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政府欲購藏達·芬奇名作
日前,波蘭政府公布了收購著名Czartoryski家族收藏的計劃,而這之中就包括達·芬奇的名作《抱銀鼠的女子》。盡管這件作品歸屬于Czartoryskis,但是其現存于國家文化部旗下的克拉科夫國家美術館。據了解,這個有著200年歷史的家族收藏估價高達20億美元。如今,波蘭政府想整體收購它們。如果收購成功的話,波蘭政府將擁有世界上價值最高的收藏之一,“這件達芬奇名作被很多藝術史學家認為是超過《蒙娜麗莎》的作品。”
大婚文物講述紫禁城的“喜事”
日前,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香港文化博物館聯合籌劃的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宮囍—清帝大婚慶典”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開幕。展覽以四位清帝的大婚為核心,分為“帝聘后歸”、“禮儀隆重”、“文華物盛”、“乾坤交泰”等四個部分,通過約153組從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中挑選的大婚文物,包括文獻、畫像、服裝、首飾、妝奩器物、婚儀用品和宮廷樂器等類型,闡釋了皇家婚禮的程序,以此讓觀眾深入認識清帝大婚的儀節。
木版年畫申遺步入新階段
近日,記者從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舉行的“原生態·新生代—傳統木版年畫的當代傳承”國際研討會上獲悉,中國木版年畫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申報中文文本及視頻,已通過國內審核,正式納入到國家申報計劃。
“牦牛展”里呼吸草原的味道
日前,“牦牛走進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館登場,為觀眾呈現了來自西藏牦牛博物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館、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北京自然博物館、民族文化宮博物館、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北京攝影家協會的藏品—形形色色的“牦牛”。
以牦牛為主題的本次展覽為觀眾帶來了牦牛標本、與牦牛相關的生產生活用品、制品,以及與牦牛相關的古代和當今的藝術品500余件。通過這場展覽,觀眾可以更完整地了解到草原的生活方式以及牦牛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據悉,展覽將展至3月15日。
博物館庫房開放引發文博專家共鳴
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保管專業委員會在西安召開了一場研討會。會上,蘇州博物館分享的開放式文物庫房管理經驗,引發了眾多文博專家的共鳴。據悉,在大多數博物館庫房都拒絕公眾參觀的大環境下,蘇州博物館有針對性地將他們一些雕版、瓷器文物標本室對公眾開放,不僅可供公眾預約欣賞,還允許民間藏家近距離觀看和上手。業內認為,這一做法不僅調動了文博愛好者的熱情,也讓文物價值極大地反饋給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