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城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的農業技術也獲得了新的發展。農業技術推廣對于發展農業新技術,推動我國農業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文章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現狀進行了介紹,分析了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和探討,可以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發展;影響
農業的發展同經濟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更是受到科技創新的巨大影響。通過科技創新,發展農業技術,不僅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實現了生產模式的創新。農業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是一個重要的途徑。然而,目前雖然我國有大量的農業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卻少之又少。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提高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因此,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應將當前工作的重心放在農業技術推廣上來。這也是當前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1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以小型私人企業或者農戶個體為主,這是當前我國農業結構的主要形式。農業生產規模不大,大型的農業主體也為數不多,阻礙了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科研成果一般具有公益性質,作為公共物品而存在。科研成果超過了農戶和農業技術推廣單位可以承受的范圍。因此,為了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需要政府的扶持,利用國家財政資源。
2 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科研成果與實際需求不相適應
毫無疑問,農業新成果的開發對于推動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現實而深遠的意義。目前,我國的農業研究同實際生產需求沒有很好地結合,追求高、精、尖,往往脫離了生產實際,因此很難在實際生產中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率。因此,作為新時期的農業科研人員,應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提高科研水平,提升自身的綜合技能和專業素質為己任,加強同農業生產的結合,使科研成果能夠更快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農業的發展和進步。
2.2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知識結構單一
同以往的增長模式不同,當前的農業生產趨于集約型的增長方式,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企業和農戶對于農業技術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目前,技術推廣人員有著較為單一的知識結構,這在大部分企業中是普遍的現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種現象無疑是不利于企業發展和創新的,使企業在市場中難以站穩腳跟。企業的領導階層中農業技能水平較高,然而占人數絕大多數的員工的專業知識水平卻較低,導致這種不均衡的現象存在于企業的內部,企業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
2.3 科技創新與農業生產脫節
廣大的農戶是農業技術的主要服務對象,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對于農業技術,農戶的積極性都普遍不高,進而對農業技術的推廣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農戶的文化水平的局限,以及經濟條件的制約,這些因素都阻礙了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農戶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資金到新技術上。此外,在開展農業技術創新時,缺乏相關的市場調查,導致農業技術創新成果往往脫離生產實際,在農業生產中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2.4 資金不足
雖然各種法律法規對于保障農業技術推廣資金有著明確的規定,并且投入的資金也日益增多。然而,農業技術推廣所需的經費依然嚴重不足,必然會引發各類問題,并阻礙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
2.5 基礎設施不健全
信息和技術是農業生產中尤為重要的生產力因素,然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較緩慢,經費不足,導致設施嚴重落后,因此無法應用現代化的信息設備。對于目前農民面對的服務困難、信息匱乏、技術短缺等問題,無法有效地解決,更與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不相適應的。
2.6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積極性不高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需要服務于基層,一般來說,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工資待遇較低,工作條件也不好。因此,很難留住人才,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人員數量日益減少,到其他的崗位工作。而具有高職稱和高學歷的人員也不愿意從事這項工作,導致人員隊伍的素質整體不高。
3 農業技術推廣發展建議
3.1 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經濟投入
各個縣市應該積極配合國家關于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的政策,加大對工業技術推廣的投資,保證農業技術推廣的經濟來源。對于有限的資金,各縣市級政府應加以充分的利用,并且調查和審核資金的具體落實情況,從而更加有效地利用資金。始終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有效利用資金,如果實際情況發生變化,應及時調整資金投入的比重,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
3.2 建設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
應進一步建立、健全、規范農業技術推廣的相關制度,使各部門的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切實做好前期的市場調查工作,與時俱進,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在互相監督中,共同發展,在農業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新突破。
3.3 構建農業技術推廣運營新模式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得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同經濟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因此,構建新的農業技術推廣運營模式勢在必行。應切實了解農戶的實際需求,著眼于市場。通過新型合作社為輔,政府投資為主的方式,積極擴大農業技術推廣的范圍。除此之外,還應給予農業企業的投資開發以適當的優惠政策,增加用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貸款,開發和利用民間資本,進而形成多樣的金融投資模式。
3.4 實施科技興農戰略
科技興農戰略主要是將科技創新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逐漸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服務質量。并逐漸形成產學結合的推廣機制,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農業生產中,并加強此過程的交流與指導工作。成立專門的農業技術指導小組,將現有的農業技術資源進行整合,定期發布一些農業科技新成果,并積極將其推廣到農業生產中,將科技成果落實到實際生產上。
3.5 發展農業技術服務組織
如果有多種社會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將會形成現代的農業技術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企業更多地開展技術推廣服務工作,農民技術協會、種養大戶也將成為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重要力量。各級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多支持這些組織和企業的發展,鼓勵它們采用多種形式向農民推廣技術,對農民進行培訓。
4 結束語
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應意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并不斷加大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投資力度,政府部門應將此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并將資金落實到實際生產中,提高資金的利用率。總之,應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重視起來,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石晶,肖海峰.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科技與經濟,2014(1):41-45.
[2]王新波.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J].法制與經濟,2014(12):115-117.
[3]李楠,王祥義.基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路徑選擇[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6).
[4]陳治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對農業發展的影響[J].魅力中國,2014(22).
[5]盧士長.淺談農業技術推廣促進現代農業發展[J].新農村(黑龍江),2014(22).