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不過三秒黃:當孕育生命成為一樁陰暗隱蔽卻財源廣進的生意時,多可喜可賀的事都變得可悲可嘆起來。種種桎梏,無可奈何,苦于無法生育的夫婦,囿于傳宗接代的家庭,無知的賣卵女學生,冒著生命危險代孕甚至墮胎的媽媽,因“香火”而被放棄的女嬰……生兒育女的幸福背后,是一個利來利往、血流成河的晦暗產業。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我還是喜歡平淡的文字下隱藏的情感力量。寫信賦予文字以感情,讓讀信的、聽信的人心中暗流涌動,任何浮躁的情緒在字里行間都能得到平靜,不可謂不是一種最好的情感交流方式。(Du without hesitation)
開始做采訪之前,只是覺得代孕是不孕不育人群迅速增長的一個結果或者說表現。所以最初的采訪設計也只是想把這種現象展現出來,并沒有想過會單獨成一篇稿件,甚至成了系列文章的主文。
代孕產業所揭示的世界是隱秘的,但卻又是現實存在,并且以常人難以想象的規模、形式存在,有著自己的秩序、處事方式甚至是原則。代孕從業者自稱是“愛心”人士,他們稱自己的行動為“愛心”事業——盡管完成這一流程,需要支付很大一筆金錢。在需求者方面來說,這些代孕從業者依然是他們的感恩對象,因為他們實現了自己乃至整個家庭渴求孩子的愿望,或者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保持了家庭的完整性。
2013年中國人口協會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不孕不育患者已經超過4000萬。當時專家預計,未來5年,國內不孕不育發病率會提升至18%,不孕不育患者將超過7700萬。面對一種重大的需求,必然要提供解決的手段。
從常規的醫療上來說,這些卻是難以應對的?;颊呖赡芤驗槟挲g的問題已經喪失生育的能力,或者身體因為相應的疾病而不允許生育。我見過眾多此類人群的焦灼、壓抑甚至是崩潰。作為全國頂尖的生殖中心,北醫三院生殖中心周圍的小旅館住滿了這樣的人群,他們把所有的希望托付給醫院。然而,盡管生殖技術日新月異,依然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代孕也是輔助生殖手段的一種,并且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解決問題。但這種手段被完全禁止了,甚至成為各大醫院的一種禁忌。每當患者試探地問起是否可以選擇代孕,醫生的第一回應就是“這是違法的”“不可能操作”。不過很多醫生也希望政府能否從醫學指征角度進行考慮,允許一部分非商業代孕的形式的存在,畢竟作為最接近患者的人群,他們理解患者的痛楚和絕望。
在這方面,中國的有關政策法規是滯后的、曖昧的。專門針對代孕所頒布的規章制度已經17年沒有變動;對非法商業代孕的打擊也是“雷聲大,雨點小”。面對時代變化和日益增長的需求,有必要重新評估這個問題,并盡快制定有關政策法規,在主張生育權利的同時,也避免一個灰色產業的野 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