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杏強
摘 要:智能電表與低壓集抄的進一步推廣,對供電企業的運營模式、管理模式都產生深刻的影響。特別是費控電能表的推廣應用,使人們觀念由“先用電,后付費”到“先購電,再用電”的轉變,也最大限度地釋放了抄表人員、追費人員的壓力。保證低壓集抄的自動抄表率,是推廣智能電表與低壓集抄的進一步必要要求,也是實現電能表費控功能的基礎。文章結合計量自動化系統日常應用與維護、低壓集抄現場終端維護、通訊通道維護等經驗,分析低壓集抄自動抄表失敗的常見原因,總結提煉了提升計量自動化系統低壓集抄自動抄表成功率的方法。
關鍵詞:提升;計量自動化系統;低壓集抄;自動抄表成功率
1 低壓集抄自動抄表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南方地區正在全面推進智能電表與低壓集抄建設,逐步推廣應用電能表的費控功能。例如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底將實現自動抄表率達到98%,全面提升營銷自動抄表結算率。但是目前由于各地市供電企業設備質量、運行維護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各地低壓自動抄表率也有差異。同一地市局采用不同的集抄技術方案,其自動抄表效果也有較大區別。
低壓集抄常見通訊方案:
以陽江地區為例,目前低壓集抄通訊方案主要有以下4種,分別為:(1)窄帶載波(低速、高速),廠家代表:青島鼎信、青島東軟;(2)無線微功率,廠家代表:深圳友訊達、珠海中惠;(3)寬帶載波,廠家代表:中電華瑞;(4)雙模(載波+小無線),廠家代表:清華力合。
可見,進一步提升計量自動化系統低壓集抄自動抄表成功率是供電企業的重點工作。
2 計量自動化系統低壓集抄自動抄表失敗原因分析
2.1 檔案管理精細化不夠
業擴新增、故障換表、周期換表、技改修理項目等導致電能表變動頻繁,影響原有變戶關系,致使營銷系統檔案與現場不一致、戶變關系混亂,計量自動化系統檔案難以與現場集中器檔案保持一致。特別是早些年建設的低壓集抄,低壓線路改接導致戶變關系頻繁變動,而營銷系統沒有及時進行檔案更新,導致營銷系統檔案不準確;且早前計量自動化系統不支持遠程下發維護檔案功能,業擴新裝、故障換表等低壓用戶表計檔案變動未能及時在集中器進行維護,導致計量自動化系統檔案不準確;因實際工作現場更換的表計不符合原來集抄技術要求(如有個別臺區新裝的電表是機械表,又如在全載波臺區安裝了RS485電表),無法將新增電表檔案納入到新的系統檔案里面。
2.2 主站采集程序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計量自動化系統主站低壓集抄數據穩定性與適用性有待提高。針對不同年份的終端,使用不同的采集方案,導致系統采集方案種類較多。一旦現場終端更換,但沒有及時更新采集方案,將導致采集失敗。采集方案的不統一,增加了低壓集抄維護難度。
系統主站數據補采機制需進一步完善。目前主站低壓集抄當天抄表成功率均較低,48小時后抄表成功率較高。這一方面受到現場集抄環境和通訊環境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主站補采機制不完善。
2.3 集抄設備質量不過關
目前集抄設備廠家較多,采用的技術方案種類也較多。難以保證各廠家各種技術方案類型的設備質量。部分廠家供貨的設備不滿足技術要求,供貨后需要進行硬件改動或者軟件升級,增加了設備現場調試的難度。如果設備升級過程中出現遺漏,未升級設備抄表成功率將較低。
2.4 通訊通道異常
部分集中器限于現場施工環境,安裝于通訊信號未覆蓋或信號弱的地方(如小區地下室、邊遠山區等),導致集中上線不穩定(頻繁離線)或者完全無信號。現場集中器能抄通電表,但因離線無法上報主站,導致主站顯示臺區的自動抄表率為0。
2.5 集抄日常維護存在困難
