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華麗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江北院區(原南京市大廠醫院),江蘇南京 210035)
本研究根據老年腦出血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早期康復訓練治療在老年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對FMA評分和MBI評分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腦出血患者中選取100例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5~82歲,平均年齡(72.68±5.49)歲,其中基底節出血34例,腦葉出血16例。試驗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66~80歲,平均年齡(72.56±5.62)歲,其中基底節出血36例,腦葉出血14例。患者基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腦出血,并且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所有患者均65歲以上;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1]。
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精神障礙者;依從性較低者;存在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措施,在患者入院后讓其保持靜臥休息,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其血腫清除和降顱壓治療等。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早期康復功能訓練治療,具體如下。
(1)床上康復訓練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需要對其進行被動訓練,主要以坐臥訓練為主。醫護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在患者兩側給予其支撐,患者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坐臥訓練,訓練過程中指導患者緩慢坐起和躺下,反復練習直到不能耐受。在協助患者進行坐臥訓練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保證動作輕柔,避免患者躺下的力度過大而導致其受傷。在患者上肢肌力較好的情況下,醫護人員可讓患者自行訓練,主要是讓患者抓住牽引繩或扶手進行訓練,訓練過程中要做好隨時給予患者支撐的準備,確保患者的安全。在患者長時間臥床的過程中,醫護人員還要定期對患者的受壓部位進行檢查,并給予患者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避免其出現壓瘡。
(2)上肢功能訓練
患者上肢進行按揉、內旋、內收、外旋和外展等動作訓練,訓練過程中不斷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并觀察患者面部表情變化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對訓練的強度和力度進行調節,在實際訓練過程中要讓患者家屬在一旁學習具體的訓練方法,并讓其熟練掌握訓練方法后協助患者訓練。在患者上肢功能恢復較好的情況下可指導其進行飲食訓練,主要是讓患者自己用筷子進食,從而讓其能更好地完成對上肢的控制。
(3)下肢功能訓練
醫護人員應在患者下肢功能無明顯恢復的時候對其進行按揉,主要是用手背對患者的脊柱兩側進行按揉,按揉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控制力度。在患者下肢功能恢復較好時,醫護人員應指導其進行床下訓練,其中主要是讓患者在醫護人員及其家屬的攙扶下緩慢站立,在能夠穩定站立的情況下可扶住患者并讓其進行行走訓練,行走訓練應從平地訓練逐漸過渡到上下樓梯,并且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訓練強度進行合理調節。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運動功能評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其中運動功能評分采用FMA運動評分完成,生活質量評分采用改良巴氏指數(MBI)完成,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恢復越好。
數據處理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完成,用(%)和(x±s)表示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患者治療前后FMA及MBI評分(,分)

表1 患者治療前后FMA及MBI評分(,分)
組別 n 時間 FMA評分 MBI評分試驗組對照組50 5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8.96±1.64 59.62±6.43 8.74±1.42 43.25±5.29 32.16±4.58 58.92±6.74 31.94±4.63 43.59±6.15
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患者發生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所致[2]。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正在逐漸衰退,并且多合并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導致其發生腦出血的幾率較高。目前臨床上對老年腦出血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采用綜合治療措施,在患者保持臥床休息的情況下給予其相應的治療,從而降低其死亡率和殘疾率,提高其預后效果。
本研究中對試驗組患者進行床上坐臥訓練、上肢功能訓練和下肢功能訓練,訓練過程中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合理改變訓練計劃和內容,從而起到較好的訓練效果。
[1] 劉禎.早期康復訓練治療對老年腦出血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研究[J]. 大家健康,2016,10(9):8-9.
[2] 劉結梅.早期介入綜合康復對腦梗死后上肢功能及肩手綜合征的影響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