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有一多半人口的生育率已低于可置換率以下,即每個育齡女性的平均生育率低于2.1個。全球人口的增長率已經開始放緩,預計還會繼續放緩。科學家們稱這種現象為“人口過渡期”。
近日,美國CNN有一篇文章的標題叫《日本女性放棄愛了嗎》,副標題是“白馬王子就在你的手機里”。據2015年日本政府公布的數據,在18至34歲的日本婦女中,有44.2%的人仍然是未婚。在20至30歲的單身女性中,有40%不再尋求浪漫伴侶。女孩子們認為,日本男人太害羞也不會討好女人。她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理想的完美男人,于是就到虛擬世界去尋找白馬王子。因此,日本流行一款“愛情游戲”,女性們在手機中尋找浪漫愛情。
很多日本女性放棄婚姻導致的后果就是人口的大幅度減少。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的人口結構就大大“老”化,有人甚至說“日本在悄然消亡”。
不僅日本,全世界很多國家的人口都在萎縮。
多國出現負增長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人口學家們曾經憂心忡忡,擔心世界人口增長會出現爆炸。數十年過去了,世界人口增長不僅沒有失控,反而出現了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局面,尤其是在多數工業發達國家,和某些第三世界國家,均出現了“人口赤字”,即死亡人數超過新生兒,人口出現負增長。
西方人口學家們認為,每個育齡婦女一生平均生2.1個娃,才能保持現有人口平衡。高于2.1個,總人口就會增長;低于2.1個,人口就會下降。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提供的數據,目前世界上已經有20多個國家的人口出現負增長或零增長。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人口萎縮最為嚴重的國家是烏克蘭,每年人口自然出生率減少0.8%,其人口將從現在的4680萬,到2050年,下降至3340萬。其次是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人口自然增長率,每年減少0.6%。
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歐盟國家的平均生育率為1.6個。專家們估計,按現在的人口生育率發展下去,整個西歐地區的人口將從現在的4.6億,到本世紀末,降至3.5億。
生育大國增速放緩
歐洲人曾經認為地處陽光地帶,性情歡快的意大利人是愛與激情的象征。誰知事過境遷,意大利人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突變。意大利人不再愿意生娃娃。意大利國民迅速老化,1/5的人口在65歲以上。2006年,意大利育齡婦女平均每人只生1.38個娃,成為西方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德國的人口生育率已經降到1.36個。在德國人口中,20至65歲工作年齡段的人,所占的比例將從現在的61%,到2030年,下降至54%。專家們指出:“從長遠而言,沒有強大的勞動力市場做支撐,德國經濟很難保持領先勢頭”。
美國是一個例外,其人口增長主要依靠移民,而移民婦女的生育率比當地出生的美國人要高得多。美國生育率自1990年以來,一直徘徊在2.1左右,其中拉美裔美國人的生育率在2.5個左右。但自經濟危機以來,美國的生育率從2008年以來連續下滑,降至現在的1.86個。
在東亞地區,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人口生育率均出現了負增長。由于就業和住房困難,韓國青年中出現了“拋棄戀愛、結婚和分娩”的“三拋棄”現象。新加坡的生育率為1.3個,全球倒數第五。
世界第一人口超級大國——中國的人口生育率也開始放緩。由于長期實施“一胎”政策,生育率出現了負增長。2016年11月26日,據國家衛計委提供的信息,自2010年以來,我國總和生育率在1.54-1.64之間波動。據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生育率為1.18。而《中國統計年鑒2016》提供的數據,2015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47個。2014年估計,中國婦女生育率為1.55個。