低壓集抄技術方案更新快,導致以前建設的低壓集抄(特別是2011年之前建設的臺區)沒有合適的備品備件。例如深寶集抄設備,同個型號的備品備件,技術方案與現場的設備并不匹配,舊版設備的開發人員基本流失殆盡,現有開發人員只對新版設備提供技術支持,其他廠家情況也應有相同的情況。導致以前建設的一些舊臺區采集成功率低。且各類設備廠家維護軟件及維護連接線不統一、不兼容,導致軟件及設備匹配問題,部分設備無法維護。同款型號的集抄產品,不同年份生產,除了硬件軟件版本不一致外,維護軟件也有相應的區別,有些軟件需注冊碼,且維護連接線也不一致。
3 提升計量自動化系統自動抄表率方法
3.1 檔案管理與維護
(1)開展基礎檔案核查。組織開展營銷系統基礎檔案核查工作,確保營銷系統臺區檔案、低壓用戶檔案準確。特別地要線損專業應結合月度臺區線損異常情況,持續組織實施營銷系統變戶關系的全面梳理及整改,確保營銷系統變戶關系準確率達到100%。(2)檔案及時更新。建立基建、配網修理、低壓搶修等引起低壓線路異動的計量線損崗位審批機制,確保低壓變戶關系實時、準確地在營銷系統得到更新。進一步完善省級計量自動化系統與營銷系統的檔案自動同步功能,確保營銷系統變動的檔案及時同步更新到計量自動化系統。(檔案自動同步失敗,低壓集抄運維人員應及時進行人工手動更新)(3)規范集抄建檔。低壓集抄建設現場施工完畢后,及時組織在營銷系統換表檔案歸檔,導出并整理好電子檔案,完成在計量自動化系統以及營銷系統的建檔工作。
3.2 系統軟件升級
全面改進系統軟件,保證低壓集抄數據采集程序穩定性與適用性。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探討合適的數據補采機制,爭取日凍結數據在當日中午12點前能全部完成采集,避免因數據缺抄對營銷系統遠程遙測的影響。
3.3 規范集抄方案與設備選型,嚴把設備質量關
(1)低壓集抄初步設計應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按區域、按供電所有計劃地進行電能表更換,且應保證電能表的選型適合初期集抄設計方案,避免現場電能表因未更換或者通訊方案不匹配導致集抄無法實施的情況發生。整體規劃,各種集抄方案的設備盡可能實現最大限度的兼容及互聯互通,降低集抄維護的復雜性。(2)低壓集抄設備到貨驗收、送檢工作,應嚴格把關,杜絕不合格產品在現場投運;對到貨的低壓集抄設備組織開展功能驗證,特別是通訊模塊兼容性、下行通訊規約、與主站采集程序的匹配性等功能的驗證。驗證通過后,方可安排施工現場配送,減少設備安裝后再進行升級的情況。
3.4 加強通信通道維護
建立低壓集抄設備在線率監控機制。若發現因公網通訊通道異常導致設備離線,應及時聯系信道運營商分析處理。建立對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的考核機制。按考核周期內,因運營商自身原因導致集抄通訊失敗的用戶數進行指標考核,并通過財務部在通訊費用進行扣罰。
針對無信號(信號不穩定)的地下室配電房、偏遠農村地區進行信號開展核查,根據現場信號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信號強度較好的通訊卡;確無通訊信號,考慮加裝信號放大裝置解決。對于新報裝的變壓器,在驗收送電前,要求做好整個地下室的公網信號覆蓋,從源頭上杜絕無通信信號的增量問題。
3.5 加強備品備件管理
各類集抄設備采購時,考慮購置充足的備品備件,避免產品更新換代導致無合適備品。每年根據在運行的集抄臺區情況,制定相應的備品備件需求計劃。對口管理部門定期對領用物資的安裝使用情況開展監督。
4 提高與改進
本文結合我國南方地區低壓配電網集抄技術應用的現狀,分析了低壓集抄自動抄表失敗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升低壓集抄自動抄表率的可行方法,對低壓集抄的運維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但低壓集抄抄表成功率受到主站硬件、軟件、現場設備、通信環境、日常維護等多種因素影響,需要日后更為細化的分析與探討。
5 結束語
本文結合日常生產實際,分析了低壓集抄自動抄表失敗的主要原因,總結提煉了提升計量自動化系統低壓集抄自動抄表成功率的方法,為低壓配電網低壓集抄的管理和運維提供了思路,對加快智能電網改造具有較大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