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有個蔡姓豆腐佬,做豆腐手藝高,生意好。他有個兒子愛讀書,豆腐佬就用做豆腐賺來的錢供兒子讀書。兒子也爭氣,讀書日漸長進。
誰知,當(dāng)?shù)赜袀€惡霸看中了豆腐佬門前的“風(fēng)水地”,在那里蓋起一幢房子,還在房前栽了一大片竹林。
這樣一來,只要風(fēng)一吹,就竹葉翻飛,竹葉飛到豆腐佬的豆腐房,害豆腐佬磨豆腐時有揀不盡的竹葉,每次做豆腐都忙得團團轉(zhuǎn)。
就這樣,豆腐里還時常包進竹葉,連一些老主顧也有了意見,生意一日一日清淡下去了。
豆腐佬恨透了那片竹林,總想把它砍個干凈,可惡霸勢力大,他又不敢,常常嘆氣。兒子見了,就問何故。豆腐佬說了原委。
兒子說:“不就是那片竹林嗎?叫它消失就是了。”
豆腐佬覺得兒子不知深淺,趕緊教導(dǎo)說:“不可造次,我們?nèi)遣黄稹!?/p>
兒子自信地說:“放心吧,我自有‘文取辦法。”
大年初一,豆腐佬按照兒子說的“文取”之法,買了張大紅紙,磨好墨,他兒子就寫了一副對聯(lián),貼在門前的兩根柱子上:
庭前千枝竹
家有萬卷書
惡霸送客出門,一抬頭就見到了豆腐佬門口這副對聯(lián),又氣又惱,心想:哼,一個窮豆腐佬,竟利用我的東西吹牛擺闊起來,我把竹林全砍去,看你這副對聯(lián)還有何出處?
當(dāng)晚,惡霸就叫仆役把竹林稀里嘩啦砍了個精光,豆腐佬父子見了,心里直樂。兒子忙抓起毛筆,在上下聯(lián)上又各添上了一個字。
第二天一早,惡霸捋著胡子轉(zhuǎn)到豆腐佬門前一看,只見那副對聯(lián)上寫著:
庭前千枝竹斷
家有萬卷書藏
惡霸氣沖沖回到家里,沖仆役大聲喊道:“去,去,快把門前那砍斷的竹子全部連根掘個干凈!”惡霸心想:豆腐佬呀豆腐佬,你兒子會識文斷字有什么了不起,我就叫你這副對聯(lián)沒了依據(jù),要你自己寫自己撕。
仆役們不一會兒就把斷竹連根掏了個一干二凈。豆腐佬父子見了暗暗笑起來,兒子又抓起筆在上下聯(lián)上各添上了一個字。
惡霸一夜沒合眼,等天一亮就跑到豆腐佬門前一看,只見那副對聯(lián)上寫著:
庭前千枝竹斷根
家有萬卷書藏盡
惡霸一看,氣得兩眼翻白雙腳打顫,險些摔倒在地。從此,豆腐佬做豆腐時就再也不用忙著揀竹葉了。
后來,豆腐佬家族耕讀傳家就成了家風(fēng)。
數(shù)代后,家族中有一讀書人殿試居然得了狀元。這就是麗水市蓮都區(qū)歷史上唯一的狀元,他的名字叫蔡仲龍。
田螺判刑
從前,有一位知縣,能關(guān)心民間疾苦,體察下情,很受百姓愛戴。
知縣心想:民以食為天,本縣該管的頭等大事應(yīng)當(dāng)是糧食。于是,他就帶人四處察訪。
一次,他來到西鄉(xiāng)碧湖,只見一片田垟,方圓幾十里,旁邊是清澈見底的甌江,四周蒼山環(huán)抱,是一個天然糧倉。
可這里的田垟,青草長得嫩又長,稻苗長得小又黃,到了夏秋,每畝田只能收幾斗糧。農(nóng)戶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窮苦生活。
知縣左思右想,也找不著緣由所在,后來經(jīng)過幾次登門拜訪老農(nóng),他終于摸清了原因:原來田里的田螺又多又大,常常損害稻苗的根須,與稻苗日夜?fàn)幏省K耄Wo稻苗,只有設(shè)法除去田螺。
因此,知縣派手下貼出告示,向全縣百姓征詢?nèi)绾螠绯锫莸姆椒ā?/p>
告示一貼,人們議論紛紛,就是無人敢揭。
直到第五天,才有一個相貌端正、體格結(jié)實的年輕人走上前去,將告示揭了去。旁邊的縣衙馬上迎了上去,將他送進衙門。
知縣對年輕人說:“年輕人,你將告示揭了?你種過幾年田?”
年輕人自信地說:“小人自幼種田,小小田螺我見得多了,不難對付。”
知縣問道:“有何妙法?快快講吧!”
年輕人從容不迫地答道:“請大人明天在公堂上設(shè)十個爐灶,擺十口大鍋,放十擔(dān)柴火,擔(dān)十擔(dān)水,挑十擔(dān)田螺,召集一千人,看我用何法治。”
知縣當(dāng)即應(yīng)允,一一照辦。
第二天,一切準(zhǔn)備就緒,年輕人不慌不忙走上縣衙公堂,向知縣大人行了禮,便請知縣暫退一旁。
然后,他大步跨向知縣公案,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宣讀田螺的罪狀:損害禾苗幼根,爭吃禾苗肥料,妨礙滅除雜草。這說明田螺與民搶糧,殘害百姓,罪惡滔天,當(dāng)處其烹刑。
宣讀完畢,立刻下令把十擔(dān)田螺倒進十口大鍋,將十擔(dān)水分別倒進鍋里,把十擔(dān)柴火分別架進爐灶,還親自點火,頓時爐灶燃起濃濃烈火。
不多時,十口鍋灶里的田螺全煮熟了。
這時,年輕人便將煮熟的田螺肉一個個吸了出來,蘸蘸醬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公堂上一千多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大家都垂涎欲滴,咽著口水。最后,年輕人當(dāng)眾宣布:田螺與民爭糧,男女老幼可大膽捉拿食用,并請知縣大人、文武官員、父老鄉(xiāng)親嘗試。大家吃罷,個個贊不絕口,說田螺鮮美可口。年輕人由于治田螺有功,受到了知縣嘉獎。
從此,田螺就被人們食用,百姓捉拿田螺的勁頭也很高,這樣既對禾苗生長有利,又能改善生活,真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