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彬+冉茂科+呂文昕+楚楠
摘 要:油井單量以及井況監控是油田開發動態監控上最為關鍵指標。本文以盤古梁油田數字化建設為契機,運用統計手段,從功圖量油技術基本原理、推廣思路、影響因素及應用效果四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旨在從建設思路及運維操作上獲取實踐經驗,分析控制數字化示功圖計量的關鍵因素,制定出減小影響因素的措施方法。
關鍵詞:功圖量油;影響因素;綜合應用;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TE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5-190-2
1 功圖量油技術推廣背景
1.1 推廣背景
1.1.1 單井計量現狀
傳統油井計量以雙容積和大罐單量為主,該計量系統組成及地面流程復雜,控制部分易損壞,電磁執行機構漏失嚴重,人為計量誤差較大,又不能實現計量數據遠傳和實時檢測,數據延遲且人為影響因素多,計量準確率打折扣。
1.1.2 油田管理需要
隨著油田的不斷規模開發,以及精細化管理,無紙化辦公的需要,過去的粗放式管理轉為精細化管理,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能進一步壓縮油田基層操作員工的用工數量,使用工總量得以控制在有利范圍內,數字化功圖量油技術深度應用是減輕勞動強度的有利技術手段。
1.2 目前現狀
截至2015年12月,全區油井開井數568口,油井井口采集設備安裝508口,站控平臺搭建36個,全區功圖平均上線489口,上線率達到96%左右。目前普遍已采用功圖計量系統進行工況診斷、壓力監控,但是功圖量油利用率低,且計量結果的準確性平均只有42.18%,即使是與數字化科技信息中心共同建設的“功圖計量標準站”盤一轉油點、盤59-25增壓點兩個站點的功圖計量準確率也只有48.5%。
2 功圖量油技術原理及影響因素
2.1 基本原理
工況診斷是采用矢量特征法對泵功圖進行分析及故障進行識別,及時發現生產不正常的油井并預警。功圖量油是依靠數字化系統,實時采集油井地面示功圖,通過曲率波動方程模型計算出相應的泵功圖,確定泵的有效沖程,結合其它基礎數據,得出油井地面折算有效排量。
2.1.1 “正常” 泵功圖識別
將處理過的泵功圖標準化,建立該泵功圖的矢量鏈,把它和標準故障矢量鏈庫中的矢量鏈對比,剔除抽油桿斷脫、閥失靈、卡泵等特殊工況井,對其余工作正常油井結合生產參數,可確定有效沖程。
2.1.2 有效沖程的計算
將泵示功圖按照柱塞行程展開,然后在曲線計算任一點斜率變化量,求其最大值。在高載荷段找兩個曲率變化峰值即為固定凡爾的開閉點位置;在低載荷段找兩個曲率變化峰值即為游動凡爾的開閉點位置。
2.1.3 示功圖產液量計算
每口油井安裝的載荷位移傳感器,目前設置每10分鐘測試1個功圖,相應地可以計算出1個日產液量數據,正常時每天測試144幅示功圖,然后將計算的日產液量進行加權求平均,計算出該井的日產液量數據,因此,要采集到盡可能多的可靠功圖。
Q=(T1Q1+T2Q2+…+TnQn)/(T1+T2+…+Tn)
其中:Tn——采集一張功圖的時間,min;
T開井時間=T1+T2+…+Tn。
Q=1440Spen
其中:D為泵徑,Spe為有效沖程,n為沖次。
2.2 影響因素
從數字化功圖量油計量原理及技術流程入手,影響因素主要是有效沖程、沖次、采集泵功圖數量、泵徑、系統計量模型,各要素對計量精度的影響程度不同。
2.2.1 正常泵功圖采集數據的影響
統計數據發現與人工測試的功圖數據對比,以盤一轉油點、盤59-25增、新三增、新四增60口井的測試數據對比,數字化功圖沖程,沖次跟人工實測的數據對比相對準確,最大載荷、最小載荷跟實測的數據對比波動相對較大,載荷相差大于10kN的井5口,沖程相差大于0.2m的井0口,沖次相差大于0.5的井1口。平均日采集泵功圖數量98.9幅。
2.2.2 油井靜態基礎數據影響
油井靜態基礎數據主要是泵徑、泵掛、抽油桿材質、抽油桿組合,系統計量模型等,油井修井作業后相關數據必須及時準確錄入。由于修井總結錄入系統數據錯誤,導致泵徑、泵掛、管桿組合等關鍵的數據錯誤較多,對功圖計量的精度有較大的影響。
2.2.3 調整數字化系數的影響
