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娟
【摘要】結合當今文化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我們可以發現,在高職高專學報當中其實存在著很多問題和現狀。本文就高職高專學報改革進行研究,介紹高職高專學報發展概況,高職高專學報改革的歷史,并對其發展面臨的困難進行淺析,旨在為之后的高職高專學報改革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高專學報 發展歷史 困境分析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對于高職高專學報研究方面,基本上都很少涉及。目前,對于學報的發展史,編輯學方面已經出版了大量的著作,但這些著作當中卻很少提到高職高專學報。近十年來,高職院校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的機遇,高職高專學報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但其發展道路卻充滿坎坷與曲折。
一、高職高專學報發展概況
文化產業可以分為核心層、外圍層、衍生文化產業層。核心層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新聞、出版行業、廣播影視、文化藝術服務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新聞出版業的快速發展,也讓高職高專學報的發展變得迅速起來。現在,全國高職高專學報有400多種,占全國高校學報的1/4,在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傳播當中已經具備不可撼動的地位。但是,這些高職高專學報當中同樣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優秀的高職高專學報通常都是由示范性高職院校主辦,其創作隊伍龐大且資金充足,能夠保證高職高專學報的發行質量;可是另外一些高職高專學報就處于中等水平,并且學報質量較低,另外,在學術方面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比如學術水平不高,發行量少等;更有部分高職院校由于資金和發行量的問題,只能以非公開的方式在內部發行。
二、我國高職高專學報的發展與改革歷史進程
對于高職高專學報改革與發展研究則需要我們從一個更加客觀具體的視角對其進行分析,準確找出發展內存在的聯系,從而做出準確的改革分析與定位,促進高職高專院校的持續發展。
1、發展伊始,高職高專學報的萌芽期(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在探討高職高專學報發展歷史的開始我們不得不提到的是高職高專院校的歷史。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從西周的辟雍到漢代的太學,再到后來民國時期的學堂和專門學校等,盡管這些都有高等教育的性質,卻沒有專科、本科之間的差異。上世紀二十年代初開創的《北直農話報》可以被當做是最早的高職高專學報。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緊隨之后創辦《美術》學報則是正宗的高專學報。在這之后,各地院校都陸續創辦了自己的校刊及學報,期中《西北農林》、《蠶絲月報》等刊物較具代表性。
2、幾近沉寂,厚積薄發的學刊學報。上世紀四十至七十年代,高專學報的數目大幅降低,對學術界的影響也幾近于無。探究之下,發生這樣的情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點是因為很多的高專院校的學報有專升本的變革而發生變化,轉變為本科學校學報,例如西北農林升為西北農林學院之后他所創辦的學報也隨之改變為本科學校學報。第二點是因為在四十年代發生多起戰亂以及六十年代的自然災害的影響,很多高校都被迫關校,學報也就此被迫停刊。例如邯鄲醫專等。第三點是因為在50年代創立的高職高專學院并沒有創建學報,譬如蘭州工業,由合并而來,卻一直到90年代才創建學報刊物。
3、蓬勃發展的學報時期(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經濟蓬勃的發展帶動社會各事業進入高速發展期,高職高專學報也不例外。這個階段,可謂是學報發展的黃金時期,高職院校以及學報數量如同雨后村筍一般迅速的發展起來,直到今天也毫不遜色。根據1993的專業統計數據顯示,這時學報種類已達1260種,占學報總數的四分之一;近些年來,很多的大學合并,中轉上升為高職,高專升為本科,雖然總體的變化較大,但還是朝著上升方向發展的。
三、高職院校學報發展面臨的困難
1、約束高職高專學報創新的傳統辦刊理念。我國的社會經濟體制屬于計劃經濟體制,因此在學術期刊方面就會出現商品和市場的問題,在學者眼里,學報和期刊是不同的,學報的目的在于傳播學術信息,不像期刊除了學術信息,還囊括娛樂,資訊、時尚等信息,且期刊走的是市場化道路,其需要以吸引讀者的賣點而獲得發行量。雖然,高職院校學報屬于精神上的文化產業,但是其仍舊具備商品性,只要其出版方向是正確,那么就不會和經濟效益產生對立。創辦高職院校學報的人認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能共存,一方得益,那么另外一方就會受到影響;再者,高職院校學報的創辦經費來自于學校,自然就不存在經濟壓力,因此,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便成為高職學校的盲點。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在于人們沒有正確認識“兩個效益”,辦刊理念跟不上文化產業化的大背景。
2、受高職院校規模、師資、可研力量局限的高職辦刊模式。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力量比不上本科院校,并且,對于高職高專院校學報而言,其發行和出版也受到新聞出版部門的政策約束。高職高專學報的辦刊經費都由學習進行支付,因此為了綜合性服務學生,高職高專學報上的內容就涵蓋文理知識。高職高專院校的學報主要是為了傳播本校的科學成果,但是卻阻斷了和其他高校相互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不利于高職高專學報向更高水平發展。
3、影響高職高專學報質量的刊物功能異化現象。在高職高專學報當中存在很多的“職稱稿”,文章質量參差不齊,在我國,對于職稱評定這一塊都是按照發表文章的數量決定,但是,高職高專院校老師學歷不高,加上“出身”問題,因此很難在一些大刊物上發表文章,為了能讓高職高專學校的老師能夠滿足評職稱的需求,學報不得不降低稿件質量要求,方便教師發表論文,但這也整體影響了高職高專學校的稿件質量。
四、結語
高職高專學報的創立有利于推動我國高職高專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利于高職院校師資力量的發展,有利于傳播高職高專的優秀教學成果。但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和困難,要走出困境就需要轉變辦刊理念,結合自身專業、行業優勢創建特色欄目,同時應轉變傳統辦刊模式,加快網絡化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姬建敏,影響學術期刊質量的內外因探[J],河南人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37(4):122-124.
[2]劉為清,影響高校學報質量的軟因素分析[J].編輯學報2001(13)增刊:74-75.
[3]劉艷,談學報質量的內在規定性[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3(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