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妍
大型考試評卷時,閱卷老師與你的考場作文的相會時間大多都在1分鐘內,短的也許只有幾秒鐘。閱卷量大,很辛苦,閱卷老師很疲憊——視覺疲憊;考場作文主題相同甚至標題都相同,已經看了N篇寫法、題材都高度雷同的作文——精神疲憊。如何在這幾乎是剎那的相會中讓你的作文成為閱卷老師的驚鴻一瞥,使老師獲得驚艷之喜?
創新呀!這應該是最有效的方法。
講話要吸引人,須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追求,甚至使之成為一種狀態、習慣。作文也是一樣,要想寫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作文,你必須創新,樹立“文不新穎死不休”的觀念。
作文創新有種種方法,牽涉很多方面,本文主要談選材創新,兼顧其他,因為選材創新是比較常用而且比較容易掌握的方法。
一、選材創新
選材創新就是要選擇新穎的素材。新穎的素材不僅指新出現的事物,“新”更重要的含義應該是體現了最新的或者是比較新的健康的時尚理念,大到人生追求、個人奮斗,小到消費理念、流行時尚,表現出當下人們充滿正能量的精神風貌以及這個時代令人欣喜的發展變化。當然也可以反向而求之,寫當下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人們為之尋求的解決辦法。
選材怎么創新呢?最簡單的思路就是避熟求新、避常求異。
比如寫城市的發展,你要是再寫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輛輛高級小轎車在大街上奔馳,肯定落伍。你要寫的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改變:霧霾治理提上重要日程并且初見成效,公共交通更快捷更方便,快速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設施大大增加,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漸漸多了……
要寫時代的發展,人們精神面貌的變化,則可以寫一位徒步于大街小巷磨刀的農村老人不愿意白白吃“五保”,要自食其力;寫從鄉下來到城里的奶奶跟著“我”學英語,學上網……
如果你要寫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消費水平越來越高,再寫餐桌上擺滿大魚大肉,出行都是小轎車,那也絕對落入俗套,當今時尚的消費理念是光盤行動、低碳生活。
如果寫課外多彩生活,盡量不寫去哪個養老院送溫暖,去哪里參加義務植樹這些活動,而寫航模比賽、機器人設計大賽,周末“我”跟著媽媽在縣城送快遞等充滿時代色彩、體現青少年勇于探索精神的活動。
二、構思、立意、角度、文體等求新
選擇新穎的素材是創新的方法之一,比較容易做到。要想寫出清新脫俗的文章,你還應該嘗試構思、立意、角度、文體等方面的創新。有時候,嘗試從一個新的角度來闡釋舊的素材,用一種新穎的組材方式從舊素材里提煉出新的立意,選擇新文體,也可以推陳出新。
先說角度。比如寫爸爸媽媽的愛,有同學就從“爸爸的手”這個角度入手,小的時候學走路,爸爸想盡各種辦法讓“我”在快樂中學會行走;稍大一點,每每“我”取得一點成績,爸爸都會為“我”鼓掌,給“我”自信;“我”有了委屈,爸爸那雙手撫慰著“我”;“我”失敗時,爸爸那雙有力的手給“我”信心……爸爸的雙手是“我”的雙翼,爸爸是“我”的守護神。
這個角度選得小而巧妙,讓這個表現父母之愛的平常主題有了新意。
再說組材。比如寫人的文章,寫一寫班里的同學。用幾種花的名字作小標題,每位同學的特點對應一種花的特征。依米花(小標題),一位同學雖像色彩豐富的依米花一樣具有多面性格,但總把自己最好最美的一面展現給最愛的人;滿天星(小標題),一位同學滿腦子的奇思異想,就像滿天星一樣;蒲公英(小標題),一位同學姓蒲,性格卻有點柔弱,“我”希望她能像蒲公英一樣堅強勇敢……還有玫瑰、太陽花等很多花兒開在“我”心田!
