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監督制度對于每個國家來首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制度,各行各業都要與之相適應。對于我國保險行業來說,無論是社會保險還是商業保險都屬于我國朝陽產業,同時也離不開監督制度。然而,我國保險行業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雖然已經初步建立了相應的保險監管體系,但我國保險監督體系仍然存在有待完善之處。本文首先以當今我國保險監督體系存在的問題作為出發點,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保險監督 保監會 監管不足 建議
引言
任何行業想要健康發展都離不開相關的制度制約,否則這個行業會變得異?;靵y。對于當今保險行業來說,保險產品具備很強的專業性,但很多保險工作者文化素質過低,對保險知識了解的不夠透徹,。真實有些保險人違法經營,利用被保人對保險不理解的基礎上,故意隱瞞一些不利于銷售的信息,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誠然,我國保險監督體系并未完善,還存在諸多漏洞,這些漏洞很可能成為阻礙保險行業發展的絆腳石。因此,我國必須要充分分析當今我國保險監督體系中的不足,進而提高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我國保險監督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監督體系層次少,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持。我國保險監督管理體系層次簡單,主要是通過保監會領導地方保監局為主。這種保險監管系統層次少、過于粗略,不能夠對整個保險市場實施有效微觀管理,只能夠起到宏觀管理的作用。例如當今我國基層地區與偏遠地區的保險市場依然混亂。所以,保監會體系必須要進行科學的劃分,增加保險行業監督層次,彌補保險監督體系漏洞。此外,法律作為一種作為基礎、作為有效的監督手段,能夠有效在保險監督中發揮作用。但是,我國對保險監督層面上的立法并不全面,至今也并未形成一部完善的保險監督法,即使是有關于保險行業監督相關的法律與監管文件中,也并沒有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確定。
(二)保險監督體系與償付能力為核心的監管體系存在的差距。我國保險相關法律條文并不規范,例如保險會內部體系不一致、保障行業隨意性大的問題?!侗kU監管》指出保險工作的償付能力是指:待到風險事故發生以后,報賬人根據保單索賠要求對被保險人的給予與償還能力?,F如今,我國保險監督體系依然以監管市場行為為主,并且施行較為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但并未過渡到以償付能力為監管核心?,F如今,我國保險行業已經發展到以新階段,市場經濟發展也提高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力,因此,保險監督模式也應該適應時代需求,一改傳統監督體系的弊端,提高對償付能力的監管。
(三)中介人的監管力度問題。在我國保險中介人員從業層面分析,我國保險工作對保險代理人與保險經紀人準入原則設立并不嚴格,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也參差不齊,甚至一些小型保險公司,為了能夠降低日常運營成本,并不對保險代理人崗位設立門檻,這種現象在當今非常常見,只要從業人員口才好,具被一定的人緣,即可推銷保險。這些保險代理人的專業水平極其有限,在很多小城市,甚至只有小學文憑的人員都可以擔任保險代理人。這就造成了保險代理人在不了解保險內容的情況下,就向他人銷售,不顧職業道德,夸大其詞產品的作用。此外,還有些保險監督機構忽視了保險從業人員的培訓監管工作,使得保險中介人員培訓流于表面,無法發揮實質性的作用,更無法提高從業人員專業水品。
二、加強我國保險監督的有效渠道
(一)完善保險監督體系,加強保險監督立法工作。想要完善、構建多層次的保險監督體系,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必須要強調基層保險監督體系建設工作,即在縣級一級行政區域建立相關的保險監督機構,并且要將監督目標落實到位,絕對不能夠草草了事。由于我國底層監管工作一直是弱項,并且我國保險市場非常龐大,因此,需要逐級下派命令,要求任務能夠層層落實,逐漸的提高基層監督工作。其次,保險監督不僅僅需要行政機構進行監管,同時也要加強對社會性保險監督機構的支持力度。再次,保監會及有關部門必須要對當今保險監督存在的問題有一個系統了解,之后根據這些問題構建相完善的保險監督系統,這樣既能夠深化我國保險監督體系,同時也能夠提高監管體系的靈活性。最后,國家立法部門應多加借鑒國外的的保險監管法律、規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監督法,讓保險監督工作有法可依。
(二)完善償付能力為監管核心的監管體系。償付能力是衡量一個保險公司是否具有營運資格的重要指標,同時也能夠提高保險公司經營狀況與財務狀況的透明度。因此,保險公司必須要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如果本公司出現了償付問題,必須要采用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絕對不能夠忽視、隱瞞。保監會要嚴格要求各個保險公司具備完善的會計核算系統,充分了解保險公司的運行情況。加強保險公司與證監會、監督機構之間聯系,完善信息技術技術,定期披露各個保險工作的賠付能力,同時也要實施定期抽查工作。
(三)加強對保險中介人的監管工作。強化對保險中介人的監督工作,是當今保險監督機構著重需要解決的事情。監管部門必須要加強對保險代理人招聘的監管力度,避免素質過低的人員擔任保險代理人一職。同時,監督機構也要對保險代理人的從業要求進行監督,加強對保險代理人的培訓工作,提高其專業質素與職業道德修養。此為,強化對保險代理人定期監督的工作,保先代理人只有不斷接受培養才能夠適應保險行業的發展。同時,監督機構也可以動員社會力量對保險代理人進行監督,建立開放式意見與建議的官方網站,聽取消費者對保險公司、代理人在工作中的意見與看法,進而約束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此外,保險監督機構也可以建立一些激勵制度與獎罰制度,讓保險代理人之間相互約束、相互督促。
結束語
監督功能夠有效約束市場行為,改善市場環境。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市場中同行業企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這也很可能造成市場混亂。對于保險行業來說,當今我國保險監督體系并未完善,還有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為了保障我國保險行業能夠健康發展,保監會及有關部門必須要完善保險監督體系、加強立法工作,約束中介人行為,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進而推動保險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申曙光.保險監管[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
[2]崔曉東,曹家和.我國保險監管問題研究[J].技術與管理研究,2016(05):11-12.
[3]強強.我國保險監管體系現狀及改進意見[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01):64-65.
課題名稱:院級教改項目《保險醫學》課程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米霏。出生年月:1985.1。性別:女,民族:土家。籍貫:湖南。學位: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學、保險學。單位: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金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