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冰冰 圖文支持│美國密西根州旅游局

如果你是探險愛好者,深秋季節的美國密西根一定不能錯過。想象你是一位100多年前由歐洲大陸遠道而來的礦工,聽聞“淘礦熱”后為了養家糊口毅然投身于礦藏的開采。
本期,bébé就為大家推薦深度旅行中的新玩法——密西根礦洞體驗之旅,在地面坐上拉礦小車深入曾經繁忙穿梭的礦井,跟隨向導穿越回100多年前在密西根州上半島發生的一段段傳奇故事。


工業文明在密西根州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這一點從“汽車城”與拯救了大火后急需重建的芝加哥便可得知。隨著能源的換代與環保意識的提高,眾多當年的礦場早已不復輝煌,更多只是作為展示的用途。但密西根州半島上的礦場如今已對游客開放,真實的礦洞環境成為他們探尋與解密歷史的新奇玩法,從地表出擊,沿著當年的礦道感受旅行中獨有的體驗。
跟隨向導,戴上安全帽、裹上大衣、系好靴子的鞋帶就可開啟密西根州獨特的礦洞探尋之旅。昏暗而潮濕的的礦洞伴隨陣陣的涼意立刻還原了19世紀中葉淘礦熱的景象,親身感受當年來到這里開礦的工人們的生活,常人難以想象的高強度工作對于他們來說僅是家常便飯:每天 12 小時的開采、鋪設、爆破與搭設考驗著他們的體力與毅力。除此以外,開礦博物館與靈異小鎮之旅也是感受當年歷史的選擇之一。
昆西礦場位于基維諾半島最大城鎮——漢考克的北邊。昆西礦場于 1846 年由美國西北礦業公司(Northwest Mining Company)與(Portage Mining Company)合并后建立,被親切地稱為“老伙計”。昆西礦場是19世紀40年代產量最大的礦井,直至1867年被密西根州的另外一座礦井所超越。如今的昆西礦場由非營利性的昆西礦場起重機協會所運營,保存歷史的同時以向導之旅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旅行體驗。
向導之旅以地面建筑的參觀作為開始,其中包括昆西礦場的2號傳動起重機室,游客能夠近距離觀察這座全球最大的蒸汽動力起重機當年是如何為美國的經濟提供前進動力的。傳動機用以將礦工與礦石沿3公里長的礦道運輸至井口。
與真正的礦洞探險相比,地面的部分等同于過山車下墜前的鋪墊。搭乘運煤小車沿著陡峭的木制軌道緩緩進入礦井的中心位置,與過山車相比高度不減但速度卻是慢了許多,尤其是在如畫般的秋日,伴隨漫山的秋葉,這場景顯得頗為浪漫。下降到底部后,游客需轉搭電動車進入礦井的5號入口,井內的早期氣動鉆井機與南北戰爭前的礦場是主要景點。







從漢考克出發沿著美國41號公路一路向北,接近基維諾半島頂部的特拉華小鎮上的特拉華礦場與昆西礦場如出一轍的地下礦井,探索時少不了外套與靴子的加持。建議游客準備好手電,在地面觀看安全視頻后即可走下100級臺階由1號入口進入礦井。
特拉華礦場是基維諾半島地區最古老的礦場之一,于1847年至1887年間運營。與其他礦場略有不同,這里的大部分礦工大多來自英國的康沃爾,他們將來自英國的“黑暗美食”帶至密西根,與蘇格蘭國菜“哈吉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Pasty”是一種加入土豆的高熱量肉派。來自康沃爾的礦工常常把他們裝在安全帽中帶入井下,高強度的挖掘工作對于補充能量有著頗高的需求,因此有著充足淀粉與脂肪的“Pasty”成為了密西根州上半島的一道“美食風景線”,活躍至今。有興趣的游客不妨親自嘗試,據說它的味道比“哈吉斯”更接地氣。
沿著當年礦工開鑿巖石的幽長隧道,感受他們在這里尋找蘊藏在巖石中銅礦的忙碌情形。如果有疑問的話,隧道中的標識提供詳細的注解,包括各類工具的用途與保存至今的鐵路軌道,向導還會告訴游客地下隱藏著的野餐區域,這里是礦工們難得可以小憩的去處。回到地面后,沿著途徑原先泵站與起重機的野徑來到一片樺木林,登上這片高出地面的小丘享受全景的特拉華秋色之圖。對于孩子們來說,還能親自在散落的巖石中憑運氣挖掘藏有的銅礦,寓教于樂。沒有挖到也沒有關系,禮品店出售小包裝的銅制禮包。
隨著礦企紛紛搬離以礦業作為經濟命脈的小鎮,當地的居民也隨之遷徙到他處。以下的兩處遺跡卻依舊能為游客帶去當年的一絲記憶,盡管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歷史公園內,空心的石墻不經意便喚起心靈對于這座工業小鎮的舊貌,費耶特的人口在 1867 年至1891年間達到500人,主要聚集在杰克遜鋼鐵公司周圍,鍋爐與炭窯皆是他們忙碌的區域。但隨著木炭鐵市場利潤的下滑,費耶特的人口也同樣凋零。費耶特州立歷史公園的遺跡包括小鎮中心的兩座鍋爐室、小賣部、酒店與私人住宅。來到公園目睹這一切后,腦海中立刻便能浮現出當年“淘礦熱”的繁榮景象。
舊維多利亞原先是一座淘礦熱中的開礦小鎮,如今的它靜靜地坐落于基維諾國家歷史公園中,復原的伐木小屋訴說著當年的歷史,四座小屋中當年的裝飾和手工藝品向游客展現著當年維多利亞銅礦場工人們的生活。有趣的是,美國著名的北境野徑穿越的一段位于舊維多利亞歷史遺跡中,沿著野徑即可來到維多利亞銅礦的井洞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