世界第二人口超級大國——印度,從1960年到2009年之間的生育率由每個婦女生6個,下降到2.5個。此外,墨西哥婦女的生育率從7.3個,下降到2.4個。巴西從6.15個下降到1.9個。中國、印度等大國人口增速放緩,將對世界人口增長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地區是非洲。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非洲的人口增長了260%。
但是,非洲的生育率也開始放緩。埃塞俄比亞的人口生育率,從上世紀90年代的7個孩子,到今天,下降至4.6個。而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生育率已經下降到1.7個。非洲已經有9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開始下降。撒哈拉以南地區的人口生育率從目前的4.66個,預計到本世紀70年代,將會低于“置換水平”。
世界人口進入“過渡期”
數千年來,由于流行病、戰爭和饑荒,女性的生育率一直比較低。人口增加到20億用了123年。隨著現代科技發展,醫療衛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首先在歐洲和北美地區開始下降,人口數量猛升。世界人口增加到30億用了33年,增加到40億,用了14年,而到50億,僅用了13年。
在2002年,全世界女性的平均生育率為2.6個。人口學家們估計,到2050年,平均生育率會下降到2個以下。據美國人口調查局估計,2013年1月4日,世界人口達到70.57億。專家們預計,到2070年,世界總人口達到90億之后,人口開始持平,然后開始下降。如果世界人口生育率保持在今天的歐洲水平,即1.5個,到2200年,世界人口總數可下降到今天世界人口的一半。到2300年世界人口將會回落到10億。
目前,全世界有一多半人口的生育率已低于可置換率以下,即每個育齡女性的平均生育率低于2.1個。全球人口的增長率已經開始放緩,預計還會繼續放緩。科學家們稱這種現象為“人口過渡期”。
人們的生活條件在改善,人們的壽命在延長,但是人們生娃娃的積極性卻在下降。人口生育率下降已經具有全球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將會影響世界的未來和人類命運。
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傳統問題。世界人口學家們正在關注和探討。人口嚴重萎縮將會帶來老齡化,勞動力大軍縮編,社會養老支出加大,個人養老負擔加重,科研和生產投入減少,影響經濟發展。
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養育孩子的費用升高,受教育的婦女和就業的婦女越來越多,晚婚的平均年齡在提高,不婚單身人口越來越多,住房困難以及社會傳統習俗的變化等。
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完全一樣。但是,有一個普遍性,即發達國家的人口生育率大多下降了。越是發達的地區,受教育越多的人,越不愿意生娃娃。人口出生率下降首先是從歐洲發達國家開始的。
避孕知識和避孕工具的普及和墮胎對于生育率下降確實產生了影響。此外,同性戀和同性婚姻,導致一部分人退出了生育行列。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養育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生育、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費用加在一起十分驚人。更加重要的是住房價格不斷攀升,所以,不愿意結婚,或婚后不愿意生孩子的人越來越多。據網上資料,中國的單身男女人數已經接近2億,令人難以置信。
各出奇招,鼓勵生育
對于低生育率,各國都很憂慮,同時也出臺了不少政策鼓勵年輕人們生孩子。
韓國政府通過創造就業、解決住房,向新婚、年輕夫妻提供13.5萬套公租房,鼓勵人們的生育積極性。新加坡政府向生第一胎的夫妻,獎勵1萬新元(約合4.86萬元人民幣),有孩子的夫妻還可以優先申請價格優惠的公共住房,一套三居室售價約40萬新元(約合194萬元人民幣)。
為了鼓勵生育,意大利于2016年9月22日,在全國開展“生育日”活動。意大利衛生部長比阿特麗斯·洛倫茲計劃對兒童補貼加倍,每月給予低收入家庭的兒童補貼從現在的每月90美元,增加到180美元。她還說,生第二個和更多的孩子的補貼會更多,以便鼓勵人們建立大家庭。意大利總理說:“你要創建一個社會,就得對未來進行投資,就得有兒童。”
俄羅斯為了鼓勵國民生育,烏里揚諾夫斯克州將每年9月12日設為“懷孕日”,這天所有已婚夫婦可以不用上班,在家專心“造人”。日本直接是現金資助,政府會提供直接資助,每名小朋友每月有1萬至1.5萬日元補助,折合600至900人民幣,最長可提供至完成中學為止。(作者劉治琳為外交部前外交信使)
(史華薦自《世界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