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是一種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美國每年都會導致大量的感染事故。沙門氏菌感染后的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胃絞痛、腹瀉、發燒和頭痛,其在2014年就導致了2 141 例的感染住院治療,產生了36 億美元的醫療護理費用損失。動物性產品,包括紅肉、禽肉和蛋制品,均有受到沙門氏菌污染的風險。自2011—2015年,美國疾病醫療控制和預防中心數據顯示,在牛肉、雞肉、火雞肉和豬肉中均發現有沙門氏菌的污染,通過調查發現,沙門氏菌的污染發生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基于此,美國科學家分析在攪拌過程中添加抗菌素對畜禽碎肉中沙門氏菌的抑制效果。首先在畜禽肉中添加沙門氏菌制劑,使終產品中微生物濃度達到7(lg(CFU/g))。同時將兩款商業規格的噬菌體制劑,分別為S16和Felix-O1a,在攪拌的過程中添加到碎肉中,使其終濃度分別為107、
108 PFU/mL。紅肉樣品放置于4 ℃條件下維持6 h和18 h,禽肉放置時間分別為30 min和6 h。總體來說,抗菌劑的使用使紅肉和禽肉碎肉中沙門氏菌的含量分別降低了1、0.8 (lg(CFU/g));使雞肉和火雞碎肉中沙門氏菌的含量分別降低了1.1、0.9 (lg(CFU/g))。也就是說,在畜禽肉攪拌過程中添加抗菌素能夠有助于進行沙門氏菌的控制。(預發表于2017年5月Meat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