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昂珠
【摘要】本文分析了會計準則變革對企業理念和行為影響的多元機制,為企業客觀地認識新會計準則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會計準則 企業理念 企業行為
一、會計準則變革對企業理念與行為影響的分析框架闡述
會計準則的變革對政府、投資者和債權人的經濟行為具有直接的影響,也就是說會計準則是具有經濟后果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會計準則及其變化對企業的理念和行為是有影響的。會計報告并不是決策結果的反應,而是影響管理者決策的一種重要體現形式。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將企業看做契約的聯結,會計數字則是這些契約有效的基礎和前提。當會計數字所遵循的規則發生了變革的時候,企業的現金流量就可能發生變化,經濟決策者各方的利益分配也可能發生變化,那么其經濟后果就是很令人重視的。從這一層面來看,運用信息作用和契約理論,會計準則變革可以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和經濟行為。
另一方面,會計準則中蘊含的會計觀念也會對經營理念產生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企業的行為。企業計劃和企業行為受到企業戰略的影響,而企業戰略受到企業目的影響,企業目的中則報包含著企業理念和企業目標兩方面的內容,二者分別從價值和事實兩個層面闡述了企業經營所持有的原則、理念和意識形態。企業行為則是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經營目標而開展的各項經濟活動與社會活動。會計準則變革一方面影響了企業的財務行為和會計行為,另一方面則影響著企業的商業活動、安全活動和管理活動。會計準則變革中蘊含著資產價值觀的確立、公允價值的運用等多方面的內容,能夠在引導企業注重長遠發展、維護股東利益、積極地在資本市場上進行價值創造上發揮重要的作用,企業的行為自然而然也就發生了變化。
二、從會計觀念變革視角看對企業經營理念的影響和作用
新會計準則的建立不僅僅是和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一次重要嘗試,更是會計觀念更新的一次重要契機。新會計準則變革之后,會計目標、計量屬性和收益確認觀念均發生了轉變,會計觀念的轉變給會計主體經營理念帶來了重要的變化。
(一)受托責任觀轉變為決策有用觀
新會計準則將會計目標定位為決策有用層面,企業需要向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某一時點的財務狀況、某個會計周期內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能夠對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如實的反應,讓財務報告使用者可以根據會計報告做出真實準確的決策。新會計準則是決策有用觀被書寫進入會計規范的首次嘗試,是會計基本目標發生變化的重要體現。受托責任觀建立在只有資產所有者才使用會計信息的前提下,這時候會計信息反應的是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和結果信息;決策有用觀下會計信息使用者則不僅僅是資產的所有者,還包括潛在的投資者,會計信息也就承擔著引領科學決策的重要作用,這時候會計信息的重點則放在了未來,主要任務是估算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現金流量。基于決策有用觀,會計工作的重點轉移,使得會計工作更加重視潛在投資人的信息需求滿足上,客觀要求財務報告能夠提供能夠預測未來風險及收益的相關信息,使得潛在投資者能夠了解企業未來資產、負債的真實狀況。決策有用觀要比受托責任感承擔著更為嚴峻的使命,是會計目標的一次深度挖掘和定位,使得企業意識到會計信息必須要面對資本市場。
決策有用觀使得企業的會計目標定位在面向資本市場上,這就必然導致了企業的經營理念也趨于面向市場。決策有用觀下的會計目標本質在于會計信息要為資本市場服務、為決策有益,現行會計準則在這樣的會計目標指引下更加重視真實價值的挖掘和獲取長遠發展利益。在受托責任觀下,管理者為了達到股東的要求或者實現自身的利益,按照舞弊三角理論,可能會出現舞弊、弄虛作假、操縱利潤、粉飾報表等惡行,財務報告中管理者的聲音占據了主要位置,反而股東必須花費很大的精力與管理者進行協調,在這種情況下二者之間很容易出現權力失衡。決策有用觀則在財務報告中增加了更多市場的聲音,減少了管理者的影響,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權力制衡則變得更加順暢和容易,從而達到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的結果。與此同時,會計目標的轉變使得企業對資本市場的認知更加深化和深刻,能夠積極和主動地面對市場需求,加強和供應商、客戶、競爭對手之間的協調和溝通,以重視和敬畏的態度來對待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外部環境。
(二)歷史成本觀轉變為公允價值觀
受托責任觀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決策有用觀以給你公允價值為計量基礎。一旦會計目標從受托責任觀轉為決策有用觀之后,那么會計計量屬性自然也就從歷史成本觀轉變為公允價值觀。傳統的歷史成本以資產取得時的支出作為入賬價值,賬面價值一般情況下不再調整和變化,歷史成本不能提供資產未來收益預測的準確信息。在當今時代,市場瞬息萬變,傳統歷史成本法下的財務報表體系已經難以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提供相關和準確的信息資料。公允價值建立在市場的基礎上,一般來說,交易雙方在自愿交易和公平交易的前提下所達成的交易價格即為公允價格。這種公允價格能夠反應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變化情況,是反映管理者經營業績優劣的重要途徑。公允價值在反應價值變動信息上比歷史成本的優勢要強得多,可以說公允價值使得會計信息更加滿足和貼近股東的需求。
