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陽
【摘要】當代中國的動畫產業日新月異,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動畫作品,這些優秀作品多取材于有顯著中國文化特征的民間文化,三峽民間美術正是動畫角色造型取材的重要部分,本文結合當代中國動畫制作的現實情況,對三峽民間美術現狀做了簡要整理,并對取材于三峽民間美術的角色造型特點與造型題材做了深入淺出的系統闡述。
【關鍵詞】三峽民間美術 動畫 角色造型
1、三峽民間美術素材整理
中國的民間美術,品種繁多,內容非常豐富。三峽民間美術是我國民間美術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和審美價值。包括皮燈影、三峽刺繡、挑花、藍印花布、梁平年畫、竹簾、石雕、三峽木雕、三峽根雕、三峽剪紙等。三峽民間美術,追溯其源頭,可遠至古老的洪荒年代,早在200萬年前,巫山猿人就聲息繁衍在三峽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發現于巫山大溪鎮的大溪文化,出土的很多彩色陶器,保留了新石器時代各文化遺存的共同特征。類似于彩陶這樣的典型作品客觀印證了三峽民間古老的民族特色與美學文化。
在當前,梁平年畫、竹簾,三峽刺繡,皮燈影,三峽根雕,三峽剪紙,藍印花布等傳統三峽民間美術被繼續傳承。如梁平年畫等已經深深扎根當地文化生活,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的大門或堂屋都須張貼年畫以示賑災辟邪與招財進寶。這些看似普通的年畫作品,正是當前中國動畫所需要的取材資源,能在創意產業發展中發揮作用并凸顯與宣傳中國民族文化,當是中國動畫產業向前邁進的正確途徑。
2、造型特點:轉換性,夸張性,單純性
轉換性:轉換性包括直接轉換和間接轉換。直接轉換是將三峽民間美術中的角色形象直接運用于動畫作品中,間接轉換是對原造型內在特征不變的情況下,加以修飾或在表現形式上加以改變。是以三峽民間美術中存在的人物或動物角色為樣本,直接出現在當代動畫作品中,也可以說是將靜態轉換為動態;同時以三峽民間美素為素材的動畫角色造型轉換,須具有鮮明的三峽民間元素或相似相關的造型表象。如:梁平年畫中的 “門神、鐘馗”等人物角色,完全可以借助三維表現將其建模、綁定,然后加以動畫,在動作上匹配人物相關性格,這種直接取材、間接運用的方式近乎最大限度的反映出梁平年畫人物的性格特點,也與梁平年畫本身的文化內涵一致。
夸張性:取材于三峽民間美術的動畫角色造型夸張,分別體現在五官與身形。一是夸張的五官,源于三峽民間美術中的角色造型多呈現出眼神可愛聚神、鼻梁高挺圓潤,男性嘴唇渾厚,輪廓分明,女性嘴部櫻小,凸顯出格外夸張的造型特點。二是身形夸張,主要表現為男性虎背熊腰,身材短而胖,肥而壯;女性身材窈窕修長,腰細腿長;完全擺脫了傳統寫實美術中的人物客觀比例。
單純性:單純性主要體現為角色性格的單純。這和三峽民間美術的美學特征有關,在三峽民間美術中,稚拙性是三峽民間美術角色中的重要特點,稚拙以詞很大程度是描述三峽人淳樸、單純的性格特征;客觀上,三峽民間美術中的角色造型、取材于三峽民間美術的動畫造型造型、三峽人,這三者也是息息相關、緊密聯系的。
3、造型題材:農耕題材,科舉題材,歷史題材
農耕題材:取材于三峽民間美術的動畫角色造型中,選材農耕題材是一個重要方面,因為三峽地區地處大巴山脈深處,歷代以種田捕魚為生,過著日落而出、日夕而歸的農耕生活,所以三峽民間美術中的角色取材也通常以農耕題材為選材背景,與之關聯的三峽題材的動畫造型取材于農耕題材就不足為怪了。農耕題材中的動畫角色造型,有很典型的相關元素,如:斗笠、蓑衣、木耙鋤頭、犁頭、耕牛等。這些元素要么直接存在于角色的衣著,要么與角色配套出現形成一個農耕題材組合體。
科舉題材:科舉題材源于古代科舉制度,取材于三峽民間美術的動畫角色造型中,科舉類人物形象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特別是以“狀元”、“書生”為主要形象的角色造型非常普遍,歷史上,這主要源于三峽人對科舉制度的推崇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當代動畫作品中,以“狀元”、“書生”為主的角色形象能夠被大多數受眾所熟悉,認識和接受起來不存在接受障礙。從而達到動畫開發者與動畫消費者之間的認識統一。
歷史題材:主要取材于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一些經典戰事,比如八仙過海,赤壁之戰,刻舟求劍等中的人物角色等。
結語:中國文化淵源流暢,中國的動畫產業發展任重道遠,在國家倡導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今天,如何打造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動畫作品是作為動畫工作者應該慎重思考,深入探究的課題,僅以本文簡述取材三峽民間美術相關問題來倡導眾多動畫工作者,傳播大眾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