這些花兒當然都是女同學,把花兒與女孩子聯系起來十分自然,最可貴的是把同學的性格巧妙地嵌入花兒的特點。這種組材方式十分新穎,一下子讓人記住了這些“花兒”同學。
再說立意。比如寫做家務,如果按常規的路子寫,做家務是為了盡自己的一份孝心,這僅僅是寫出了你是個懂事的孩子。有位同學就寫了一篇做家務的作文《心里美滋滋的》,在小小的瑣碎的洗碗勞動中提煉出了熱愛生活的主題:“我”有個不同尋常的愛好——洗碗。別人以為苦,“我”獨以為樂,把一個個油膩的碗洗得干干凈凈,擺得整整齊齊,像一件件藝術品呈現在眼前,成就感油然而生;白天大家都忙,晚飯后是“我”唯一的洗碗機會,“我”會一邊洗碗,一邊跟家人聊天,如果電視機播放《嘻唰唰》之類的曲子,“我”還會跟著哼唱。“我”不但在家洗碗,在外也洗。跟朋友聚會,飯后“誰洗碗”總會成為難題,這時“我”總會說“我來吧”,為之“我”特別受朋友歡迎。
再比如寫成長,寫“我”于生活中有了某種認識、悟出了某種道理,于實踐中增加了某種知識經驗,寫這種“相對靜止”的狀態就不如寫出一種動態,寫隨著時間的增長“我”的見識在不斷增長,對某些事情的看法也在變化。
創新,除了以上談到的幾個方面,還有幾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可以嘗試一下。
逆向思維。把人們尋常的固有的一些看法翻轉,翻出一片新天地,讓人看見一派新氣象。
人人都愿意說自己聰明,“我”卻說“傻是我的一張名片”。因為腦袋不像一些聰明人那么靈光,“我”做什么事總是笨鳥先飛,勤學苦練,穩扎穩打,結果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我”傻“我”自豪!傻是“我”的一張名片。
人們都強調要樂于分享,“我”卻說“樂于分享是被逼出來的”。也許是獨生子女的通病,“我”從小不愛與人分享自己的東西,性格也有些孤僻。住校了,媽媽送了飯菜來,飯菜的香味吸引了班里一堆“饞蟲”,“我”言不由衷的一句“你們吃了沒”引起了他們的哄搶,連班主任也來分一杯羹。一次,兩次……“我”的生活慢慢變了,遇到困難時總有人來幫忙,一個人玩兒時總有人來作伴,“我”也慢慢開朗起來,變得愛分享了。
幽他一默。親愛的作文少年,如果你有幽默細胞,請運用到作文中去吧,請用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讓閱卷老師看著你的作文微笑甚至大笑吧。這個世界沒有人拒絕笑聲,如果你有這個本事,你一定是受歡迎的,你的作文也一定是受歡迎的!
課外輔導班太多,作業太多,你很累很煩很苦惱,爸爸媽媽又不理解,這時不要一味抱怨,有點風度,站得高一點,運用聯想和想象,調侃一下,幽他一默如何?
每天困在書山題海中,“我”希望自己變成一頭豬,吃了睡,睡了吃,沒有作業的煩惱,不會與同學鬧別扭;“我”發現做豬太封閉,太狹隘,又沒有自由,“我”又想做一只鳥,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飛翔;冰天雪地里,鳥到哪里尋覓食物?面對蒼鷹猛隼,鳥又怎么逃生?后來,“我”又有種種美妙的幻想……“我”發現做什么都不容易,“我”還是老老實實地做一個現實中的“我”吧。
這些幻想固然無用,固然稚氣,但這些幻想裝點著我平凡的、有點枯燥的生活。忙得暈頭轉向時,煩得忍無可忍時,“我”且在幻想的世界游歷一番,放松“我”緊繃的神經。
初三的日子好辛苦,這種“非人”的日子什么時候能結束;“我”好想盡快變老,那時的“我”一定是個幸福的老太婆,可以侍弄花草,開一間甜品店,邀來昔日的伙伴們聊一聊那些輕狂的歲月……看來,為了當個幸福的老太婆,“我”今天還得努力啊!
這些關于幸福圖景的種種憧憬是濃墨重彩描畫的,這憧憬越美,越值得為之奮斗——所以哪怕結尾只有一句,卻結得鏗鏘有力,主題突出。如此行文,思路大氣開闊,氣質從容不迫,語氣幽默輕松,會讓人不忍釋卷。
創新不容易,倡導創新不是讓你在考場上臨時創新(那是要冒風險的),而是提倡從平時的作文就開始練習,從此刻就開始練習。同學們,從一句話一個開頭一個過渡段開始創新吧!久而久之,使之成為作文的習慣、狀態。那么你的作文一定會在眾多作文中脫穎而出,贏得閱卷老師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