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雄
當前,山東省交通運輸發展既面臨總體需求依然旺盛。面臨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動力置換逐步加快,改革紅利持續釋放等重要發展機遇。也存在著轉型發展任重道遠、剛性約束持續增強、利益訴求趨于多元等諸多風險和挑戰。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玉君說,要始終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交通運輸工作,從更高的角度、更寬的視野思考問題,準確把握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創新引領和驅動交通運輸發展,更好地發揮交通運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深化職能轉變,從以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向當好“裁判員”轉變,把工作的重心從直接組織交通運輸建設、運輸生產,轉到制定政策、規劃、標準和加強監管、提供服務上來。創新服務理念,從傳統的“管理、協調、服務”職能向“服務、協調、管理”職能轉變,將服務放在第一位,把服務理念貫穿到交通運輸各項具體工作中,多采取聯席會議、現場辦公等方式,及時快速地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要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努力在工程建養、運輸服務、安全應急、綠色節能等領域創新突破,深化“互聯網+”在交通行業的推廣應用,推動交通運輸轉型升級。
王玉君廳長表示,山東交通運輸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圍繞構建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四個交通”,全面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能力、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行業治理能力“四大能力”,加快由交通運輸大省向交通運輸強省跨越,為我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好先行官。
創新推進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2016年1—11月份,山東省交通運輸累計完成投資726.89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了大幅增長。公路建設方面,累計完成投資579.02億元,其中高速公路等重點工程完成投資232.5億元,普通國省道路網改造完成投資213.29億元,農村公路完成投資133.23億元。港航建設和場站建設分別完成投資 102.52億元、44.26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中發揮巨大作用,同時也是交通運輸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網對經濟發展的助力作用巨大,“以高速公路為重點,全面加快推進公路、港航、場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今年我省交通運輸工作的主戰場。
“目前山東省在建高速公路項目共16個、1460公里。3個項目建成通車,2個項目年底建成通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到5710公里。”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計劃新開工高速公路項目7個、677公里,年底前可全部進場開工建設,到時全省續建和新開工高速公路規模將達2000公里左右。”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創新思路和措施,大力推動高速公路建設。去年10月25日至28日,11月1日至3日,山東省交通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由王玉君帶隊,分別赴東部片區和西部片區督導全省高速公路在建項目,現場察看了濟東高速公路、濱萊高速改擴建、濟青高速改擴建、濰日高速公路、龍青高速公路、蓬萊至棲霞高速公路、泰安至東阿高速公路、濟寧至魚臺高速公路、東明黃河大橋、莘縣至南樂高速公路、青蘭高速東阿至聊城(魯冀界)段等共12個、1107公里在建高速公路項目開展情況,并分別在淄博、青島、煙臺、泰安、濟寧、菏澤、聊城7市召開高速公路在建項目調度督導會議,逐條路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明確了主要工作節點,安排部署下步任務。
山東高速集團、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是山東省高速公路建設運營的主要企業。王玉君帶領廳領導班子成員和有關處室負責人赴齊魯交通發展集團、山東高速集團,牢固樹立“一盤棋”、“一家人”思想,主動“上門服務”,研究解決有關問題。
路修得越多,安全就顯得越為重要,“寧可少修一條路,也要把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好,把公路安全隱患解決好,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按照省政府主要領導要求,在國家確定的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治理目標基礎上,我省進一步拓展實施內容,大力實施普通國省道的安全整治和穿城路、瓶頸路等暢通改造工程,全面提升路網質量和安全通行水平。
目前,山東省國省道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進展順利,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已接近尾聲,2016年年底基本完成全省2.95萬公里縣鄉道安全隱患治理工作,比國家要求提前4年。
據悉,自2015年開始實施到2016年11月底,山東省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68.87億元,其中農村公路安防工程累計投入資金44.87億元,完成2.9415萬公里縣鄉道隱患治理,占總任務的99.7%;普通國省道安防工程完成投資324億元,完成穿城路與瓶頸路改造、安全整治提升、危橋改造等項目超過300個,完成6106公里普通國省道隱患路段治理。
創新構建
綠色交通運輸體系
“交通作為資源密集型和能源消耗型產業,是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領域。山東省交通總規模和能耗約占到全國的十分之一,開展綠色交通省創建,對于促進交通運輸轉型升級,深入推進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建設生態山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在山東綠色交通省創建發布會上介紹。
2015年8月,交通運輸部確定山東為綠色交通試點省。根據“山東省創建綠色交通省實施方案”,2015—2018年,山東綠色交通省建設將完成10類21個項目,總投資為730.2億元。到2018年,山東省將基本建成綠色交通運輸體系,節能量約388.89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18萬噸。
創建工作全面實施以來,以開展示范試點、營運黃標車淘汰、交通工程揚塵治理、清潔能源(新能源)運輸工具推廣應用等工作為重點,交通綠色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為全年工作的創新亮點之一。
青島、煙臺兩市成功申請成為全國第二批低碳交通運輸體系試點城市;濟南、青島先后被確定為全國公交都市創建城市,在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在冊營運黃標車已全部淘汰出營運市場。日蘭高速菏澤、莒縣服務區,京滬高速萊蕪服務區,泰新高速泰山服務區、濱萊高速濱州服務區5對10座加氣站建成投入運行,日蘭、京滬高速LNG綠色物流通道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和天然氣車輛達11.78萬輛,其中液化天然氣車輛1.7萬輛,居全國首位;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實現與全國聯網,ETC收費站覆蓋率達到92%。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山東省綠色交通省創建實施方案中期調整和資金提前清算工作已經完成,我省補助資金調整為4.88億元,居全國第一位。
“綠色交通省的創建工作是山東省交通運輸事業創新發展思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動體現,顯示了交通運輸行業的活力,為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省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到2020年,通過綠色交通省創建工作,山東省綠色交通整體發展水平將處于全國領先,總體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運輸裝備水平顯著提升,貨運組織化程度和運輸效率明顯提高,相比2015年,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7%,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9%,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綜合能耗下降6%;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戰略進一步落實,城鄉客運一體化基本實現,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創新引領
全面提升“四大能力”
歷史進入“十三五”,交通運輸既積蓄了發展的有利條件,也面臨著艱巨任務。以創新為引領,“十三五”時期,山東交通運輸將全面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能力、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行業治理能力“四大能力”。
到2020年,山東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力爭達到7600公里,基本形成“九縱五橫一環七連”高速公路網主骨架,實現“縣縣通高速”。普通國省道基本通達所有鄉鎮,農村公路通達所有建制村和新型農村社區;沿海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9億噸,青島港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1350公里,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7000萬噸;全省設區市至少有一個綜合客運樞紐,建制村基本實現有一個客運站點,全面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能力。
到2020年,一體化的城鄉客運體系基本形成,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班車率達到100%;城市公交網絡更趨完善,100萬以上人口城市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50%以上;引進、培育100家交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龍頭企業;陸海聯運、甩掛運輸、公鐵聯運等先進運輸方式廣泛應用,全面提升綜合運輸服務能力。
到2020年,現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各領域全過程深度應用,公眾出行、貨運物流和政務服務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安全監管和應急能力進一步增強,安全運營水平有效提升;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資源集約利用取得更大成效,圓滿完成綠色交通省創建工作任務,全面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2020年,在交通建設、管理、服務和文明創建等各個領域,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的法規和制度體系。行政審批制度、投融資體制、行政執法體制、公共服務管理等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進。具有山東交通特色的懲治與預防腐敗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隊伍素質、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和行業形象顯著提升,全面提升行業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