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偉
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思想品質量好、專業知識技能扎實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 而酒店實習是培養方案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 。但由于諸多客觀條件的限制 ,目前許多地方高校在組織 校外酒店實習時都碰到了不少的難題, 比如實習單位質量不高 、學生實習意愿不夠積極、實習過程難管理 , 這最終影響了實習的質量和有效性。不解決這些難題,將 會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水平。
一、地方院校旅管專業酒店實習中的難題
(一 )學生不愿意參與酒店工作,不能適應角色變換。酒店實習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酒店的運營過程,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特別是提升酒店實際操作能力,使得學生在畢業以后能適應行業的要求。可是旅管專業學生在酒店實習過 程中 ,還無法脫離學校的氛圍,不能做到情景的切換,到酒店后不能在心態上轉換,不能理解自己是酒店的正式員工,稍有不順,便逃避退讓;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個性原因,比如不能吃苦耐勞, 嬌氣任性, 不能適應酒店的嚴格管理。至于酒店方面,也存在自身的認識問題,比如認為學生只是實習,不是正式員工,于是往往超負荷地使用實習生 , 既不能在感情上對實習生有應有的關心,同時還存在諸如休息時間不足、同工不同 酬等問題 ,導致實習學生的各種怨言頗多。這些不好的實習經歷,不僅不達到實習的應有目的,而且還破壞了學生的職業情感,進而影響他們的職業選擇和職業生涯。
(二)酒店沒有健全的實習生管理制度,只是臨時應付。對于酒店的管理者而言,往往缺少對實習管理的正確認識,沒有看到實習生對于酒店發展的特殊意義。一些酒店只是短視的從當前的需要和利益出發 ,只 考慮到飯店各部門的暫時的需要 ,分配實習的工作, 也只是哪里缺就去哪里 ,簡單的培訓之后就開始跟崗。應該說,這些大學文化的學生,有利于酒店工作的整體提升。可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 ,較多的酒店只是一味把實習生看作是廉價 的勞動力,一般實習時間為三個月到半年,用這個方法來降低酒店的人力成本,至于學生在實習中能否得到有效的鍛煉,能否學到實踐性的技能和知識,不是他們考慮的重點。
(三)地方院校在實習中缺乏有效計劃,沒有跟蹤管理。誠然,在實習過程中,有一部分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他們感受社會的種種壓力和要求。但這不等于說就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目前部分院校在實習期對學生沒有專業教師的跟蹤指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知所措 , 大大影響了實習的效果 。即使有指導老師,往往在學校、實習酒店和學生之間面臨利益平衡的困境。學生期望老師能維護他們的利益,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和技能;酒店方面則希望老師能幫助酒店勸說實習學生安分守己,服從酒店的管理,實現酒店的目的;學校則希望教師 指導學生順利完成 實習任務,平衡好與酒店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指導教師往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也需要更多的社會交往技能,來平衡各種矛盾和需要。由于這些難題 , 往往在 外派實習生時,不會派隨行指導教師,只是間接性的管理和應急管理 ,實習的學生基本上受 制于實習酒店, 這樣就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會出現一些學生與酒店之間的糾紛。
二、地方院校旅管專業酒店實習難題的原因分析
(一)酒店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服務行業,其特殊的行業特點使得實習過程不同于理工科的車間式實習,帶來實習管理的難題。一般來說,酒店行業的從業者學歷較低 ,而酒店 業分工復雜,崗位繁多, 生產操作過程連續性和綜合 性的特點決定了只有各環節、各部門高度完美的配 合, 才能最終生產出合格的服務產品, 因而, 酒店業 非常強調從業人員的團隊合作能力。酒店企 業同時又是半軍事化經濟組織, 在對客服務中強調 等級 、命令與服從。正因如此 ,酒店企業在招聘員工 時,需要的是情商大于智商的員工 。而院校培養出 來的酒店專業人才往往書生氣比較濃重,缺乏基本的職業態度, 在進入飯店以 后, 從學生到服務人員的角色轉換比較緩慢 ,雖然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視野,但沒有強 烈的服務意識和服從意識,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 。還有一個隱含的問題,也就是現有的酒店的管理者大多學歷較低 ,有些人潛意識的把實習生視為自己地位的威脅 ,特別是當 實習生掌握了酒店基本操作之后這種沖突就會越來 越明顯。
(二)學院的培養模式的不合理導致實習中的難題。當前很多地方院校的旅管管理專業采用 “3+1”的人才培養模式 ,即三年的時間在校內組織教學,以理 論教學為主,輔之以實踐教學環節,1年的時間在酒 店進行頂崗實習。這種模式花了大量時間進行理論學習,而實際的技能訓練還是相當薄弱的。而且很多 院校在具體課程設置中 ,理論課時過多 ,基本忽略操作技能的實踐, 即使有一些技能學習,也往往是書本式的案例分析,缺少情景性。或者雖強調實踐教學,但由 于重視不夠或資金缺乏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落后 ,不 能創造逼真的情景模擬教學環境 , 影響了學生相應 職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 ;教師素質也不能適應當前專業要求 ,國內高 校在評職稱的時候,片面強調科研能力和學術成果, 對于 實踐能力的硬性要求較少, 這直接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職業態度的培養。 一些地方院校旅管專業雖然也開設了職業態度和職業心理的課程,但對具體的情商培養 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仍然訓練不多 。總體來講,當前各個地方院校的旅管專業依舊是靠在原來的基礎性的學科,如地理或者管理大類學科下面,這些專業的理論性太強,加上地方院校的資源調動能力相對不足,雖然也在不斷倡導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希望提高實踐能力的培養,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依舊顯得力不從心。這影響了培養的各個環節,實習中遇到的難題,實際是這種培養瓶頸的反映。
(三)實習學生不能端正實習態度,未能從長遠意義上看待實習的作用。應當承認,目前選擇旅管專業為第一志愿的學生仍然相對不足,大部分是調劑的。因此,相當部分學生對旅管管理專業缺少熱愛,對服務行業認同度不夠 。而 且就業時大部分學生把興趣和工資擺在了最重要的 位置, 而把工作是否與專業相關放在了相對次要的 位置。即使選擇進入服務行業的學生,也存在著自身定 位過高, 對自己的不足缺乏清醒的認識,對目前就業形勢也缺乏應有的估計,于是頭腦中的不切合實際的預想,總是會反映到工作中的各個層面。因此,既要待遇優厚,又想工作輕松,只愿做管理工作 ,不愿從基層做起是 旅管專業學生的通病 , “眼高手低 ”的現象普遍 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