目前作業區在應用功圖計量時,大部分井是通過修改系數來實現與單量罐產量的匹配,從而達到往真實產量的方向靠近,數字化系數η綜合的改變,直接影響到功圖量油的產液量走向。
Q實=1131×d2×Se×n×η綜合
3 提高計量精度的方法與應用
3.1 加大考核、培訓力度,提高正常泵功圖采集數量
要提高正常泵功圖的采集數量,首先要確保功圖避免掉線、失真等情況頻發,主要受到設備調試、跟蹤運用及數據錄入滯后影響,對于提高正常泵功圖采集數量這一目標,主要是要從思想上擯除懶惰,所以要改變以往考核方式,加大考核、獎勵力度,重新制定考核辦法,分別分水井遠程調配、功圖監控與亂畫,水井掉線、運行系統、自查自改、現場檢查進行量化評比。
2016年通過“抓兩頭、促中間”以考核促提升,數字化運維累計考核11000元,累計獎勵19800元,功圖掉線平均恢復時間由活動前的8.3h↓5.02h,同時5-7月份對系統調研誤差較大井,對傳感器、角位移更換校驗28臺次,目前油井平均日采集泵功圖數量由活動前的98.9↑111.1幅。
3.2 通過培訓、月度資料檢查考核,提升井區技術員修改數字化功圖量油的系數準確率
目前作業區在應用功圖計量時,大部分井是通過修改系數來實現與真實產量的匹配,從而達到往真實產量的方向靠近,數字化系數的改變,直接影響到功圖量油的產液量走向。
修改數字化系利用線性回歸算法對調整系數進行優化:
設定X,Y變量分別代表功圖計量值與單量標定值,令此兩個變量(X,Y)之間的相互關系為線性關系:Y=a*X,一個月內的數據,可以組成一系列成對的數據(x1,y1.x2,y2... xm,ym),令 X=(x1,x2,x3…xn) ,Y=(y1,y2,y3…yn)。利用Excel散點圖制圖進行最優化求解,計算出該井合理的調整系數。
如數據(x,y)為(5.26,6.89);(5.39,7.02);(5.20,7.36);(5.18,7.02);(5.69,6.98);(5.78,6.87);(5.29,7.20);利用Excel制圖求得最優化系數為1.265。
2016年通過“培訓+考核”的方式,對基層井區技術員累計培訓4次,月度技術保障會通報考核累計達4350元,基層井區重視度提高,以前“懶得改,往后拖”的現象好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月度出錯率明顯下降,由14條/月↓5條/月。
3.3 制定相關靜態資料錄取制度,及時對上修井進行資料更新錄入
2016年,采油三廠從5月份開始對數字化運維加入了基礎數據更新及時率、準確率這一項量化考核制度,作業區立即做出反應,由資料室及修井資料員牽頭,數字化組,修井組、地質組把關進行基礎資料審核工作。
作業區通過成立基礎數據維護更新小組,專人專管,活動后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油井基礎數據更新及時率、準確率在廠層面得分、排名穩步向前。基礎數據維護更新及時,確保了功圖量油更加準確。
通過2016年各項制度的執行,目前全區“功圖計量標準站”盤一轉油點、盤59-25增壓點兩個點的功圖計量準確率取顯著提高,分別由52.1↑76.7%,44.9↑81.8%。
4 結論及下步計劃
①硬件設備正常是保障,數字化采集設備的正常運行,采集到高精度的示功圖數據,才能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
②基礎數據準確是前提,在數字化硬件設備正常、油井基礎數據都準確的情況下,大部分井的計量結果能基本滿足計量要求。
③調節系數的變化有規律。計算出理論的系數范圍后,可根據產量標定的結果用線性回歸方法進行優化。
④建議后期把作業區的新三增壓點及新四增壓點升級為“功圖計量標準站”,進一步提升功圖量油準確率。
參 考 文 獻
[1] 楊偉.功圖法在油井產量計量中的應用研究[J].機械,2011(04).
[2] 馮亞莉.功圖法計量技術及現場應用[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8(07).
[3] 高銀中,雷小強,楊江天.基于泵示功圖的抽油機井井口產量計算[J].石油礦場機械,2008(05).
[4] 嚴長亮,彭勇.泵示功圖單井自動量油技術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