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爾頓預備學院里,教育方式是固定刻板的,學生們稱這所學校為“地獄”。然而,新學期開始,基廷老師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潭死水。他在課堂上教學生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讓學生撕掉關于詩歌的權威評論,用自己的心去品讀,他鼓勵學生追逐自己的夢想,堅定自己的步伐……基廷老師的到來為這個死氣沉沉的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這群被壓抑的年輕人,漸漸有了向往飛翔的激情。然而,學校和家庭視這些孩子的“新生”為“叛逆”,他們聯合打壓,無視孩子真正的興趣。尼爾,一名渴望成為演員的學生,在自己的理想被固執專橫的父親完全否定時,選擇在大雪夜用死亡作為自己最后的抗爭。尼爾的父親將兒子的死歸咎于鼓勵尼爾演戲的基廷老師。面對家長和社會的輿論壓力,學校選擇讓基廷老師當“替罪羊”……在基廷老師離開的那天,學生們站在桌子上大喊:“船長,船長!”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然而這些孩子的青春已經不再平凡。
這是一部值得家長、學校、學生反思的電影,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家長忽視孩子的夢想,讓孩子按照家長的意愿來適應這個社會,到底對不對?
(魏金梅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