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信息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于2017年1月9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環境試驗領域有多個項目榮獲獎項,見表1。

表1
1)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應用
第四代移動通信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簡稱4G),是全球技術和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也是促進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的支持下,該項目攻克了TD-LTE物理層設計、智能多天線等關鍵技術,構成了TD-LTE標準的基礎技術;系統性解決了時分雙工(TDD)技術規模應用的干擾消除、網絡覆蓋等關鍵技術,形成了大規模運營的技術體系;克服多頻多模終端芯片設計與集成電路開發技術瓶頸,實現多頻多模網絡、芯片、終端、儀表等全產業鏈的群體突破。該項目攻克了我國通信產業在芯片、儀表等薄弱落后環節,使我國移動通信行業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構建公共試驗驗證平臺,推進產業鏈整體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克服規模組網應用中的挑戰,構建了全球領先的TD-LTE精品網絡,推動TD-LTE在全球規模應用,首次實現我國主導的移動技術標準走向世界。我國主導的TD-LTE在與美國主導的WiMAX的全球4G產業競爭中勝出,成為全球兩大主流4G標準之一,使得無線移動通信成為我國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領域之一。該項目是我國“創新戰略”的重要踐行典范,也為我國“互聯網+”及“雙創”戰略構筑了重要信息基礎設施。
2)材料海洋環境腐蝕評價與防護技術體系創新及重大工程應用
“材料海洋環境腐蝕評價與防護技術體系創新及重大工程應用”項目是材料腐蝕平臺瞄準材料海洋腐蝕與防護領域的迫切需求開展的一項長期基礎性研究與公益性服務。該項目建立了國家級海洋腐蝕試驗平臺,系統地闡明了我國海洋環境腐蝕失效規律和機理,建立了我國材料海洋環境腐蝕評價與防護技術新體系,有效提高了海洋重大工程及裝備設施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產生了重大的軍事和社會效益。
材料腐蝕平臺是由北京科技大學牽頭建設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通過長期系統的材料環境腐蝕試驗與數據積累,材料腐蝕平臺為包括島礁建設、大型水利水電工程、跨海大橋、核電工程等大型工程的建設和運行提供了全面的支持服務,為“大型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關鍵材料選材及壽命評價做出了重大貢獻,已成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材料腐蝕野外觀測研究試驗基地和數據共享平臺。
3)高動態星敏感器技術與工程應用
該項目緊密結合我國航天技術發展重大需求,突破了高動態星敏感器總體設計與系統優化、高靈敏度恒星成像探測、快速準確星圖底層處理、快速魯棒星圖識別與跟蹤等關鍵技術瓶頸,研制成功兩類高動態星敏感器產品,打破國外產品長期壟斷,動態測量性能等指標國際領先。
4)配電網高可靠性供電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為解決世界范圍內大規模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提升面臨的經濟性與可靠性協調優化困難、復雜故障辨識準確率低、快速搶修技術不完備、智能配用電園區一體化協調控制困難四大難題,國網天津電力牽頭于2006年聯合國網浙江電力、中國電科院、國電南瑞、天津大學等單位,在國網天津電科院組建產學研一體化團隊,歷時近10年攻關,研制了配電網建設優化決策系統、配電自動化系統與關鍵裝備、配電網故障搶修平臺、配用電一體化集成控制系統,實現了配電網高可靠供電關鍵技術的“中國創造”。項目成果經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顯著推動了我國電力工業的技術進步,取得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該成果已在我國大批地市得到廣泛應用并推廣至北美、非洲等地區,應用區域供電可靠性顯著提升,其中天津市市區年戶均停電時間實現由十幾小時到幾十分鐘的巨大跨越,生態城、自貿區、城市核心區等智能配用電園區年戶均停電時間小于5 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