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奎
人人好美,可美是什么呢?美食、美女、美文、美風光……造字時代,古人心目中最早的“美”是什么?還是老思路,從“美”字的構形里找找看。“美”字上面一個“羊”,下面一個“大”,許慎說“美”就是美味,羊大則味美。這個字西周就有,用作人名,其后就消失了很長時間,直到戰國晚期的中山王器才又出現。學者們對許慎的解釋很不滿意,文字學家質疑這種合兩字之義來會意的構形類型時代不能那么早;美學家覺得把我們祖先的審美趣味說成是對味道的感受,太低級趣味了,得高雅一點,美就被解釋成了帶著舞具跳舞了。對于西北農村長大的我來說,沒見過帶著羊角或者什么羽毛跳舞,卻深知羊肉之味美,有些吃羊肉的經歷至今歷歷在目。
小時候的家鄉太窮,只吃過切得很碎的蒸羊肉湯,配著大黃米做的黏糕吃,美極!一年到頭就能吃一頓吧,吃了這頓都不敢想下一頓,太遙遠了。有時家里珍藏一點羊油,大鍋菜中放上一點點,于是滿鍋都是羊肉香了。至于大塊吃羊肉,那是連夢都沒有做過。也許正是這兒時不能滿足的渴望會變成一生的愛好,我至今還是認為最美味的還是羊肉湯兒配黃糕!
大學畢業分配到位于蒙古高原壩沿上的張北師范工作,同一寢室的岳老師拿出老家自制的生羊肉干,爐火上一烤,在滋滋的聲響中飄出濃香,細細嚼來,焦脆包裹著柔韌,大有此味只應天上有的感覺。可是這種美好在看過一次博物館展覽后就蕩然無存了,那里展出的木乃伊身上的肉,居然和羊肉干一模一樣,黑黑的、干干的,自此看到羊肉干就想起了木乃伊,不敢相信眼前的是羊肉——心理出問題了。
在日本吃羊肉讓人只是感到溫馨。主人擬宴請,細心托人相問,在國內喜歡吃什么?我毫不猶豫地說羊肉。幾天以后到家里去做客,主人親自下廚,做出了精致的煎羊排。我很驚訝:日本人也愛吃羊肉嗎?對方笑了,我們家不僅是第一次買,第一次做,也是第一次吃。我懂了。日本的羊肉味道沒有留下什么印象,但情意濃濃卻很難忘懷。
愛吃羊肚兒也是源自遙遠的兒時記憶。家鄉里把毛巾叫作“羊肚兒手巾”,見過生羊肚兒的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有時候看見毛巾就會喚起幾縷對羊肚的思念。有一段時間在長春獨居,每周都到董大哥家度周末。有一次一起上早市溜達,羊肚兒,眼前一亮!下面不用說,肯定是到大哥家里吃到了久違的美味。羊肚兒有四個形狀完全不同的部分,味道也完全不同,爆百葉,拌肚絲兒,炒肚片兒,怎么吃都好!但關鍵是得買新鮮的生品,親自清洗干凈。那一段時間董大哥經常去早市買羊肚兒,攤主都熟悉了:“大哥你成愛吃羊肚了!”大哥笑道:“不是我愛吃,是我師弟愛吃!”有師兄如此,親哥也就這樣!
現在可以大塊吃羊肉了,但羊肉卻很難吃了,比豬還肥,味同嚼蠟,吃了一口就饜足了。我一度懷疑是自己上了年紀,味覺遲鈍,腸胃不濟;又懷疑是現在物質太豐富,變得格外挑剔,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最近卻知確實是那些速成的肉太難吃!朋友從草原那里寄來羊肉,大塊燉肉,滿鍋溢香,自然成長的羊肉就是美!
古人對羊的感受比我們豐富。羊是美味珍羞(同“饈”),“羞”字甲骨文作(合1048)(32768),手里拿著一只羊,因為味道美好,所以進獻給祖宗?!靶摺痹诠艥h語里常用意義一是進獻,二是美味,至于今天所用的“羞恥”,那是假借意義,與羊就沒有關系了。
我相信,羊大為美——為了吃貨的饞嘴!
好吃者對美的感受集中在味覺,好色者對美的感受集中在視覺。楚國人寫美字,都是長發飄飄的美女:
郭店·老子乙4 郭店·緇衣35
古書里有個“媺”字,舊注說同美,又說少女也。從出土文獻來看,最初大概就是一個美少女的形象,“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弊x《楚辭》,到處是香草美人,但很少有美味珍饈,可見詩人的審美趣味確實與我輩吃貨不同。食、色,性也!好吃、好色都能好出“美”來,更何況還有山間之明月,水上之清風。人生最怕無所好,無所好則無趣味,百無聊賴,與美無緣,不得抑郁癥才怪。
古人對羊情有獨鐘,說羊味道鮮美,創造了美、羞(后來寫作“饈”)等字,但善、義、羑這些好字眼兒也都從羊,這個規律許慎就發現了!
吉也。從誩從羊。此與義美同意。篆文從言。
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
我一直疑心“善”就是“膳”的本字,就是飯食或進食。從羊,下面的言表示讀音,這樣理解就和美、羞等字中所從的“羊”協調一致了。但言與善的讀音不能密合,而且是兩個,這就無法斷定。順著許慎表意字的思路想一想,也能說出一些歪理來。
羊和言組合起來是善,何以如此,實在不好理解。我們再找一個字參照比較,可能會有一點思路。犬和言組合起來是“獄”,“獄”就是爭訟打官司,在中國傳統的價值觀里那可是與禮讓相悖的。二犬相斗,狺狺狂吠,隱喻到人際關系就是“獄”;而羊是群居動物,咩咩相呼,是為了防止走散,這就是善?我們已經遠離了與羊的密切關系,古人凝聚在善字中對羊的幽微感受已經無法準確理解,但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羊可以表達好的意義,最早吉祥的“祥”就寫作“羊”;后來三陽開泰的“陽”也寫作“羊”,年畫中畫羊也是祝福之意。
總之,現實中的羊肉味道鮮美,語言中的羊的讀音與祥、陽等好的詞語諧音,在文字里用羊造出的字大都褒義。
己之威儀也。從我、羊。
許慎弄錯了“我”在“義”字中的功能,“我”就是個音符。應當說“義,威儀也。從羊,我聲?!睘槭裁磸难??羊在這里代表的就是好!
“羑”字從羊,久聲,據段玉裁說是引導人向善,若此,羊也與善、美同義。
人類的認識都是從感覺、知覺而逐漸抽象,上升到理性認識,所謂善與美,最初很可能就是某種具體的感覺,逐漸提升為倫理用語。有些漢字是原始思維的化石,我們謹慎以求,或可得其仿佛,這就是漢字文化所關注的領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