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塑件分析、模具結構設計、CAE分析、模具制造和三維裝配對一復雜塑件進行了模具設計、分析與制造。該模具采用三板模,點澆口三點進料。模流分析顯示成型后的塑件性能優良。實踐表明,設計的模具結構合理,生產的塑件質量良好。
關鍵詞:模流分析;模具結構;三板模;點澆口
1 塑件分析
相對于傳統模具設計與加工而言,模具CAD/CAM/CAE技術的應用可以讓模具的設計過程更輕松、制造過程更精確、注塑的塑件更精美,本文正是基于模具CAD/CAM/CAE技術進行一復雜塑件的模具設計分析與制造。圖1所示即為一結構復雜的板型塑件,并運用moldflow軟件進行了最佳澆口位置分析[1],其結構尺寸為175mm×427mm,最大高度41mm,壁厚2.5mm。從圖中可看出中心的藍色區域為最佳位置澆口區域,藍色外圍的綠色區域為次佳區域,考慮到塑件面積較大,一個澆口難以保證融料快速充填型腔,故模具方案選擇采用點澆口圍繞中心成三角形三點進料[2]。
2 模具結構設計
模具因采用點澆口,所以需要使用雙分型面模具,一個分型面用來脫出塑件,一個分型面用來脫出澆注系統凝料;面上的四個小孔因為上大小小,所以采用小型芯成型,安裝在型腔,其余孔采用整體式直接在型腔上加工;冷卻水道采用上下各兩出兩進四個水道;塑件的外側有一側孔,需要采用斜導柱側向抽芯機構成型;塑件內側有四個側凸和側凹,考慮到簡化模具結構,故直接采用四個斜頂成型,在推出塑件的同時實現內側測抽[3];具體結構形狀如圖2所示。
3 CAE分析
通過moldflow軟件對塑件進行注塑模流分析,并可在軟件中選擇注塑機、設置冷卻水路參數和注塑參數,模擬真實注射環境以求找到塑件成型的合適參數,減少實際注射時的調試次數和原料浪費。經過多次試驗對比和參數調整,按以下參數進行模流分析[4]:注射機主要參數:注射機型號250ton;最大注射量580cm3;最大注射壓力180Mpa;注射行程350mm;鎖模力2500N;最大注射速度160cm3/s,螺桿直徑46mm。冷卻回路信息:回路總長度734mm;直徑6mm;流量2.59L/min;回路彎頭數12個;壓力降5634Pa;最小雷諾數10195。分析數據如下:充模時間1.8s;熔體溫度230°C;模具溫度45°C;頂出溫度79°C;可頂出面積比95%;保壓壓力59Mpa;保壓時間20s;各澆口凝固時間10s、10.7s、10.2s;最大收縮指數0.06;冷卻時間26s;型芯型腔平均溫差5.67°C;X方向長度變化值0.54mm,Y方向長度變化值0.5mm,Z方向長度變化值0.03mm。從分析數據中可以看出,在本次參數設置下的注塑成型塑件質量是比較好的,這是因為:(1)三個澆口的凝固時間幾乎是同時,說明澆口位置的設置非常合理,三個澆口的輸出量相當,補縮時間、壓力也相同,塑件各部分性能均勻;(2)型芯型腔平均溫差5.67°C,說明塑件各部位溫差不大,收縮和應力均勻;(3)XYZ三個方向的長度變化值也就是翹曲值最大的一個方向也只有0.54mm,說明塑件在成型過程中的翹曲是很小的,這和塑件的收縮均勻也有很大的關系。
4 模具制造
模具型腔的制造加工工藝表如表1所示,可根據工藝表上的工藝進行CAM制造[5],型芯的加工可按類似方式加工。
5 模具三維裝配圖
模具采用市場上比較流行的龍記模架,圖3為模具的三維裝配圖,三維裝配圖的優勢在于可以全真模擬模具各部分結構、無死角觀察和自由查看零件間的裝配關系。
參考文獻
[1]曾喜生,林啟權.Moldflow在選擇澆口位置中的應用[J].模具技術, 2011(2):51-55.
[2]潘建新.一種典型的底蓋注射模設計[J].模具工程,2010(3):65-67.
[3]王乾,張平,徐自明.一種端蓋類塑件的模具創新優化設計[J].塑料科技,2015,43(10):90-94.
[4]王博.基于CAE的電池蓋注塑模具設計及成型工藝優化[J].中國塑料,2015,29(8):106-110.
[5]陳煦,喻艷梅.注射模具型芯加工工藝優化設計[J].電器與能效管理技術,2012(3):6-8.
作者簡介:奚曉嬿(1982-),女,學士,講師,主要從事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