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我國民族音樂藝術的最高成就,是經歷時代的洗禮所流傳下來的精華,蘊含了我給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精神文化內涵,對于現代大學生仍然具有重要的精神啟迪作用,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民族精神,增強當代大學生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關鍵詞】民族音樂;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在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內容。隨著世界格局開放程度的加大,我國民族文化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呈現出多樣化和多元化的特點,給當代大學生精神文化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但是我國的民族文化仍然具有其他文化無法替代的作用,無論在何時,都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1 民族精神在全世界民族教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民族精神教育是世界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一項教育內容,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最鮮明的標志,也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或民族精神面貌的途徑。民族精神最早形成于18C的德國,德國人民為了脫離英法等國家的文化控制而提出了“民族精神”的概念,后經赫爾德、謝林等人進行了更深入的詮釋。之后俄羅斯的斯拉夫主義,就是受到德國民族精神的影響而產生的,催化了非西方國家的民族覺醒。半個世紀以來民族精神研究熱情重新被燃起,世界文壇上逐漸出現了一批傳播民族精神的文化著作,例如漢斯·科恩的《德國之心:一個民族的教育》、安東尼·史密斯的《民族自我認同意識》、毛慶的《屈原與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等。但是大部分西方國家是不對民族精神教育做出特別的注解的,他們是將民族精神教育融入到了公民素質教育之中。但是民族精神教育卻是世界各個國家一項必須的教育內容,是各個國家對愛國精神培養的重要途徑。
法國對民族精神的教育與這個國家浪漫與溫情的本質相符合,蘊含在法國各個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博物館之中,例如法蘭克福美因河畔坐立的幾十座各具特色的文化博物館;美國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對“美國精神”的強調,涵蓋了娛樂場所、商品、服裝等各個方面,使公民無時無刻都在接受愛國精神的熏陶。韓國也是一個非常注重民族精神教育的國家,而且提出了民族精神教育的口號。韓國的民族精神以儒家思想為根本,國家和政府為主導,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吸收和借鑒,方式靈活且多樣。日本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特別濃郁的國家,最為人知的是日本傳統的武士精神,直到現在他們的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仍然是忠誠和信念。
2 民族音樂在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性
2.1 開啟智慧,完善人格。
我國的民族音樂是我國人民在生活中獲得啟迪的過程中所創作的,寄托了廣大勞動人民對人生的感悟和對大自然的理解,富有深刻的哲學思想、藝術理解和道德倫理。民族音樂與民族特質相聯系,以音樂藝術的獨特表現手法,傳達中華人民的審美理念和視覺,展現了中華人民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對于大學生智慧啟迪的作用永遠不會過時。大文豪雨果曾經把音樂比作是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由此可見民族音樂對于大學生智慧的啟迪具有的重要作用。我國的文學家也曾表示我國民族精神的結晶集中體現在民族音樂之中,承載著我國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靈魂。
大學生在感受民族音樂帶來智慧啟迪的同時,也會感受到民族音樂所承載的民族精神內涵,對不屈不撓、勤奮進取、團結勇敢的民族精神作出深刻的解讀,領悟中華人民對和諧作出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大學生在民族音樂的欣賞過程享受到聽覺與精神上的愉悅,進而產生更高層次的精神與審美升華。我國最早的一部音樂理論著作《樂記》中的《樂象篇》寫道“樂者,德之華也。”因此,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民族音樂對人道德品質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是跨時間和空間的,并且是持之以恒的。由此可見,民族音樂在當代大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中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不僅能夠啟迪大學生的智慧,還能夠促進大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2.2 陶冶情操,激勵進取。
民族音樂是情感的真摯表達,是民族情感的集中體現,是我國千年來民族內心的獨白和呼喚。民族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因為它在創作過程中被賦予的是真情實感,經歷了千年的沉淀更加富有質感,為現代人們的情感宣泄和表達打開了一個舒緩而又一瀉千里的缺口。穿越千年悠揚而又深情的樂音蕩平了聆聽者內心的波瀾,縈繞在耳際的款款而來的低吟是高尚情操的牽引,營造的一幅幅如癡如醉的畫面是道德品格的召喚。“音樂是感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著心情”是黑格爾對民族音樂做出的解讀。
流傳下來的民族音樂都是傳統音樂的精華,是為大學生展現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恢弘氣勢的窗口,讓大學生自覺接受民族文化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我國著名民族音樂《塞上曲》由傳統樂器琵琶演奏,表達的是王昭君對故土的思念和自己的哀怨,具有繞梁三日,余音不絕的感染效果。從這首曲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王昭君強烈的愛國情感,是對王昭君寬廣胸懷、心懷天下的側寫,是國家強盛及衰弱最好的體現,對于激發大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強國富家愿望具有重要作用。它體現的不僅僅是王昭君個人的哀怨,而是對民族強大、國家旺盛的強烈期盼,是愛國情感的集中表達。因此,使用優秀的民族音樂作為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養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選擇,是對實際價值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實踐。
3 總結
民族精神教育是一項世界性的教育內容,是增強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途徑,是國家或民族生存和強大的精神支撐。而民族音樂蘊含的民族精神對于現代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實民族精神教育要求的一個有效渠道。民族音樂以藝術性的方式呈現在大學生面前,以強烈的音樂感染力和學生產生情感上共鳴,使他們在聆聽的過程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
參考文獻
[1]付晗.論中國民族音樂在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6(05):229-229.
[2]付晗.中國民族音樂對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6(06):178-178.
[3]葉欣,欒天光,陳圓圓.淺談高校音樂教育在弘揚和培育大學生民族精神的作用與實踐[J].大家,2012(05):270-270.
作者簡介
石慧,大學本科學歷。現為赤峰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音樂學研究。
作者單位
赤峰學院音樂學院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0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