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電網通過運用各種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現代電網重要組成部分。而交直流混合微電網,有效解決分布式電源容量瓶頸以及間歇性接入問題,并具有一定的錯峰填谷功能,使其供電可靠性及其電能質量進一步提高,符合電力發展需求。
關鍵詞:交直流混合;微電網;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
1 概述
隨著電網技術的發展,與大電網相比,交直流混合微電網結構更加靈活方便,可控性強,并且更加穩定和安全,已成為現代大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近端或者重要用戶,微電網可實現自行完成供電服務,從而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而對于重要負荷,交直流混合微電網供電更加可靠和安全,可有效減少大電網供電的不穩定性,確保電能質量,可有效降低由大電網供電故障引起的經濟損失,從而降低大電網的建設成本投入,故具有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微電網能夠有效地調節大電網峰值,并且可以避免增加發電裝機容量所引起的高額成本,可以有效改善峰谷差值。
2 交直流混合微電網電源
2.1 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作為一種常見的分布式電源,其能量轉換方式和普通電池相似,結構主要包括電解質、電極和聯接電池正負極的端部設備,反應過程能量遵循從化學能到電能的轉化。在燃料電池反應過程中,內部物質并不是靜止不動的,正式由于燃料不間斷的流向負電極,而空氣不斷的流向正電極,從而形成一個循環,需要在電極表面添加催化劑,經過催化劑的作用,燃料和水將會發生化學反應,在其反應過程中主要是氫氣和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從而生成水,由于電子是可以在水中運動的,電子的定向移動會形成一定的軌跡,而大量電子的移動便形成封閉電路,從而形成電流。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2.2 光伏電池
太陽能是地球上最基本、最常見的可再生能源,相對于當前的人類社會發展,太陽可看作是人類永恒的能量來源,其實質就是傳遞到地球上的電磁能能夠被人類儲存和使用。在當前,太陽能發電主要分為并網運行和離網運行兩種工作方式,其中并網運行方式是當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并網光伏發電系統主要包括光伏陣列模塊(又稱太陽能電池板)、控制器與逆變器等三部分。
2.3 風能電池
與太陽能相似,風能也是世界上存儲量最多的能源之一,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開發利用最為廣泛、發展最為迅速的可再生能源。通過風力發電機將風能轉化為電能,其轉化過程為風力發電裝置主要是通過風機的葉片直接接收風能,隨后并將風能轉化成可拖動輪機葉片轉動的動能,從而實現帶動原動機進而并帶動發電機運轉,因此其整個過程可看作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并輸出的過程。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風力發電運轉需要非常小的風速即可。風力發電研究應用相對較早,當前其技術比光伏發電更為系統完善。
2.4 柴油發電機電池
燃氣輪機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采用高速單軸設計,并將壓縮機和渦輪連接在相同軸上,因而相當于交流發電機;另外一種則采用分軸設計,通過一個動力渦輪將變速箱連接到普通的發電機上,通常采用感應發電機。
3 儲能系統
作為交直流混合微電網,其儲能技術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壓縮氣體儲能、旋轉飛輪儲能、高溫超導儲能、超級電容儲能以及鉛酸電池儲能等。與其他儲能技術相比,蓄電池能量密度相對較大,適宜為交直流混合微電網提供短時供電。一般采用鉛酸蓄電池,其正負極分別由二氧化鉛和鉛組成,通常在硫酸溶液中電解。其反應過程可看作是生成氧氣不斷漂浮并反復循環。盡管鉛酸電池存在一些的缺點,譬如環境的溫度變化影響電解反應的效率,同時鉛酸電池存放需要單獨比較大的空間,鉛影響環境,會在一定種程度上引起環境污染,然而由于其價格較低,經濟實惠,生產技術相對完善,以及后期銷售便捷等其他儲能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具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普及。而鉛酸電池組的結構能夠有效吸收附加電解質,并在工作時生成可以發生氧化反應的氧氣,同時可以實現漂浮充電和深度循環運行。
4 交直流混合微電網的結構
微電網結構主要分為交流微電網、直流微電網、交直流混合微電網。其中,交直流混合微電網是指同時含有交流與直流母線,并可以同時向兩種負荷輸出電能。因而,交直流混合微網系統有效集成交流和直流微網的優勢,應用場合更為廣泛,對于現有工程改造和新建項目均可采用,優勢更為突出明顯,即使有較多的直流負荷,以及分布式發電為主要電源時均可以考慮應用這種方式。交直流混合微網的主要優點包括:(1)交直流混合微電網輸出電能形式可采用交流和直流兩種形式,均可以實現兩種電源分別接入兩種母線,因此AC/DC或DC/AC的轉換效率較高,并且更加方便;(2)交直流混合微電網結構形式則更加靈活實用,應用范圍廣闊,可以有效減少用戶的變頻裝置,從而降低設備的制造成本。因此,交直流混合微電網的應用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減低建設成本,減少變換環節及其裝置,操作更為靈活方便,并降低耗能,提高整個電網運行系統的安全性、經濟型和可靠性。
在交流微電網系統中,分布式電源和儲能裝置均是通過電力電子裝置連接至交直流母線,并通過控制公共聯結點實現微電網并網和孤網運行模式的切換。而直流微電網的電源、儲能裝置以及負荷的所有組件均是通過電力電子轉換裝置連接,然后直流母線通過逆變裝置再連接到外部大電網。交直流混合微電網通過綜合交流和直流微電網的優點,而其概念便是指同時含有交流和直流母線,既可以實現直接向直流負荷輸電,又可以實現直接向交流負荷輸電的微電網結構。根據分布式電源以及用戶負荷特點,通過采用交、直流混合的靈活供電運行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投入成本,從而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交直流混合微電網的負荷主要分為阻性負荷、感性負荷、容性負荷以及混合負荷等;其中阻性負荷可直接連接至直流母線上,感性、容性等負荷需連接至交流母線。
5 結束語
本文詳細闡述了交直流混合微電網內部結構及其常用分布式電源,并對系統常用儲能系統進行介紹,最后分析交直流混合系統結構。可見,交直流混合微電網通過使用可再能源,符合電力戰略發展要求,并可以有效解決分布式電源容量的問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進一步推動現代電網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賀鵬,艾欣,徐虹.微電網經濟運行研究綜述[J].現代電力,2012,29(4):1-6.
[2]王成山,武震,李鵬.微電網關鍵技術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14,29(2):1-12.
[3]楊心麗,羅銳利,奚培鋒[J].分布式發電并網技術的研究[J].低壓電器,2012(15):50-53.
[4]王成山,楊占剛,王守相,等[J].微網實驗系統結構特征及控制模式分析[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0,34(1):99-105.
[5]李莉華,李賓皚.微電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前景[J].電力與能源,2011,4,32(2):124-126.
作者簡介:鄧志輝(1987-),江西崇仁人,畢業于南昌大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專業,主要研究方向:電力系統設計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