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楊楊
美麗是一種能力
編輯|楊楊
編者按:
從《風采童裝》提出“美麗素質教育”至今,這一概念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并擁有了一批忠實的擁躉。但依舊有些家長覺得“美麗素質教育”是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概念,其實不然。
為此,編輯邀請了青少年職業體驗課程開發與研究專家尹青驪來探討有關于“職業體驗”與“美麗素質教育”的話題。
美麗素質教育
兒童美麗素質教育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
發起人:陳 郁 鄒志萍
首批專家:
陳 郁
兒童美麗素質教育專家委員會發起人
職業形象管理研究中心 首席專家
鄒志萍
風采童裝雜志主編
兒童美麗素質教育專家委員會發起人
葉圣濤
著名音樂制作人
北京葉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
鄭 奇
七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專家
國際科學可視化教育研究專家
劉 嘉
中國十佳設計師
COMME TU ES品牌創始人
時尚美學教育專家
龔菲菲
貝瓦網總編輯
北京橙色星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
丁 鵬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
世界正畸聯盟(WFO)專科會員
美國正畸學會(AAO)會員
劉 銳
首師科技七彩教育同盟青少年生涯教育研究中心專家
青少年職業輔導師認證研發培訓
尹青驪
北京國際職業學校高級教師
青少年職業體驗課程開發與研究專家
Q & A對話
上期文章中,我們開啟了一個新的概念——職業體驗。從小進行職業體驗,可讓孩子通過體驗的方式了解自己,擁有創造美好的能力,豐富自己的未來人生。本期,我們繼續探討青少年職業體驗與“美麗素質教育”的關系。
記者:目前青少年職業體驗課的普及程度是怎樣的?
該系統的建立還處于探索性階段,北京市東城區可以稱為一個試點。
尹青驪:目前,從國家教育系統層面來說,青少年職業體驗課系統的建立還是探索性階段,北京市東城區可以稱為一個試點。
因為北京面臨著疏解功能和首都功能的轉型,對于教育的定位是讓孩子走國際化的高精尖路線,同時融入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能。
所以,我們在東城教育區域內的小學開始增添職業素養體驗課程。每周五下午,孩子會去到臨近的職業高中院校體驗,進行實際的操作、場景模擬。
記者:根據您多年深挖藝術行業的經驗,談一談您對“美麗素質教育”的理解。
如果從整個教育體系戰略定位上來講,“美麗”應該是一種能力。
尹青驪:美麗、素質、教育這幾個詞如果分開,都很通俗易懂,但把它們放到一起,意義就不一樣了。以前,人們理解“美麗”相對單一、外在化。但是如果從整個教育體系戰略定位上來講,“美麗”應該是一種能力。
它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它是一種外在能力,能把看上去美麗的東西塑造出來。
第二,內在積累的能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你看見的一分鐘的美麗其實可能是很長時間內在積累。
第三,它還是一種心智綜合能力的培養。
記者:您提到心智的綜合培養是怎樣一個概念呢?
“美麗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模式,“美麗”一定是多元的。尹青驪: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某一個點的攝入是比較容易的,比如家長帶孩子去學畫畫、跳舞等。
但是,很少有家長或者教育機構明白,這無數個點要連成一張網,這張網才是對孩子成長的綜合培養。
這需要家長和社會理解:“美麗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模式,美麗一定是多元的。
首先,對孩子的培養方向是多元的。其次,對于孩子成熟、成長和素質高低的評價要多元。
這兩個多元加到一起,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