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蘭+王世榮
摘 要:小學是人生的基礎階段,自然也是培養學生綜合創新素質的關鍵階段。如何在小學有效開展創新教育是當前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創新教育;教學;小學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小學創新教育包括學習的創新、方法的創新、內容的創新、觀念的創新等方面,而學生則是創新教育中唯一的主角。通過開展創新教育加強了學生的主體價值,使學生的綜合創新素質得到了培養。下面就小學如何有效開展創新教育進行進一步探討。
一、樹立創新的新觀念
每位小學教師對創新教育都有著自己的認識和見解,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創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具有特殊性,與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創新存在著不同,主要體現為一種綜合的創新素質,其中有創新個性、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等。因此,小學創新教育研究的重點在于學生綜合創新素質的培養。從這個層面理解,在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影響和教育,促使他們去認識和學習新方法、新思維、新技能等,從而使他們的綜合創新素質得到有效培養,為其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給學生以自由
只有給學生以自由,學生才能大膽地思考、想象、質疑、表達和實踐,才能使自身內在的創造力得到挖掘。由此可見,給學生以自由是創新教育的基礎。其中,最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首先,小學教師應該注意教學情境的創設,設計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培養的問題,并應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己獨立地思考、推導、操作,從而尋找出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法。其次,給學生以自由思維時間,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不應急于讓學生回答或者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來思考問題,而是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思維時間,從而將學習時間安排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人。最后,教師還應該注重和諧師生關系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努力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和思想狀態,走進學生的世界,和學生成為好朋友,避免學生因害怕老師而不敢說、不敢做的現象,從而形成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健康發展的教學氛圍。
三、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意識的培養應該注意以下兩點:(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一個人面對自己感興趣事情的時候,往往會變得非常聰明,同樣的道理,對于小學生而言,當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就會自覺地積極參與其中。因此,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數瓜子、數花生等方式來進行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組織一些競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2)讓學生體驗成功。成功的喜悅往往能夠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同時,教師還應該多鼓勵學生,有時一句鼓勵的話、一個鼓勵的眼神都可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四、創新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化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走進了小學課堂教學,并且這種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小學數學教學通常會涉及一些公式的講授,對于學生而言,這些公式是乏味的、難以理解的。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多維立體圖像,就可以使抽象的計算公式變得更具體、更形象一些,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生在觀看教學課件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聯想,使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得到有效激發,從而促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其次,評價方式的創新。受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評價方式的影響,“分數”一直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和綜合能力的唯一標準,這就導致很多教師和學生只注重分數、不追求真理,讀死書、死讀書,導致“高分低能”。因此,小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不可避免的,尊重學生間的差異,以一種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在關注學生分數的同時注意其能力的培養。
總而言之,創新教育是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只有樹立創新的新觀念、給學生以自由、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和評價方法,才能確保創新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實,從而為祖國培養出一批批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佘正江.淺談小學創新教育[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9(1):102-103.
[2]黃樹忠.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文摘版:教育,2015(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