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理
愛自己,從愛身體開始
◎艾理
身體是可見的靈魂,但網上頻繁流傳著年輕的身體“永久罷工”的悲劇,這其中,媒體人、公司高管、白領占了多數。繁忙的生活令身體透支,與身體如此疏離的現代人恐怕不在少數。
網友圈圈
:以前大家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今這句話可以改成“身體是賺錢的本錢”。我熟知的許多男性一方面超負荷工作、不注重體檢、缺乏運動,一方面又大吃大喝、抽煙、酗酒,還熬夜。幾年折騰下來,人都變了一副模樣。去年同學聚會,我簡直認不出那個啤酒肚、肥圓臉、發際線后退的大叔就是當年班上那個清秀斯文的小男生。身體對這些人而言,只是為活著提供動力的燃料庫,他們只顧無限度榨取,不會想到給身體補充能量。網友蘇MM
:我身邊有對自己的身體不滿意的女性朋友,她們想盡辦法改善,身體成了美的試驗室。為了減肥,她們嘗試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招數。為了有一張巴掌臉,她們不惜削骨、磨腮。當她們驕傲地在朋友圈秀出V字臉時,不知道有沒有聽見身體內部傳來的哭泣聲。網友大春兒
:我家老爺子是營養品、保健品、養生書、健康節目的忠實粉絲。他每天憂心忡忡地對照著養生書籍自我診斷,覺得自己這兒不健康,那兒也不健康,永遠惦記著進補。有一次他買了一堆“三無”保健品回來,差點把自己“補”出毛病來。身體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聯結點,它承載著我們的種種情緒、感受和思想。身體就像一個靈敏的接收器,將外在的一切投射到我們的意識之中。同時,身體又是意識最直接的表現和載體。人的身體機能和情志狀態密切相關,愛自己,可以從疼惜自己的身體開始。
白槿蓉第一次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在去醫院看望一個朋友后。朋友和她一樣,以在家寫作為生,因為長期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導致肝臟出了毛病,不得不住院。病床上的朋友虛胖,膚色暗沉,神態非常萎靡,白槿蓉很難把他跟記憶中溫文爾雅的男子聯系起來。
白槿蓉回家后從鏡子里審視自己,發現自己的狀態也不好。她現在每天都覺得很累,有時候一不留神就坐在電腦前發一個小時的呆,每個月的連載任務完成得無比吃力。雖然她的體檢結果顯示她的身體沒什么大問題,但朋友住院這件事還是在她心頭敲了一記警鐘。
她決定從管理作息開始改善身體狀況。她給自己定了一個起床的時間,將睡眠時間設定為七個小時,然后設置好就寢的鬧鐘。結果三天后,她仍然要在鬧鈴聲中醒來,于是她每隔三天將就寢時間向前調十五分鐘,直到自己能在鬧鐘響之前醒來為止。十來天后,她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睡眠時間。
她長此以往堅持,避免了睡眠不足的問題,身體的新陳代謝漸漸正常。另外她發現:每天在鬧鐘響之前自然醒是多么棒的感受!
當睡覺時間能被自己控制后,她開始將晨跑納入生活中。后來,她有針對性地嘗試各種健身運動,直至運動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
三年后,盡管還是在寫作,但有光澤的肌膚和緊實的肌肉線條令她整個人顯得很有活力。那個系列文她也堅持寫了好幾年,已經滾雪球般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成為一個熱門IP。
有規律的作息和運動不僅重新塑造了她的身體,也塑造了她的精神面貌,具體表現為韌性的提升。她發現自己現在更有毅力,更能堅持,面對壓力時內心更強大。她對自己朝氣蓬勃的狀態非常滿意。
每次沐浴后,肖蕙都會花五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全身抹上身體乳。她抹得很細致,有時目光跟隨手指巡邏自己的每一寸皮膚,有時閉上眼睛體會那種舒服的觸感。
與老公在一起的時候,她很喜歡他抱著自己的感覺,因為很有安全感,很溫暖,令她覺得很踏實。哪怕是坐車的時候他的手搭在她的腰上,或是睡覺的時候他從背后攬著她的肩膀,她都覺得很舒服。但這與性愛無關,有時候她甚至并不想與老公進一步親密,僅僅希望他就那樣抱著自己、觸摸著她身體的某一部分:胳膊、肩膀或腰部。
人的肌膚和胃一樣需要進食以消除饑餓感,而進食的方式便是愛撫和觸摸。如果皮膚處于饑餓狀態,心靈也會陷入孤獨的困境。
因為注意到自己有這樣的需求,肖蕙就會比較注意滿足身邊的人的需求。
在女兒小的時候,她會經常自然地抱抱她,親親她的臉。兩人還經常在臥室里打打鬧鬧,被老公笑罵為“瘋子”。女兒心理上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與同學和朋友交往時具備較高的親合力,她的成長狀態令肖蕙很滿意。
同時,肖蕙也會帶女兒去父母家,遠遠地看到兩位老人等在橋頭,她鼓勵女兒撲到老人懷中撒嬌。女兒樂呵呵地飛奔過去,父母臉上樂開了花。肖蕙有時還會主動為父母揉肩捶背,雖然他們不說,但她知道他們很享受。

兒子哭哭啼啼地跑回來,原來他在外面跟小伙伴玩的時候被推搡著狠狠地摔了一跤。老公發現兒子并沒有傷到哪里,說:“別哭了,一點都不像個男子漢!”兒子止住了哭聲,但緊緊咬著嘴唇,眼淚撲簌簌地落。許嘉寧見狀將兒子抱到膝上,溫柔地看著他,說:“你非常生氣呀。”和老公不一樣,許嘉寧允許兒子哭:“你想生氣就生氣吧。”為了表達愛與支持,許嘉寧還傾身上前擁抱他,說:“媽媽陪著你。”兒子再也忍不住,抱著許嘉寧的脖子號啕大哭。哭了幾分鐘,兒子平靜下來,在家里待了一會兒,又跑出去玩了。
老公自小在“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教育中長大,窮過,奮斗過,克己和忍耐是他的生活法則。以前的許嘉寧和老公一樣,可兒子出生后,她學習育兒方法時順帶學習了許多心理知識,意識到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它應當被管理,而不是被壓抑,這樣才有助于身體健康。
她把家里進門處的小小儲物間打造成自己的“消氣間”。若是氣鼓鼓地回家,她會先進這個小房間,換上寬松的棉麻衣裙,喝一杯熱茶,然后就著案幾寫一張小楷。如果氣還不消,她會把杜松、大西洋雪松、紅松和乳香精油調配在一起熏香。許嘉寧小時候在長白山的姥姥家生活過,因此特別喜愛松林的氣息。那氣息如此深沉安寧,猶如把她放逐到廣闊的空間。當打開門走出來的時候,她已經是一個平和的女人。
隨著心境越來越從容,許嘉寧發現,身體方面一些與情緒過于壓抑有關的小毛病,如小葉增生等都好轉了。
現在,老公爽約要去陪客戶時,她不會再像以前一樣要求自己做個懂事的女人,而是告訴他:“真的有點不開心呢。”雖然老公很多時候沒辦法像她對待兒子一樣善待她的情緒,但他這次說:“我今晚補償你。”她偷偷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