序后,能夠大大縮短電臺長劃的處理時間。
關鍵詞:電臺長劃;對地狀態;編程邏輯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一、導致電臺發生長劃的兩種原因
電臺發生長劃時有以下兩種原因:(1)由于傳輸線路誤碼過高導致傳輸線路傳輸信令混亂,致使臺站一端控制電臺發射的PTT線由高阻狀態變為不停地頻繁對地狀態。這造成的結果就是電臺不停地以所設頻率向外發射不加載話音信號的載波,使得200km半徑內所有的同頻電臺和使用該頻率的機組電臺中持續出現“咔咔”聲干擾,即使此時地空雙方進行通信,話音也會淹沒在這“咔咔”聲中,致使雙向地空通信完全中斷;(2)臺站端PCM設備掉電,導致電臺PTT線由高阻狀態變為一直對地狀態,使得電臺一直處于發射載波的狀態。這造成的結果就是200km半徑內所有的同頻電臺和使用該頻率的機組電臺中出現持續底噪干擾。由于電臺都設有持續發射保護時間,當電臺持續發射超過此時間后,電臺會自動進入保護狀態,等同于電臺關閉,直到電臺重啟或PTT線狀態再次變為高阻狀態,電臺恢復正常工作狀態。
二、電臺長劃識別及抑制的兩種編程邏輯
由導致電臺長劃的兩種原因可知,不論是哪種原因造成的電臺長劃,最終都體現在電臺的PTT線不能正常工作的現象上,因此識別電臺發生長劃,就看PTT線的狀態是不是正常即可。如果PTT線頻繁對地,一分鐘超過30次(地空通信正常情況下PTT線對地一分鐘不會超過30次),則可以判斷電臺發生了第一種原因造成的長劃。如果PTT線持續30s一直處于對地狀態(管制員一次按下PTT鍵進行通話的時長不會超過30s),那么則可以判斷發生了第二種原因造成的長劃。所以在編寫程序實現電臺長劃識別及抑制的時候,實現以下兩種控制邏輯即可:
1.一分鐘內監視PTT線對地次數是否大于30次,如果小于30次,則沒有任何動作,從頭開始執行程序,如此不停循環往復。如果大于等于30次,則切斷PTT線。切斷PTT線后進行10min計時,10min計時結束后,恢復PTT線的正常狀態,然后再次進入前面提到的一分鐘內監視PTT線對地次數是否大于30次的判斷,如此不停循環往復;
2. 30s內監視PTT線是否一直處于對地狀態,如果不是,則沒有任何動作,從頭開始執行程序,如此不停循環往復。如果30s內PTT線是一直處于對地狀態,則切斷PTT線。切斷PTT線后進行10min計時,10min計時結束后,恢復PTT線的正常狀態,然后再次進入30s內PTT線是否一直處于對地狀態監視的判斷,如此不停循環往復。
三.兩種編程邏輯的實現
在電臺日常運行過程中,電臺PTT線的異常狀態只可能處于上述兩種狀態之一,不可能兩種狀態同時發生,只要發生其中一種狀態,就應該產生切斷電臺PTT線的動作。因此在編程時,在是否切斷電臺PTT線的if()判斷條件對這兩種邏輯的成立應該取“或”的關系。
實現此邏輯功能的微處理器我們選擇STC80C52芯片,針對此芯片上的片上資源,使用定時器中斷模塊和外部中斷模塊,對片上定時器賦初值,實現50ms的定時,外部中斷INT0引腳與PTT線相連,PTT線對地一次,則觸發一次外部中斷。上述功能模塊設置好后,首先定義三個外部全局變量M、N和J都賦初值為0,由M對定時器中斷發生的次數進行計數,由N對外部中斷0發生的次數進行計數(外部中斷0每觸發一次在外部中斷0中斷子程序中進行N++)。當定時器中斷50ms觸發后,在定時器中斷子程序中對首先重新對定時器賦初值繼續實現50ms定時,然后實現下述功能:(1)M++;(2)讀取外部中斷0引腳的狀態,如果為低電平,則J++;(3)判斷M是否等于6000(如果M=6000,則說明30s計時時間到了,此時判斷J是否大于等于5800,如果大于等于5800,則切斷PTT線);(4)判斷M是否等于12000(如果M=12000,則說明60秒計時時間到了,將M重新賦值為0,同時判斷N是否大于等于30,如果大于等于30,則切斷PTT線);上述程序不停重復執行,則能夠實現電臺長劃識別和抑制的兩種邏輯。
結語
上述程序設計思想使用C語言實現后,下載到電臺長劃保護器硬件上進行測試,能夠穩定運行,達到使用的需求。而且上述程序中定時的參數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達到多種情況下運行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譚浩強.C程序設計第二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申鳳琴.電子電工技術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