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摘 要:近年來,情境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被越來越普遍地運用,其能夠創建濃厚的課堂教學情境氛圍,最大化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水平。而小學語文學科重視學生思維發展,對教學語言環境要求極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契合該特點。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多媒體
眾所周知,小學生正處在感性認知階段,年齡較小,需要教師積極創設教學情境為其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進一步提高其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所謂情境教學即通過各種方法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陶冶情操,從而融入環境的真實感受中,充分掌握語文知識,增強自身領悟能力。
一、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一)能提高學生欣賞能力
情境教學法是借助相關道具創造真實環境,進而形象生動地呈現生活實際,觸動學生心靈。情境教學法能讓學生切實感受生活,進一步豐富其情感體驗,提高其審美意識,從而與現實生活更親近。語文教師在授課中模擬真實場景,幫助學生認清現實生活狀況,再通過教學對比,即可使之快速掌握和理解語文知識,提升教學效率與水平。
(二)能提高生生間團結合作精神
游戲活動是情境教學中最普遍的方法,通過教師設置小游戲引導學生參與,在游戲中由學生互相學習合作,充分學習語文知識,并不斷提高記憶能力。為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適當組織游戲活動,促使學生全面開動腦筋,以自身能力與喜好對游戲活動規則進行編排,再通過身體狀態和動作,促進大腦運作,增強身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
在情境教學中多媒體是重要載體之一,相對實物而言雖缺乏真實性、直觀性,但具有圖文并茂、聲像合一的特征,且表現形式更多樣化,擁有強烈的感官刺激,能讓學生有一個全面深刻的感受,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故被小學語文教學廣泛應用。
例如: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為學生描繪了一座水上城市威尼斯,對于這些知識教師要讓學生深刻理解并記憶,教師先引導學生討論曾經旅游過的地方,并在學生回憶中呈現旅游景點,如北京天安門、杭州西湖等圖片與簡介,充分利用活動情景和直觀情景,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融合,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為提高學習效率奠定良好基礎。這時再讓學生對課文分別進行快讀及細讀,使之初步了解課文背景,然后播放威尼斯小艇的影音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提高知識掌握程度。同時,教師在教授古代建筑文化類型的課文時,如《頤和園》,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頤和園》的紀錄片,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各個方面來直觀地感受我國古代建筑宏偉、氣魄,通過這樣的方式,在這樣的情景引導之下,學生更容易體會和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強烈自豪感,引發學生的共鳴,更好地理解課文,學生也會對我國的傳統建筑產生濃厚的學生興趣,從而自主地去找尋相關的閱讀素材,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大有好處。
(二)積極創設實踐場景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情景模擬,有利于鍛煉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為其創造更多提高能力的機會。此外,教師還可根據教學內容實際需要,科學引領學生深入大自然,深入社會,通過社會活動為學生創設教學場景,真正做到“理+實”的教學,讓學生既能接觸、感受到自然美,又能利用形象語言去描述自身的感受。例如:寫作以春天為主題的作文時,教師不妨結合講解內容安排學生春游,使學生充分感受春之美,體會萬物復蘇的旺盛活力,這時再引導學生用文字總結對春天的所感所悟,即可在親身實踐和觀察下,實現有感而發,規避既往寫作內容空洞的問題。與此同時,這種教學形式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三)采取情景演繹法
在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可采取情景演繹法來實現,即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編寫小劇本,于教學中組織學生演繹改劇本,從而理解所學知識。這種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更好地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并直觀生動地感受知識內容。例如:課文《將相和》的情境教學中,教師可合理簡化課文內容,再將之改編為小劇本,安排學生分組演繹劇本,由各小組成員自行選擇演繹角色,包括趙王、藺相如、秦王與廉頗四人,故小組成員以4人為宜。而學生在演繹過程中,很快便能理解該文的中心思想,可大大提高其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據上文的分析可知,情境教學法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非常重要,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活動的全過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水平。因此,教師要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情境教育的教學模式,應用各種創設情境教學,以此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愛琴.淺析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下),2015(12):85.
[2]張爽.淺論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5(21):177.
[3]吳四蘭.淺析小學語文情景教學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2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