公允價值可以及時動態地反應所有者權益價值信息的變化情況,反過來,這將進一步深化企業貫徹落實資本保值增值的理念和目標。實現資本保值增值是股東的根本訴求,公允價值下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應權益價值的變化情況、商業活動創造的真實經濟價值,與股東的根本訴求不謀而合。所以,盡職的管理者會積極主動地尋找風險防控機制來保全資本,可以說公允價值的運用迫使管理者在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中將自身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連接在一起。
(三)收入費用觀轉變為資產負債觀
在會計目標、會計計量屬性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會計收益確認原則也發生了轉變。資產負債觀下確認的收益屬于綜合收益,它囊括了除了企業與所有者主體之間交易之外的所有凈資產增加額,會計主體在一個會計期間內確認的收入、費用、利得、損失構成了綜合收益最后的金額。綜合收益一方面涵蓋了日常活動損益和非日常活動損益,維護了收益來源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則在報告已實現收益的基礎上加強對未實現收益的關注。資產負債觀加強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收益和風險的重視,也就是說資產和負債已經或者即將要發生的價值變動,如果符合資產、負債的確認條件,那么都應該進行確認和計量,能夠真實地反應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和潛力。
資產負債觀強調凈資產的真實價值,因此也就確立了企業的全面價值管理和長遠發展經營理念。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深入分析資產和負債的綜合收益信息,將眼光從利潤表上的短期盈余上轉移到未來的現金流量現值、公允價值計量上,不可受限于資產本身可以追溯的歷史成本信息上。
三、會計程序變革視角對企業行為的影響分析
新會計準則和舊的會計準則相比,對各個要素的確認規范變化及企業行為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及當面著手分析:
首先,新會計準則對資產確認規范進行了變革。新會計準則修改了投資分類方法,原準則將投資劃分為短期投資、長期股權性投資、長期債券性投資幾個類別,新的會計準則通過長期股權投資和金融工具的確認與計量兩個具體的準則來對投資進行確認和計量。在對新會計準則進行實證研究的過程中發現,部分會計主體為了降低公允價值變動對利潤的影響,會通過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進行重分類來達到盈余管理之目標。此外,新會計準則增加了投資性房地產的具體準則,單獨規范了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原則,并在投資性房地產重要進入公允價值模式
其次,新會計準則對負債確認規范進行了變革。新會計準則完善了職工薪酬的范圍和內容,在職工薪酬確認中引入了成本補償原則,在薪酬管理和保護雇員上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與此同時,新會計準則還增加了股份支付的具體確認方法。
再次,新會計準則對收入確認規范進行了變革。新會計準則強調了收入的重要屬性——使得所有者權益增加。
四、我國會計準則短期內可以預見的變革
自從2014年大規模修訂或制定會計準則至2017年初,暫無新的會計準則出臺,會計司已陸續發布征求意見稿:《企業會計準則第×號——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征求意見稿)》(財辦會[2016]32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修訂)等3項準則(財辦會[2016]33號);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修訂)(征求意見稿)(財辦會[2015]24號)等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租賃》已正式公布并將于2019年施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5號——源于客戶合同的收入》的強制生效日期自2017年1月1日推遲到2018年1月1日。這些都將影響我國的會計準則的修訂和完善。相關企業可以提前研究對具體行為之影響,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
[1]劉蓓.論2014新會計準則對財務工作理念的影響[J].東方企業文化,2015,09(03):289.
[2]孫梟飛,晏超.會計準則變革對股權資本成本的影響研究———基于會計敏感性和經濟敏感性視角的實證檢驗[J].財經問題研究,2015,02(01):102-109.
[3]戴德群.會計準則變革對企業財務行為的影響[J].財會通訊,2015,08(0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